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02 Django--HTTP协议与Django下载使用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HTTP是万维网的数据通信的基础。

    1999年6月公布的 RFC 2616,定义了HTTP协议中现今广泛使用的一个版本——HTTP 1.1。

    HTTP工作原理:

    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包含请求的方法、URL、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和请求数据。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作为响应,响应的内容包括协议的版本、成功或者错误代码、服务器信息、响应头部和响应数据。

    以下是 HTTP 请求/响应的步骤:

    1. 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
      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
    2. 发送HTTP请求
      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和请求数据4部分组成。
    3. 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
    4. 释放连接TCP连接
      若connection 模式为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
    5. 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
      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

    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栏键入URL,按下回车之后会经历以下流程:

    1. 浏览器向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该 URL 中的域名所对应的 IP 地址;
    2. 解析出 IP 地址后,根据该 IP 地址和默认端口 80,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3. 浏览器发出读取文件(URL 中域名后面部分对应的文件)的HTTP 请求,该请求报文作为 TCP 三次握手的第三个报文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
    4. 服务器对浏览器请求作出响应,并把对应的 html 文本发送给浏览器;
    5. 释放 TCP连接;
    6. 浏览器将该 html 文本并显示内容;  

    HTTP特点:

     http协议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

    1. 基于请求-响应 的模式:HTTP协议规定,请求从客户端发出,最后服务器端响应该请求并 返回。换句话说,肯定是先从客户端开始建立通信的,服务器端在没有 接收到请求之前不会发送响应。

    2. 无状态保存:HTTP是一种不保存状态,即无状态(stateless)协议。HTTP协议 自身不对请求和响应之间的通信状态进行保存。也就是说在HTTP这个级别,协议对于发送过的请求或响应都不做持久化处理。

      ​ 使用HTTP协议,每当有新的请求发送时,就会有对应的新响应产生。协议本身并不保留之前一切的请求或响应报文的信息。这是为了更快地处理大量事务,确保协议的可伸缩性,而特意把HTTP协议设计成 如此简单的。

    3. 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并且可以提高并发性能,不能和每个用户建立长久的连接,请求一次响应一次,服务端和客户端就中断了。但是无连接有两种方式,早期的http协议是一个请求一个响应之后,直接就断开了,但是现在的http协议1.1版本不是直接就断开了,而是等几秒钟,这几秒钟是等什么呢,等着用户有后续的操作,如果用户在这几秒钟之内有新的请求,那么还是通过之前的连接通道来收发消息,如果过了这几秒钟用户没有发送新的请求,那么就会断开连接,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短时间内建立连接的次数,因为建立连接也是耗时的,默认的好像是3秒中现在,但是这个时间是可以通过咱们后端的代码来调整的,自己网站根据自己网站用户的行为来分析统计出一个最优的等待时间。

    HTTP请求方式:

    1. GET : 向指定的资源发出“显示”请求。使用GET方法应该只用在读取数据,而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
    2. POST :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本文中。
    3. HEAD : 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本文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元信息或称元数据)。
    4. PUT : 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5. DELETE :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6. TRACE :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7. OPTIONS : 这个方法可使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8. CONNECT :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通常用于SSL加密服务器的链接(经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服务器)。
    9. patch

    注意事项:

    1. 方法名称是区分大小写的。当某个请求所针对的资源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服务器应当返回状态码405(Method Not Allowed),当服务器不认识或者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应当返回状态码501(Not Implemented)。
    2. HTTP服务器至少应该实现GET和HEAD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选的。当然,所有的方法支持的实现都应当匹配各自的语义定义。此外,除了上述方法,特定的HTTP服务器还能够扩展自定义的方法。例如PATCH(由 RFC 5789 指定的方法)用于将局部修改应用到资源

    请求方式: get与post请求(form表单示例)

    • GET提交的数据会放在URL之后,也就是请求行里面,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如EditBook?name=test1&id=123456.(请求头里面那个content-type做的这种参数形式,后面讲) POST方法是把提交的数据放在HTTP包的请求体中.

