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对Google Me的社会化网络 “The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 翻译

    博客园的链接在次:

    http://news.cnblogs.com/n/73469/

    原文链接在:

    http://www.slideshare.net/padday/the-real-life-social-network-v2

    这篇文章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因此翻译一下,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让我感到一点失望的是,竟然是2个月前的PPT,那么说明这个PPT出来的日子还要早。

    这是个很悲哀的事实。别人已经领跑了很远了。

    转译如下:

    ------------------------------------ 

    <16/224 >

    我将讨论6件事情。 

    0.  网络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1.  人们线下的联系,影响到他们线上的活动。

    2.  人们总有着不同的关系群体。

    3.  人们是如何在社会化网络驱动下影响他人的。

    4.  身份识别

    5.  私隐

    <19/224> 

    网络开始,仅仅静态的链接这文档,然后逐渐变为社会化媒体,最后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内容互动。

    <22/224> 

    我们现在无论到哪里,facebook的社会化身份总是跟着我们。

    <25/224>

    当我们用搜索引擎, 虽然没有和人之间的互动,但是我们搜索的正是他人的信息资料。不过,现在搜索引擎已经集成了社会化标签了(twitter。。。)

    <27/224> 

    人们更多的使用网络获取他人信息,而不是商业信息;更多去发现朋友的爱好,而不是我们的广告;这导致商家们越来越难控制信息的流向。

    <28/224> 

    人们越来越多使用网络去和他人互动,而不是浏览信息。 

    <34/224> 

    这个趋势,说明了社会化网络开始变成一种巩固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工具,因此不再是围绕着广告、销售 、点击率。

    <36 / 224> 

    当我们想到互联网的变革的使用,总是想到技术。 虽然技术日新月异,但是使用技术的人们并没有多少留意。他们更加关注技术能提供的交流。

    <37/224>

    事实上,技术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大脑(习惯),因此社会化网络是老生常谈。我们依旧建立着小组、裙带关系、而社会化网络仅仅是让我们从线下搬到线上。

    <38/224>

    当我们关注科技的时候,导致了2个问题。 

    <39/224>

    人们对于SNS庞大的信息,总是不知所措。假设你在facebook有100,000个好友,那又怎样? 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互动。

    <40/224>

    SNS越来越庞大复杂,导致人们开始本能的忽略他们。 

    <41/224>

    当人们在SNS说着自己的碎屑事情的时候,这体现了一个社会科学现象,而不是技术提供的现象。 简单说,科技在变,但是人的本能和动机并并没有变。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促使人们去使用科技。

    中间一段废话开始说明我们要研究人的动机,而不是技术。


    <48/224> 

    首先,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众情人” (百万好友的人)。但是现在的SNS却错误的认为我们都是受人欢迎的,有着无数的好友。

    <52/224>

    线下的人,总有着自己的群体去交流分享。 (开始列举一对证据)

    <62/224>

    我们倾向于有着4~6个群体。 每个群体大概2~10个人。

    <64/224>

    也有人尝试让他们的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交流,但是实际上这个是徒劳无功的。

    <68/224>

    不同群体的人们,他们总是趋于独立的,很少群体之间的混合交流。

    <74/224>

    当我们在facebook上分享一次美味晚饭的经历,我们发现我们的分享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另类不入流(odd),然而,我只是想分享这个心情给相关的人,但是facebook也无能为力。

    <79/224>

    这个问题说明了,"朋友" 在SNS中实际上毫无意义。 只有接近12%的SNS小组里面,是以朋友的名义建立的,而其中仅仅3%是真正被成为朋友的小组。其他的,都是根据自己生活来命名的小组。

    <84/224>

    这说明啥?说明我们要避免使用“朋友” 这个有倾向性的词去发展我们的SNS。而鼓励人们去建立个性化的小组。并且建立小规模的小组。

    接下来开始分析人们如何建立关系的

    <87/224> 

    虽然我们所参与的小组有很多,也很小规模,但是即使如此,每个组成员和我的关系也是不相等的。 我们可能仅仅和几个人比较熟、在小组内与固定的人讨论着固定的话题;可能有些密友会和我们聊的更深入。

    <90/224>

    这些显而易见的现象,在SNS里面却没有体现。 

    <92/224>

    让我们更深入分析下,例如打开一个IM,会发现熟人生人都混在一些分类里面,IM并没有很好的对关系进行组织。 所以,我们经常选择隐身。以逃避一些生人。这就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7/224>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架构,能够针对不同层次关系。 并关注Strong Ties(强关系,就是密友)。

    <101/224>

    然而研究说明,美国人平均每个人仅有4个密友。但是每个星期会和大约10个人见面。 

    <105/224>

    facebook呢?也许130个好友里面,你仅仅和4、5个在沟通。

    <107/224>

    电话也是一样,我们80%的时间打电话给关系紧密的4个人。 (Skype仅2个人)

    <110/224>

    玩电玩也说明了,人们常常选择几个密友一起玩onlinegame。 

    <111/224>

    密友对人们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译者:这里我要补充,本文上文所谓的密友,不是生活中的“Friend”,不是现实很好的朋友,而是在某个组里面联系紧密的几个人)

