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Kubernetes API 编程利器:Operator 和 Operator Framework

    本文整理自《CNCF x Alibaba 云原生技术公开课》第 24 讲,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课程页面。

    关注“阿里巴巴云原生”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入门”,即可下载从零入门 K8s 系列文章 PPT。

    导读:本文将从实践出发,结合案例来说明,如何借助 Operator 开发框架来扩展 Kubernetes API。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会简单介绍一下 Operator 相关的知识;然后会介绍 Operator 开发框架并结合案例来详细说明整个开发过程;最后会结合案例的工作流程来重新说明 Operator 是如何工作的。

    一、operator 概述

    基本概念

    首先介绍一下本文内容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

    • CRD (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 允许用户自定义 Kubernetes 资源,是一个类型;
    • CR (Custom Resourse): CRD 的一个具体实例;
    • webhook: 它本质上是一种 HTTP 回调,会注册到 apiserver 上。在 apiserver 特定事件发生时,会查询已注册的 webhook,并把相应的消息转发过去。

    按照处理类型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可能会修改传入对象,称为 mutating webhook;一类则会只读传入对象,称为 validating webhook。

    • 工作队列: controller 的核心组件。它会监控集群内的资源变化,并把相关的对象,包括它的动作与 key,例如 Pod 的一个 Create 动作,作为一个事件存储于该队列中;
    • controller :它会循环地处理上述工作队列,按照各自的逻辑把集群状态向预期状态推动。不同的 controller 处理的类型不同,比如 replicaset controller 关注的是副本数,会处理一些 Pod 相关的事件;
    • operator:operator 是描述、部署和管理 kubernetes 应用的一套机制,从实现上来说,可以将其理解为 CRD 配合可选的 webhook 与 controller 来实现用户业务逻辑,即 operator = CRD + webhook + controller。

    常见的 operator 工作模式

    1.png

    工作流程:

    1. 用户创建一个自定义资源 (CRD);
    2. apiserver 根据自己注册的一个 pass 列表,把该 CRD 的请求转发给 webhook;
    3. webhook 一般会完成该 CRD 的缺省值设定和参数检验。webhook 处理完之后,相应的 CR 会被写入数据库,返回给用户;
    4. 与此同时,controller 会在后台监测该自定义资源,按照业务逻辑,处理与该自定义资源相关联的特殊操作;
    5. 上述处理一般会引起集群内的状态变化,controller 会监测这些关联的变化,把这些变化记录到 CRD 的状态中。

    这里是从 High-Level 大概介绍一下,后面会结合案例重新梳理。

    二、operator framework 实战

    operator framework 概述

    在开始之前,首先介绍一下 operator framework。 它实际上给用户提供了 webhook 和 controller 的框架,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帮助开发者屏蔽了一些通用的底层细节,不需要开发者再去实现消息通知触发、失败重新入队等,只需关注被管理应用的运维逻辑实现即可。

    主流的 operator framework 主要有两个:kubebuilder 和 operator-sdk

    两者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的核心都是使用官方的 controller-tools 和 controller-runtime。不过细节上稍有不同,比如 kubebuilder 有着更为完善的测试与部署以及代码生成的脚手架等;而 operator-sdk 对 ansible operator 这类上层操作的支持更好一些。

    kuberbuildere 实战

    这里的实战选用的是 kuberbuilder。案例选用的是阿里云对外开放的 kruise 项目下的 SidercarSet。

    SidercarSet 的功能就是负责给 Pod 插入 sidecar 容器(也称为辅助容器),例如可以插入一些监控,日志采集来丰富这个 Pod 的功能,然后根据插入的状态、Pod 的状态反过来更新 SidercarSet 以记录这些辅助容器的状态。

    Step 1: 初始化

    操作:新建一个 gitlab 项目,运行 "kubebuilder init --domain=kruise.io"。

    参数解读:domain 指定了后续注册 CRD 对象的 Group 域名。

    效果解读:拉取依赖代码库、生成代码框架、生成 Makefile/Dockerfile 等工具文件。

    我们来看一下它具体生成的内容_(为了方便演示,实际生成文件做了部分删减):

    2.png

    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在实战的时候自己进行详细的确认。

    Step 2: 创建 API

    操作:运行 "kubebuilder create api --group apps --version 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namespace=false"
    实际上不仅会创建 API,也就是 CRD,还会生成 Controller 的框架。

