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我们怎样才能学会?做一个学者或学生?

    今天我们来谈的话题是“学习”。本文的部分构成素材来自网友:”lesini” (乐死你?还是累死你?)。

    我们从出身到将来多年后的“走人”,每一个环节、时间段都穿插了一个与社会、环境、人有极高互动性的要素。那就是“学习”。

    据翻查资料,原来“学习”这个词是孔子发明的,最早时期“学”和“习”是分开的两个独立字。孔子在《论语.学而》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u=1022254681,1646295665&fm=21&gp=0

    这句话的原意是:

    学了一些知识、技能之后。常常地去温习它、实习它、练习它,不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吗?

    这里有几个知识点:

    1、学。

    主要指的获得知识、技能,然后有思考的从自身角度进行加工、个性化,并进一步升华.

    自古以来凡是学的好和不好的人有个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能把学到的东西加工成自己的,如有创新还能开宗立派。

    后者往往採取填鸭式的学。仅仅是把东西灌入大脑,不拿出来应用、不会举一反三。

    u=2672428900,4091197715&fm=23&gp=0

    2、习。

    假设第一点“学”没做的好,那么后面的“习”就不可能扩展下去。

    从现代角度来理解。“习”主要指的是“预实践”。前面我写了个文章有个关于马云的名言:给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

    仅仅只是马云说的仅仅是后半句。假设没有自身积累和学的过程,那么实践将会是漫无目的的“瞎忙”。

    同一时候,从学到实践中间还夹了个“习”,譬如大家想创业,那么尽可能的进行创业前的一些步骤、过程的“预实践”,如:

    1)、把自己学到的管理知识先应用到如今公司的团队管理上

    2)、把学到的技术知识尝试做一个半成品出来

    3)、把学到的商务知识尝试先用到如今公司的客户资源整合上。

    4)、把学到的人际交往关系在工作之余运作起来,把人脉积累起来

    或许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些知识你从学习到掌握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了。那么这时你真的能够勇敢的进行真人“实践”了。之前的过程称为:习。当你真正投入到创业大潮时,这就是真的“实践”了。

    3、快乐

    假设学习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那么。一方面你不可能学得好。第二方面,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方向不正确。

    相同。进入实践阶段事实上也讲究“快乐”。我有个朋友早几年也在创业,可是我发现他越往后发展越“郁闷“。譬如项目问题、员工内部管理问题、客户资源整合问题、公司高层内斗严重等等。

    大约是在前年。这厮果断去了大上海某家大公司任中高层。

    对于他来说。“不快乐的实践“还不如回到社会继续做个”学习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的目的并不一定要实践,当然能够实践最佳。有时我们永远做个学者、习者或者实践者都是一条路,仅仅要快乐,没有什么不能够。

    (PS: 这就是为何各种培训如创业培训等大神老师。但他自己并不会去做一个创业者。

    要我说,在快乐这个角度:学、习、实践三者都是平等的。)

     

    总结一下:

    学习事实上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简单来说。我们通过一定方法学到了知识【学】。然后结合自己如今掌握的知识进行增量索引、合并索引【思】;习,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局部模拟练习进行验证,从而产生方法论【习】;依据个人理想和口味,终于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实践中去【行】。

     

    这里我插段小样例:

    11年前的我是个技术菜鸟。家里买了接近30本技术开发红皮书,天天在家啃,甚至在马桶上都抱着一本书在看。但总是提高不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73811224208516523

    最后出现了一个大神,在了解我的学习经过后给我指出了“为何提不高水平”的几个要点:

    1、学习的范围不全面,譬如当时我学习.net。

    光学习c#是不够的。还要学习html、数据库以及性能方面的知识

    2、要动手做一些模拟项目。假设仅仅是在练习代码,那和背书没啥差别

    3、多接触同行。多与人沟通和交流并乐于分享。这也让我懂得技术不是苹果,不会由于被人咬一口而少一坨。

    4、接私活。

    这条我採纳的最深。这一条和上一条的实施程度密切相关。当然,这里并不推荐大家在没有完毕本职工作的时候“玩私活”

    5、尝试到一些培训机构做免费代课。这条事实上也非常实用,只是这和当时培训机构刚起步,急缺实战型讲师是有关的。

    以上5条送给大家,尽管可能过时了。可是最好还是碍大家理解:学、思、习、行四部曲。

     

    接下来的话题比較天马行空,请大家慎重阅读。

    我们去除实践这个阶段,我们究竟该怎么学和习呢?