    • GET提交的数据大小有限制(因为浏览器对URL的长度有限制),而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没有限制。

    • GET与POST请求在服务端获取请求数据方式不同,就是我们自己在服务端取请求数据的时候的方式不同了。

      get一般用于获取数据;post一般用于提交数据。

    URL : 统一资源定位符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统一资源定位符将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五个基本元素包括在一个简单的地址中:

    • 传送协议。
    • 层级URL标记符号(为[//],固定不变)
    • 访问资源需要的凭证信息(可省略)
    • 服务器。(通常为域名,有时为IP地址)
    • 端口号。(以数字方式表示,若为HTTP的默认值“:80”可省略)
    • 路径。(以“/”字符区别路径中的每一个目录名称)
    • 查询。(GET模式的窗体参数,以“?”字符为起点,每个参数以“&”隔开,再以“=”分开参数名称与数据,通常以UTF8的URL编码,避开字符冲突的问题)
    • 片段。以“#”字符为起点

    以http://www.luffycity.com:80/news/index.html?id=250&page=1 为例, 其中:

    ​ http,是协议;
    ​ www.luffycity.com,是服务器域名;
    ​ 80,是服务器上的默认网络端口号,默认不显示;
    ​ /news/index.html,是路径(URI:直接定位到对应的资源);
    ​ ?id=250&page=1,是查询。
    ​ 大多数网页浏览器不要求用户输入网页中“http://”的部分,因为绝大多数网页内容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文件。同样,“80”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文件的常用端口号,因此一般也不必写明。一般来说用户只要键入统一资源定位符的一部分(www.luffycity.com:80/news/index.html?id=250&page=1)就可以了。

    ​ 由于超文本传输协议允许服务器将浏览器重定向到另一个网页地址,因此许多服务器允许用户省略网页地址中的部分,比如 www。从技术上来说这样省略后的网页地址实际上是一个不同的网页地址,浏览器本身无法决定这个新地址是否通,服务器必须完成重定向的任务。

    HTTP请求格式

    请求格式:

    ​ 请求行 请求头部 空行 请求数据

    请求行:

    ​ 请求方式(GET/POST) 路由url(路径) HTTP/1.1

    HTTP响应协议

    响应格式:

    ​ 状态行 响应头部 空行 响应正文

    状态行:

    ​ HTTP/1.1 200 OK

    HTTP状态码

    有HTTP响应的第一行都是状态行,依次是当前HTTP版本号,3位数字组成的状态代码,以及描述状态的短语,彼此由空格分隔。

    状态代码的第一个数字代表当前响应的类型:

    • 1xx消息——请求已被服务器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请求已成功被服务器接收、理解、并接受
    • 3xx重定向——需要后续操作才能完成这一请求
    • 4xx请求错误——请求含有词法错误或者无法被执行
    • 5xx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某个正确请求时发生错误
    类型 类别 原因短语
    1XX Informational(信息性状态码) 接收的请求正在处理
    2XX Success(成功状态码) 请求正常处理完毕
    3XX Redirection(重新定向状态码) 需要进行附加操作以完成请求
    4XX Client Error(客户端错误状态码) 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
    5XX Server Error(服务器错误状态码) 服务器处理请求出错

    301和302区别

    301是永久重定向,302是临时重定向。

    1)301和302的区别。
    
      301和302状态码都表示重定向,就是说浏览器在拿到服务器返回的这个状态码后会自动跳转到一个新的URL地址,这个地址可以从响应的Location首部中获取
      (用户看到的效果就是他输入的地址A瞬间变成了另一个地址B)——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他们的不同在于。301表示旧地址A的资源已经被永久地移除了(这个资源不可访问了),搜索引擎在抓取新内容的同时也将旧的网址交换为重定向之后的网址;
    
      302表示旧地址A的资源还在(仍然可以访问),这个重定向只是临时地从旧地址A跳转到地址B,搜索引擎会抓取新的内容而保存旧的网址。 SEO302好于301
    
     
    
    2)重定向原因:
    (1)网站调整(如改变网页目录结构);
    (2)网页被移到一个新地址;
    (3)网页扩展名改变(如应用需要把.php改成.Html或.shtml)。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重定向,则用户收藏夹或搜索引擎数据库中旧地址只能让访问客户得到一个404页面错误信息,访问流量白白丧失;再者某些注册了多个域名的
        网站,也需要通过重定向让访问这些域名的用户自动跳转到主站点等。
    