    参数解读:- group 加上之前的 domian 即此 CRD 的 Group: apps.kruise.io;

    • version 一般分三种,按社区标准:

      • v1alpha1: 此 api 不稳定,CRD 可能废弃、字段可能随时调整,不要依赖;
      • v1beta1: api 已稳定,会保证向后兼容,特性可能会调整;
      • v1: api 和特性都已稳定;
    • kind: 此 CRD 的类型,类似于社区原生的 Service 的概念;
    • namespaced: 此 CRD 是全局唯一还是 namespace 唯一,类似 node 和 Pod。

    它的参数基本可以分为两类。group, version, kind 基本上对应了 CRD 元信息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给出了一些常见的标准,大家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namespaced 则用于指定我们刚刚创建的 CRD 时全局唯一的(如 node)还是 namespace 唯一的(如 Pod)。这里用了 false,即指定 SidecarSet 为全局唯一的。

    效果解读

    生成了 CRD 和 controller 的框架,后面需要手工填充代码。

    实际结果如下图所示:

    3.png

    我们重点关注是图中蓝色字体部分。sidecarset_types.go 就是定义 CRD 的地方,需要我们填充。sidecarset_controller.go 则用于定义 controller,同样需要进行填充。

    Step 3: 填充 CRD

    1. 生成的 CRD 位于 "pkg/apis/apps/v1alpha1/sidecarset_types.go",通常需要进行如下两个操作

    (1) 调整注释

    code generator 依赖注释生成代码,因此有时需要调整注释。以下列出了本次实战中 SidecarSet 需要调整的注释:

    +genclient:nonNamespaced: 生成非 namespace 对象;
    +kubebuilder:subresource:status: 生成 status 子资源;
    +kubebuilder:printcolumn:name="MATCHED",type='integer',JSONPath=".status.matchedPods",description="xxx": kubectl get sidecarset: 后续展示相关。

    (2) 填充字段

    填充字段是令用户的 CRD 实际生效、实际有意义的重要部分。

    • SidecarSetSpec: 填充 CRD 描述信息;
    • SidecarSetStatus: 填充 CRD 状态信息。

     2. 填充完运行 make 重新生成代码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研发人员无需参与 CRD 的 grpc 接口、编解码等 controller 的底层实现。

    实际的填充如下图所示:

    4.png

    SidecarSet 的功能是给 Pod 注入 Sidecar,为了完成该功能,我们在 SidecarSetSpec(左图) 定义了两个主要信息:一个是用于选择哪些 Pod 需要被注入的 Selector;一个是定义 Sidecar 容器的 Containers。

    在 SidecarSetStatus(右图)中定义了状态信息,MatchedPods 反映的是该 SidecarSet 实际匹配了多少 Pod,UpdatedPods 反映的是已经注入了多少,ReadyPods 反映的则是有多少 Pod 已经正常工作了。

    完整的内容可以参考该文档

    Step 4: 生成 webhook 框架

    1. 生成 mutating webhook,运行

    "kubebuilder alpha webhook --group apps --version 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type=mutating --operations=create"

    "kubebuilder alpha webhook --group core --version v1 --kind Pod --type=mutating --operations=create"

    2. 生成 validating webhook,运行

    "kubebuilder alpha webhook --group apps --version v1alpha1 --kind SidecarSet --type=validating --operations=create,update"

    参数解读

    • group/kind 描述需要处理的资源对象;
    • type 描述需要生成哪种类型的框架;
    • operations 描述关注资源对象的哪些操作。

    效果解读

    • 生成了 webhook 框架,后面需要手工填充代码

    实际生成结果如下图所示:

    5.png

    我们执行了三条命令,分别生成了三个不同的需要填充的 handler 中(上图蓝色字体部分)。这里先不提,在下一步填充操作中再对其详细讲解。

    Step 5: 填充 webhook

    生成的 webhook handler 分别位于:

      • pkg/webhook/default_server/sidecarset/mutating/xxx_handler.go
      • pkg/webhook/default_server/sidecarset/validating/xxx_handler.go
      • pkg/webhook/default_server/pod/mutating/xxx_handler.go