    经过我“无聊“之时通过QQ群、微博、微信统计,大部人的的学习方式有下面几种:

    1、看书

    这个比較高大上。我从小不爱看书(除了武侠书),可是到了大学后半期猛然间发现,看书对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包含人际交往实在太重要了。

    学习:

    仅仅有通过读书你才干学到课内学不到的东西

    工作:

    一旦进入职场。技术并非唯一的,尤其管理知识、团队知识、职场艺术,这些东西通过读书能让你有更全面的理解,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全面“。

    人际交往:

    这 条事实上是大家须要到了一定年龄层次才干深刻体会得到。除了纯技术书。包含历史、哲学、名人传记等书籍等能极大的提高你肚子里的“墨水”。而,你要积累人脉 须要遵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由于事实上我们非常难做到和“人脉”保持同等的文化、观点、思路以及见识水平,但同一时候我们确实须要和这些“人脉”交 往甚至产生G点,那么唯一弥补我们不足的最佳办法就是看书。

    2、看网上的文章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纸媒已经远不如网媒庞大和迅速。

    可是,网媒仅仅在新闻、时间传播和信息获取度上大大超过纸媒。从全局而言。网上的文章大多具有时效性限制。

    另外,习惯于网上看文章学习的人大多生活节奏规律性程度不高,节奏较快。因此通过网上获取知识学习成为最佳首选。

     

    3、向牛人学习(垂直学习)

    这事实上也是一个好办法。

    譬如你是IT从业人员,那么无论你到达什么层次肯定有比你更具有经验和技术的牛人,或者在网上也能够找到非常多牛人进行点对点的学习(只是成功率有待商榷。由于非常多牛人不太爱理菜鸟).

    向牛人学习有个优点:同一个问题。你向不同的牛人提问,他们可能会使用他们自己各个理解角度的观点给你解答。这样你会同一时候获得不同角度的思维。这是一个极好的垂直学习方法。

    仅仅只是这样的方法有个弊端是:你必须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同一时候你发现的问题对你有着较高的价值前瞻性。

     

    当然还有非常多种学习方法,只是今天这个话题既然落在了我们手里,那肯定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思维来理解“学习”这个如此清纯的字眼。

    今天我们不谈读书、不谈互联网学习,我们仅仅谈最后一种向牛人学习。

    有人问我最崇拜的古代英豪是谁?我一般都会列举几个人

    1、 武则天 2、刘邦 3、皇太极 4、司马懿 5、李鸿章

    以后的有空我来把我为什么崇拜这些人的原因来撰出几篇文章出来。

     

    今天我们来举个汉高祖刘邦的案例:

    看过史记或者影视剧的朋友一定会大概知道刘邦这个人是“流氓”出身,除了他一開始的“放荡不羁”。他另一个特色就是:不爱看书

    有的朋友就不理解:刘邦为何后面能做皇帝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死党为他打天下呢?难道是由于他讲江湖义气?难道胸无点墨真的有资格做皇帝吗?

    这里我想说。刘邦确实不爱看书,他甚至在他在去逝前不久,给儿子刘恒写了遗嘱:“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这里面就有一句话叫做:自喜谓读书无益。

    事实上也就是早年的他觉得“读书无用“,当然这和刘邦当时所遭的历史环境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另外当时的书就是写在竹简上的,要看完一本书确实是一件蛮痛苦并且不环保的事。

    刘邦的不爱看书主要是指:他不喜欢看“实体书“。也就是竹简书一律不看。不但如此,当时的西楚霸王也相同不爱看书。依据我们开头讲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一不看书 二有没有互联网,那么办呢?幸好刘邦另一种办法能够学习:我们简称为向牛人学习。

    刘邦的“找牛人“有例如以下特点:

    1、广泛的结交牛人

    也就是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拿到如今来比喻就是不会“由于自己是程序猿,所以圈子里都是程序猿”。

