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20182303 2019-2020-1 《数据结构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9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Chapter16 树

    非线性集合——树

    1. 树由一组结点及一组边构成,结点用于保存元素,边表示结点之间的连接。
    2. 树的根是树的最顶层中唯一的结点。
    3. 结点:子结点,父节点,兄弟结点,叶结点,根结点。

    1. 分类:
    • 二叉树: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子结点的树。
    • 完全二叉树:底层所有叶结点位于树的左侧,其余层结点全满。
    • 满树:所有叶结点在同一层,每个非叶结点都正好有n个子结点。
    • 平衡树:平衡因子小于等于1。

    树的遍历

    • 先序遍历:访问根后,从左到右遍历子树。
     public void preorder(ArrayIterator<T> iter){
          iter.add(element);
    
          if(left != null)
              left.preorder(iter);
    
          if(right != null)
              right.preorder(iter);
      }
    
    • 中序遍历: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之后从左到右遍历余下子树。
    public void inorder(ArrayIterator<T> iter){
          if(left != null)
              left.inorder(iter);
    
          iter.add(element);
    
          if(right != null)
              right.inorder(iter);
      }
    
    • 后序遍历:从左到右遍历各子树,最后访问根。
    public void postorder(ArrayIterator<T> iter){
          if(left != null)
              left.postorder(iter);
    
          if(right != null)
              right.postorder(iter);
    
          iter.add(element);
      }
    
    • 层序遍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遍历结点。
      public Iterator<T> levelorder() {
          LinkedQueue<BTNode<T>> queue = new LinkedQueue<>();
          ArrayIterator<T> iter = new ArrayIterator<>();
    
          if(root != null){
              queue.enqueue(root);
              while(!queue.isEmpty()){
                  BTNode<T> current = queue.dequeue();
    
                  iter.add(current.getElement());
    
                  if(current.getLeft() != null)
                      queue.enqueue(current.getLeft());
                  if(current.getRight() != null)
                      queue.enqueue(current.getRight());
              }
          }
          return iter;
      }
    

    例:

    如上图所示,该树的不同遍历方式依次遍历结点的顺序如下:
    先序遍历:A B D H I E J M N C F G K L
    中序遍历:H D I B E M J N A F C K G L
    后序遍历:H I D M N J E B F K L G C A
    层序遍历: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树的实现

    • 使用数组表示树:存储在数组中位置为 n 的元素,元素的左子结点存储在(2n + 1)的位置,右子结点存储在(2 x(n+1))的位置。
    • 链式结点:使用一个单独的类来定义树结点。

    二叉树的实现

    • 二叉树的 5 种不同形态如下图:

    • 二叉树的重要性质:
      若二叉树的根结点位于第1层,则

      • 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i层最多有2^(i-1)个结点。(i≥1)
      • 性质2:深度为k的二叉树最多有2^k-1个结点。(k≥1)
      • 性质3: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如果其叶结点个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有:n0=n2+1。
    • 特殊的二叉树:

      • 满二叉树:深度为k,层数为i,根结点在第1层
        结点总数2^k-1
        每层结点数2^(i-1)

      • 完全二叉树:树中所含的n个结点和满二叉树中编号为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

    • 完全二叉树的重要性质

      • 性质1: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log2(n+1)
      • 性质2:如果将一棵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自顶向下,同一层自左向右连续给结点编号1, 2, …, n,则对于任意结点 i (1 ≤ i ≤ n),有:
        若i=1,则该i结点是树根,它无双亲;
        若2i>n,则编号为i的结点无左孩子,否则它的左孩子是编号为 2i 的结点;
        若2i+1>n, 则编号为i的结点无右孩子, 否则其右孩子结点编号为2
        i+1;
    • 二叉树的ADT及实现:

    public interface BinaryTree<T> extends Iterable<T> {
        //  Returns the element stored in the root of the tree.
        public T getRootElement();
    
        //  Returns the left subtree of the root.
        public BinaryTree<T> getLeft();
    
        //  Returns the right subtree of the root.
        public BinaryTree<T> getRight();
    
        //  Returns true if the binary tree contains an element that matches the specified element.
        public boolean contains(T target);
    
        //  Returns a reference to the element in the tree matching the specified target.
        public T find(T target);
    
        //  Returns true if the binary tree contains no elements,and false otherwise.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s the number of elements in this binary tree.
        public int size();
    
        //  Returns the string representation of the binary tre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s a preorder traversal on the binary tree.
        public Iterator<T> preorder();
    
        //  Returns an inorder traversal on the binary tree.
        public Iterator<T> inorder();
    
        //  Returns a postorder traversal on the binary tree.
        public Iterator<T> postorder();
    
        //  Performs a level-order traversal on the binary tree.
        public Iterator<T> levelorder();
    }
    

    决策树

    结点表示决策点(也就是进行判断的条件),左子结点表示“否”,右子结点表示“是”。

    Chapter17 二叉排序树

    二叉查找树

    每个结点至多具有两棵子树(即在二叉树中不存在度大于2 的结点),并且子树之间有左右之分。

    • 实现

      • 结点定义
      • 遍历方法
      • 查找
      • 最大值&最小值
      • 前驱&后继
        结点的前驱:是该结点的左子树中的最大结点。
      /**
      * 找结点x的前驱结点:即,查找“二叉树中数据值小于该结点”的“最大结点”
      */
      public BSTNode<T> predecessor(BSTNode<T> x){
      //如果x存在左孩子,则“x的前驱结点”为“以其左孩子为根的子树的最大结点”
        	if (x.left!=null) {
        	  return max(x.left);
            }
            /**		 
             *如果x没有左孩子,则x有以下两种可能
             *1、x是“一个右孩子”,则“x的前驱结点”为“它的父结点”
             *2、x是“一个左孩子”,则查找“x的最低的父结点,并且该父结点要具有右孩子”
             *找到的这个“最低的父结点”就是“x的前驱结点”
             */
           BSTNode<T> y=x.parent;
           while((y!=null)&&(x==y.left)){			
               x=y;
           y=y.parent;
           }
           return y;
        } 
      

