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链接:http://withwsf.github.io/2016/04/14/Caffe-with-Python-Layer/
Caffe通过Boost中的Boost.Python模块来支持使用Python定义Layer:
- 使用C++增加新的Layer繁琐、耗时而且很容易出错
- 开发速度与执行速度之间的trade-off
编译支持Python Layer的Caffe
如果是首次编译,修改Caffe根目录下的Makefile.cinfig,uncomment
1
|
WITH_PYTHON_LAYER:=1
|
如果已经编译过
1
|
make clean
|
使用Python Layer
在网络的prototxt文件中添加一个Python定义的loss层如下:
1
|
layer{
|
定义Python Layer
根据上面的要求,我们在$PYTHONPAT在创建pyloss.py,并在其中定义EuclideanLossLayer。
1
|
import caffe
|
原理浅析
阅读caffe源码pythonlayer.hpp可以知道,类PythonLayer继承自Layer,并且新增私有变量boost::python::object self来表示我们自己定义的python layer的内存对象。
类PythonLayer类的成员函数LayerSetUP, Reshape, Forward_cpu和Backward_cpu分别是对我们自己定义的python layer中成员函数setup, reshape, forward和backward的封装调用。
1
|
class PythonLayer : public Layer<Dtype> {
|
整体流程大致为:首先从文件中读入solver并生成一个solver,然后根据solver的net路径生成一
个net,net调用layer_factory循环生成每个层,最后根据读入model或是filler来初始化参数。从上面的流程可以知道layer_factory是循环生成每个层,我看.cpp文件也的确写了#if
WITH_PYTHON_LAYER,然后有什么什么操作,比如储存python
layer的python_param,并调用setup,这里实际上已经是利用boost进行C++
Python混编了。这些操作的定义就在python_layer.hpp文件中。
layer_factory中python
layer的setup相关具体操作是,先根据param找到module的位置,再加载module,再根据层名加载层,然后前向计算反向计算什么的。
这些就已经算是达到目的了。不过只是知道相对路径,怎么可能加载成功呢?然后又继续找啊找,终于在faster
rcnn的tools文件中找到。_init_paths里有写一些预操作,比如将lib路径写入PYTHONPATH中,当然如果写入的话,这样就可以
直接加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