    就像刘邦,他早年是亭长。平时所接触到的都是征租、催粮、抑送壮丁的苦活。大家试想一下。假设刘邦永远仅仅停留在这些交际圈。那到后来他能做皇帝吗?尽管或许刘邦会成为一个征租、催粮的好手(譬如不论什么亭长都催只是他,征的粮没他多)。

     12

    这是“我们该怎么学习”的第一法:不要仅仅向自己所属的圈子里找牛人学习。假设大家都是矮子。那么你最多比他们高一点点。

    2、择牛人而学

    这点是第一点的补充。假设你是C#程序猿。你结合第一点结交了10个的C#高手。我会告诉你,你又进入了“矮子圈学习思维”了。

    相反。你更适合10个牛人中结交2个C#高手就差点儿相同了。另外几个留给数据库、算法牛人、管理类牛人更划算。

    所以,刘邦的措施是:择友而交。套到现代我们能够理解为:结交拥有不同能力的人,才干学到更全面的知识。而不是“来者不拒”。

    就像刘邦结交的牛人其中大都是相对独一无二的。假设他拜了萧何之后,继续结交很多其它的“萧何”。那么张良、韩信等人该去哪呢?

     

    附注一点:这里并非指菜鸟不交,由于再菜的人都有他闪光的一面。

    假设他没有智那么肯定会有勇,假设智和勇都没有,那么上帝肯定对他另有安排。仅仅是你如今一时还发现不了。

     

    3、挖墙脚

    这是刘邦学习程度如此之高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他早年结交了萧何、曹參、夏侯婴等大将后。逐渐发现除了从这些人身上能学到的东西和利用的价值有限,相反敌人阵营里一些极为优秀的人甚至比他身边的大将更有价值。

    于是张良、韩信、陈平等成为刘邦的挖墙脚“教科书”,以至于大家到后来都懂得一人—项羽的亲叔叔项伯。

    刘邦最后能成为皇帝。除了其它原因从学识上来讲,刘邦靠的就是向这些“牛人“学习并把这些牛人身上的知识、经验、谋略和手腕融化为自己的技能从而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简称:借脑谋势

     

    当然,以上仅仅是我崇拜刘邦的事迹之中的一个。我结合刘邦的案例对”怎么学习“下的结论是:

    学习知识武装自己这句话是肯定对的。

    可是学习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并非全部人都适合走“读书“这条路。有时候用自己的脑不如借脑来的更快、更实在。

     

    最后个人总结:

    1、孔子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学和习的结合者,也就是学习者

    2、在当今社会,我们假设有机的把学和习分开搞也未必不是一条好路

    3、领导和员工的差别?领导往往善用“学”。员工被迫”习”。

    4、创业者是啥?当有的员工被”习”逼的受不了了。仅仅能跑出去“实践”了。

    5、往往企业里会有一种领导岗位。他既不从事业务也不从事技术,那这样的人有存在的必要么?我想说,真有。

    由于这样的岗位往往承担了“思”的角色

    6、假设再扩展开去,就变成了团队问题。一个团队须要四种人:学—往往是总监;思—-往往这样的人是老板;习——–研发。实践—–项目组或实施团队。

     

    最后把以上文字浓缩一下:要想做一个好团队。那么必须把团队打造成一个“学习型”团队。

    我们把“学习”拆分成:学、思、习、行。或许大家就真的理解这句话以及它的出处了。

    当然。假设从拆分式的个人角度来看。你更愿意做个学者还是习者呢?或者说愿意做思者还是行者呢?

    --------------------------------------------------

    【你假设不爱读书、不爱看新闻、不爱学习,没关系。我来做你的"陪读君"】

    奴隶我的方式: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程序猿在囧途。

    每天讲故事、讲商业模式、讲技术给你听。


    版权声明:本文博客原创文章。博客,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 相关阅读:
    前后端分离项目采用Prerender的SEO优化流程
    spring多数据源分布式事务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Windows上MyEclipse2017 CI7 安装、破解以及配置
    WINDOWS上JDK安装与环境变量设置
    Abp Vnext Vue3 的版本实现
    你好,年轻人
    数据结构·堆
    数据结构·优先队列
    算法笔记·并查集
    JAVA问题解决——Jar包中资源调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fyouxi/p/461293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