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用promise结合倒计时写一个方法

    要求:5秒后,打印出传递的字符串

    function dayin(pram){

     let pro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resolve(pram);

      },5000)

    })

    return pro

    }

    dayin('你好').then(item => {

      console.log(item);

    })

    关于对promise的理解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且更强大,ES6原生提供了 Promise对象。

    特点

    1. 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 (3种状态)
    2. Pending状态(进行中)
      Fulfilled状态(已成功)
      Rejected状态(已失败)

        2.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 (两种状态改变:成功或失败)

      Pending -> Fulfilled
      Pending -> Rejected

    用法

    创建promise实例

    var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if (/* 异步操作成功 */) {
            resolve(value);
        } else {
            reject(error);
        }
    })
      Promise构造函数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该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reject。它们是两个函数,由JavaScript引擎提供,不用自己部署。
      resolve作用是将Promise对象状态由“未完成”变为“成功”,也就是Pending -> Fulfilled,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而reject函数则是将Promise对象状态由“未完成”变为“失败”,也就是Pending -> Rejected,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then

      Promise实例生成后,可用then方法分别指定两种状态回调参数。then 方法可以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

    1. Promise对象状态改为Resolved时调用 (必选)
    2. Promise对象状态改为Rejected时调用 (可选)

    Promise优缺点

      优点:解决回调,链式调用,减少嵌套;

      缺点:无法检测进行状态,新建立即执行且无法取消,内部错误无法抛出;

    Promise执行顺序

    举个例子: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console.log("1");
        resolve();
    });
    setTimeout(()=>console.log("2"), 0);
    promise.then(() => console.log("3"));
    console.log("4");
    打印出来的是:1-4-3-2,promise新建立即执行,所以先打印1,然后是4,
    而2与3先输出Promise的then,
    而后输出定时器任务。原因则是Promise属于JavaScript引擎内部任务,

    而setTimeout则是浏览器API,而引擎内部任务优先级高于浏览器API任务,所以有此结果。


     
  • 相关阅读:
    创建线程的方式三:实现Callable接口 --- JDK 5.0新增
    线程的通信
    多线程的实例练习:银行账户双储户问题
    解决线程安全问题的方式三:Lock锁 --- JDK5.0新增
    演示线程的死锁问题
    Synchronized的各场景使用方法(多窗口售票例子接上篇)
    线程的【生命周期】和【线程的同步】(下面有多窗口售票例子)
    多线程:继承方式和实现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创建多线程的方式二:实现Runnable接口
    Java项目生成可执行jar包、exe文件以及在Windows下的安装文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ilu/p/1377176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