    Django下载及简单示例

    下载安装:

    pip3 install django == 1.11.9
    
    pip3 install django == 1.11.9 -i https://pypi.tuna.tsinghua.edu.cn/simple/	# 清华源下载
    

    创建项目:

    1. 命令行:   django-admin startproject 项目名
    
    2. pycharm:File--New Project--Django--location中写项目路径及文件名、选择Existing interpreter(添加python解释器)
    

    创建应用:

    python manage.py startapp 应用名
    
    需要在setting配置文件中,installapps的列表中,添加一个app名称作为配置。
    
    应用下有几个文件:
    	models.py :之前我们写的那个名为model的文件就是创建表用的,这个文件就是存放与该app(应用)相关的表结构的。
    	views.py :存放与该app相关的视图函数的(逻辑)。
    

    启动项目: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 默认是127.0.0.1:8000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127.0.0.1	# 设置ip,端口默认8000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127.0.0.1:80	# 全设置,不用写80端口
    

    基于Django实现一个简单示例

    url控制器

    from django.conf.urls import url
    from django.contrib import admin
    
    from app01 import views
    
    urlpatterns = [
        url(r'^admin/', admin.site.urls),
        url(r'^home/', views.home),]
    

    视图views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HttpResponse
    
    def home(request):	# request -- 请求相关的信息对象
        
    	return render(request, 'home.html')	
    	#模板渲染 模板就是html页面 渲染就是字符串替换 
    	#第一个参数:request  第二个参数是html页面路径
        #return HttpResponse('str')		# 返回字符串数据
    

    template文件夹下home.html 模板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h1>24期官网</h1>
    </body>
    {#<script src="jquery.js"></script>#}
    </html>
    

    启动项目后,执行效果如下:

    如果报以下错误:

    现在只需要做一步,在settings配置文件里面将这一行注释掉,这是django给你加的一个csrf的认证,现在不需要。

    MIDDLEWARE = [
        'django.middleware.security.SecurityMiddleware',
        'django.contrib.sessions.middleware.SessionMiddleware',
        'django.middleware.common.CommonMiddleware',
        # 'django.middleware.csrf.CsrfViewMiddleware',
        'django.contrib.auth.middleware.AuthenticationMiddleware',
        'django.contrib.messages.middleware.MessageMiddleware',
        'django.middleware.clickjacking.XFrameOptionsMiddleware',
    ]
    

    MVC和MTV框架

    mvc

    ​ Web服务器开发领域里著名的MVC模式,所谓MVC就是把Web应用分为模型(M),控制器(C)和视图(V)三层,他们之间以一种插件式的、松耦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模型负责业务对象与数据库的映射(ORM),视图负责与用户的交互(页面),控制器(url分发器)接受用户的输入调用模型和视图完成用户的请求,其示意图如下所示:

    MTV

    Django的MTV模式本质上和MVC是一样的,也是为了各组件间保持松耦合关系,只是定义上有些许不同,Django的MTV分别是值:

    • M 代表模型(Model): 负责业务对象和数据库的关系映射(ORM)。
    • T 代表模板 (Template):负责如何把页面展示给用户(html)。
    • V 代表视图(View): 负责业务逻辑,并在适当时候调用Model和Template。

      除了以上三层之外,还需要一个URL分发器,它的作用是将一个个URL的页面请求分发给不同的View处理,View再调用相应的Model和Template,MTV的响应模式如下所示:

    ​ 一般是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我们的服务器发起一个请求(request),这个请求会去访问视图函数,(如果不涉及到数据调用,那么这个时候视图函数返回一个模板也就是一个网页给用户),视图函数调用模型,模型去数据库查找数据,然后逐级返回,视图函数把返回的数据填充到模板中空格中,最后返回网页给用户。

  • 相关阅读:
    安卓学习-其他-网络状态工具
    安卓学习-界面-ui-Notification
    安卓学习-界面-ui-ScrollView和HorizontalScrollView
    安卓学习-界面-ui-TabHost
    安卓学习-界面-ui-SearchView
    OpecnCV训练分类器详细整理
    OopenCV复习及函数深入理解(轮廓查询及绘图)
    ASP.NET基础学习未整理随笔
    C#或ASP.NET绘图初探
    ASP.NET基础学习(暴力破解密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zm1017/p/1158708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