      结点的后继:是该结点的右子树中的最小结点。

      /**
       * 找结点x的后继结点:即,查找“二叉树中数据值大于该结点”的“最小结点”
       */
      public BSTNode<T> successor(BSTNode<T> x){
      //如果x存在右孩子,则“x的后继结点”为“以其右孩子为根的子树的最小结点”
         if (x.right!=null) {
           return min(x.right);
         }
         /**
          *如果x没有右孩子,则x有以下两种可能
          *1、x是“一个左孩子”,则“x的后继结点”为“它的父结点”
              *2、x是“一个右孩子”,则查找“x的最低的父结点,并且该父结点要具有左孩子”
              * 找到的这个“最低的父结点”就是“x的后继结点”
              */
             BSTNode<T> y=x.parent;
         while((y!=null)&&(x==y.right)){
             x=y;
             y=y.parent;
         }
         return y;
       } 
      
      • 插入:先找到待插入的叶子结点,再在叶子结点上判断与key的关系,以判断key值应该插入到什么位置;
      • 删除
      1. 没有左右子结点,直接删除。
        删除时需要判断自己和父结点的关系,在左侧还是右侧;
        如果父结点的左结点是自己,就清左侧,否则清除右侧。
      2. 存在左结点或者右结点,删除后需要对子结点移动。
      3. 同时存在左右结点,不能简单删除,但是可以通过和后继结点交换后转为前两种情况。
    • 平衡树的方法:
      (1)右旋(左子树长):
      ①使树根的左孩子元素成为新的根元素。
      ②使原根元素成为这个新树根的右孩子元素。
      ③使原树根的左孩子的右孩子,成为原树根的新的左孩子。
      (2)左旋(右子树长):
      ①使树根的右孩子元素成为新的根元素。
      ②使原根元素成为这个新树根的左孩子元素。
      ③使原树根右孩子结点的左孩子,成为原树根的新的右孩子。
      (3)右左旋(树根右孩子的左子树长):
      ①让树根右孩子的左孩子,绕着树根的右孩子进行一次右旋。
      ②让所得的树根右孩子绕着树根进行一次左旋。
      (4)左右旋(树根左孩子的右子树长):
      ①让树根左孩子的右孩子绕着树根的左孩子进行一次左旋。
      ②让所得的树根左孩子绕着树根进行一次右旋。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实现遍历有哪些方式,哪一种更高效?
    • 问题1解决方案:
    1. 传统的for循环遍历,基于计数器的:
      对于顺序存储,因为读取特定位置元素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1),所以遍历整个集合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对于链式存储,因为读取特定位置元素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n),所以遍历整个集合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2. 迭代器遍历Iterator
      对于顺序存储,没有太多意义,反而因为一些额外的操作,还会增加运行时间;
      对于链式存储,因为Iterator内部维护了当前遍历的位置,所以每次遍历,读取下一个位置并不需要从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查找,只要把指针向后移一位就行了,这样一来,遍历整个集合的时间复杂度就降低为O(n)

    soooo关于适用:

    1. for循环遍历,基于计数器的:
      顺序存储:读取性能比较高。适用于遍历顺序存储集合。
      链式存储:时间复杂度太大,不适用于遍历链式存储的集合。
    2. 迭代器遍历Iterator
      顺序存储:如果不是太在意时间,推荐选择此方式,毕竟代码更加简洁,也防止了Off-By-One的问题。
      链式存储:意义就重大了,平均时间复杂度降为O(n),还是挺诱人的,所以推荐此种遍历方式。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驱动程序测试toString方法时,出现空指针异常。

    • 问题1解决方案:检查代码后发现自己未设root==,修改后可正常测试。

    代码托管

    Chapter16

    上周考试错题总结

    1. It is possible to implement a stack and a queue in such a way that all operations take a constant amount of time.
      A .true
      B .false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B
      解析: 理想情况。
    2. In a circular array-based implementation of a queue, the elements must all be shifted when the dequeue operation is called.
      A .true
      B .false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A
      解析:基于循环数组的队列实现无需移动元素。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博客量(新增/累积)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重要成长
    目标 10000行 30篇 400小时
    第一周 254/254 2/2 21/21 开始编写简单的程序
    第二周 132/386 1/3 26/47 学会使用Scanner类
    第三周 632/1018 2/5 21/68 学会使用部分常用类
    第四周 663/1681 2/7 27/95 junit测试和编写类
    第五周 1407/3088 2/9 30/125 继承以及继承相关类与关键词
    第六周 2390/5478 1/10 25/150 面向对象三大属性&异常
    第七周 1061/6539 2/12 25/175 算法,栈,队列,链表
    第八周 813/7352 2/14 26/201 查找与排序
    第九周 3424/10776 3/17 25/226 树&二叉查找树
    • 计划学习时间:25小时

    • 实际学习时间:25小时

    参考资料

  • 相关阅读:
    前端-【学习心得】-node使用杂谈
    前端-【学习心得】-自己定义一个触摸函数
    前端-【学习心得】-模板渲染的简单方法
    [iOS]NSArray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的快速方法
    ARC与MRC的混用
    [转]让Xcode的控制台支持LLDB类型的打印
    [iOS]将图片保存到本地相册
    [iOS]深度遍历view的subview
    [转]NSAssert的使用
    [封装]iOS获取设备唯一标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dyyy/p/1188916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