    <113/224>

    回到弱关系(weak ties)。所谓弱关系,就是我们认识,但是并不关心的人。研究表明,我们大脑通常只能记住150个弱关系。

    <116/224>

    因此,过去的原始人,当村庄的人到达了150个之后,就需要拆分村庄了。

    <121/224>

    那么SNS在这里有什么作为?他并没有增加你的实际弱关系,但是让他们更加可见了。(我有328个好友,但是实际上弱关系仍然是150个) 。并且,SNS让我们更加容易的和弱关系之间建立联系。

    <125/224>

    可是经管如此,强关系(=Strong Ties = 密友) 和弱关系(Weak Ties)仍然不满足我们SNS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另外一个 Temporary ties关系(临时关系)

    <127/224>

    临时关系已经在线上越来越常见。

    传统的有去零售店购物,和售货员之间的关系; 电话接线生;编写黄页的写字员;论坛的问答者;你的帖的评论者;你的顾客;

    <133/224>

    当我们某个活动结束后,临时关系将不再存在。 

    <134/224>

    而建立临时关系的核心是:信任=Trust,因此我们建立了各种评审制度(投票、推荐等)

    <138/224>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建立SNS,就要针对什么类型的关系,而不是针对所有的关系。 

    人们如何和他人沟通的?

    <140/224>

    人们总有着自己不同的听众。 而在商业领域,商家则更多关心如何为顾客提供最好功能的沟通平台。在这里,语音和文字占据了主要地位,其次才是面对面沟通。

    <143/224>

    人们沟通的对象通常很少(7~15),并且常在Strong Ties中发生。而更加常使用email进行私隐交流。

    <145/224>

    而SNS里面的个人心情等,常常是些琐屑的事情。尽管如此琐屑,但是研究表明,这里大有玄机

    1. 去影响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2. 维持和增加自己的关系圈。

    3. 和可能感兴趣的人分享

    4. 存放些资源信息 

    <146/224>

    因此,我们的在线通讯就需要针对不同的互动。 

    人们是如何影响他人的?

    <148/224>

    大多数人都是羊群效应,很多人说好就是好。 我们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总是依赖着他人(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去提供决策)。

    <153/224>

    当我们希望他们购买我们的商品、服务的时候,我们需要需要设计一些机制,方便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例如论坛、。。。

    <156/224>

    然而,“有影响力的人” 常常被高估了。 实际上,不存在一呼百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社会现象。

    <162/224> 

    要研究这个”被影响"的问题,要关注被影响者(someone can be influenced)2个方面:

    1. 他们的社会网络如何(多广的人际关系、网络中信息如何流动等)

    2. 他们之前的经历如何

    <164/224>

    大部分人有个“叛逆” 性格。当偶像穿adidas, 而我们朋友穿puma的时候,我们更加倾向于选择adidas。 但是,如果我们更多的朋友说adidas不好的时候,偶像的形象会立刻崩溃。(译者:这段有点诡异,希望没有翻译错。)

    <165/224>

    可是如果偶像穿adidas,但是我们所有朋友都穿puma的时候,会变得怎么样? 

    <167/224>

    研究表明,不同人对我们影响不一样。例如我旁边坐着个大胃王,那么这顿饭我就能吃多点。 

    但是,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常被关系感情上紧密的人影响。 

    <170/224>

    所以,人们常常”问朋友“ ,才决定购物、买车、选工作。。。我们作为SNS开发者,就要关注这一点。

    <171/224>

    另外一方面,临时关系(temporary ties) 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例如选择音乐,我们会看他人的评论,而不是音乐本身的质量。当我们发现这首歌很多人下载,我们就会下载。

    人们如何在别人面前演绎自己?

    <177/224>

    人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179/224>

    例如我们更新自己的心情的时候,会考虑别人会怎么想。 

    <180/224>

    人们也会有着不同的身份(所谓的N重性格) 。在不同人面前,我们会刻意装出不同的样子。但是这一切来到了facebook就变得一团糟。

    <186/224>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匿名。 因为我们也怕遭到报复。

    <188/224>

    维持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对于SNS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小组之间很容易重叠。所以很多人会开N个facebook帐号去装B。

    <189/224>

    研究表示,facebook的profile是更新最少的地方。是由12%的人每个星期更新自己的profile。 

    人们如何管理个人隐私?

    <193/224>

    个人公开的信息(public),不等于可以被随意公布的信息(publicized)。

    <196/224> 

    facebook里面只有8%的人把自己的profile设置为可搜索到。64%的人设置为仅好友可见。 

    <199/224>

    人们也常常低估了他们的粉丝的数量。因为一旦信息公开,搜索引擎就会毫不保留记录下来。

    <200/224>

    现实生活中,地域影响着我们的隐私,因此容易控制。但是在网络,就难了。 

    <205/224>

    人们也常常忘记他们的所作所为会被永远的记录下来。 

    <209/224>

    因此要保护个人因此(译者:明显开始宣传google了。) 。保护因此就意味着信任。

  • 相关阅读:
    HDU 1102 Constructing Roads
    HDU 1285 确定比赛名次。
    最小生成树 HDU 各种畅通工程的题,prim和kru的模板题
    HDU Jungle Roads 1301 最小生成树、
    并查集小结(转)
    HDU hdu 2094 产生冠军 拓扑排序 判定环
    模运算(转)
    拓扑排序(主要是确定环和加法) HDU 2647 Reward
    HDU 1372 Knight Moves 简单BFS
    用计算机模型浅析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 (一)如何谈话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c22/p/182106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