    需要改写、填充的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 是否需要注入 K8s client:取决于除了传入的 CRD 以外是否还需要其它资源。在本实战中,不仅要关注 SidecarSet,同时还要注入 Pod,因此需要注入 K8s client;
    • 填充 webhook 的关键方法:即 mutatingSidecarSetFn 或 validatingSidecarSetFn。由于待操作资源对象指针已经传入,因此直接调整该对象属性即可完成 hook 的工作。

    我们来看一下实际的填充结果。

    6.png

    因为第四步我们定义了三个:sidecarset mutating、sidecarset mutaing、pod mutating。

    先来看上图左侧的 sidecarset mutating,首先是 setDefaultSidecarSet 把默认值设置好,这也是 mutaing 最常做的事情。

    上图右侧 validating 也是非常的标准,也是对 SidecarSet 一些字段进行校验。

    关于 pod mutaing 这里没有做展示,这里面有些不同,这里面的 mutaingSidecarSetFn 不是进行默认值设置,而是获取 setDefaultSidecarSet 的数值,然后注入到 Pod 里面。

    Step 6: 填充 controller

    生成的 controller 框架位于 pkg/controller/sidecarset/sidecarset_controller.go。主要有三点需要进行修改: 

    • 修改权限注释。框架会自动生成形如 //+kuberbuilder:rbac;groups=apps,resources=deployments/status,verbs=get;update;path 的注释,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修改,该注释最终会生成 rbac 规则;
    • 增加入队逻辑。缺省的代码框架会填充 CRD 本身的入队逻辑(如 SidecarSet 对象的增删改都会加入工作队列),如果需要关联资源对象的触发机制(如 SidecarSet 也需关注 Pod 的变化),则需手工新增它的入队逻辑;
    • 填充业务逻辑。修改 Reconcile 函数,循环处理工作队列。Reconcile 函数主要完成「根据 Spec 完成业务逻辑」和「将业务逻辑结果反馈回 status」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 Reconcile 函数出错返回 err,默认会重新入队。

    我们来看一下 SidecarSet 的 Controller 的填充结果:

    7.png

    addPod 中先取回该 Pod 对应的 SidecarSet 并将其加入队列以便 Reconcile 进行处理。

    Reconcile 将 SidercarSet 取出之后,根据 Selector 选择匹配的 Pod,最后根据 Pod 当前的状态信息计算出集群的状态,然后回填到 CRD 的状态中。

    三、SidecarSet 的工作流程

    最后我们再来重新梳理一下 SidecarSet 的工作流程以便我们理解 operator 是如何工作的。

    8.png

    1. 用户创建一个 SidecarSet;
    2. webhook 收到该 SidecarSet 之后,会进行缺省值设置和配置项校验。这两个操作完成之后,会完成真正的入库,并返回给用户;
    3. 用户创建一个 Pod;
    4. webhook 会拿回对应的 SidecarSet,并从中取出 container 注入 Pod 中,因此 Pod 在实际入库时就已带有了刚刚的 sidecar;
    5. controller 在后台不停地轮询,查看集群的状态变化。第 4 步中的注入会触发 SidecarSet 的入队,controller 就会令 SidecarSet 的 UpdatedPods 加 1。

    以上就是 SidecarSet 前期一个简单的功能实现。

    这里我们再补充一个问题。一般的 webhook 由 controller 来完成业务逻辑、状态更新,但这个不是一定的,两者之一可以不是必须的。在以上的示例中就是由 webhook 完成主要的业务逻辑,无需 controller 的参与。

    四、本文总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到此为止了,这里为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 Operator 是 CRD 配合 可选的 webhook 和 controller,在 Kubernetes 体系下扩展用户业务逻辑的一套机制;
    • kubebuilder 是社区认可度很高的一种官方、标准化 Operator 框架;
    • 按照上文实战步骤,填充用户自定义代码,就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一个 Operator。


    查看更多:https://yqh.aliyun.com/detail/6566?utm_content=g_1000105888

    上云就看云栖号:更多云资讯,上云案例,最佳实践,产品入门,访问:https://yqh.aliyun.com/

  • 相关阅读:
    bigint int smallint tinyint 我是个马大哈
    [转载]Jquery主要控件的取值、赋值,包括textbox,butt
    几个时间转化格式
    Linq 事务问题
    手机网页开发
    PM2.5口罩网上热销 防护作用有限“噱头”多
    按F5键刷新造成的数据重复提交
    Ajax中遇到的一点细节问题
    WCF(二)将WCF发布到WindowsService
    WCF(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nqishequ/p/1239575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