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pringmvc 运行原理 Spring ioc的实现原理 Mybatis工作流程 spring AOP实现原理

    SpringMVC的工作原理图:

    SpringMVC流程
    
    1、  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2、  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器映射器。
    
    3、  处理器映射器找到具体的处理器(可以根据xml配置、注解进行查找),生成处理器对象及处理器拦截器(如果有则生成)一并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4、  DispatcherServlet调用HandlerAdapter处理器适配器。
    
    5、  HandlerAdapter经过适配调用具体的处理器(Controller,也叫后端控制器)。
    
    6、  Controller执行完成返回ModelAndView。
    
    7、  HandlerAdapter将controller执行结果ModelAndView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8、  DispatcherServlet将ModelAndView传给ViewReslover视图解析器。
    
    9、  ViewReslover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10、DispatcherServlet根据View进行渲染视图(即将模型数据填充至视图中)。
    
    11、 DispatcherServlet响应用户。

     

    原 博 客

     

     

    Spring的IOC原理

    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缩写为IoC),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种设计原则,可以用来减低计算机代码之间的耦合度。IoC 容器:最主要是完成了完成对象的创建和依赖的管理注入等等。
    DI,所谓控制反转,就是把原先我们代码里面需要实现的对象创建、依赖的代码,反转给IOC容器(或Spring框架)来实现。那么必然的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容器,同时需要一种描述来让容器知道需要创
    建的对象与对象的关系。这个描述最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可配置的文件。 IOC容器就是具有依赖注入功能的容器,IOC容器负责实例化、定位、配置应用程序中的对象及建立这些对象间的依赖。应用程序无
    需直接在代码中new相关的对象,应用程序由IOC容器进行组装。在Spring中BeanFactory是IOC容器的实际代表者。Spring IOC容器通过读取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元数据,通过元数据对应用中的各个对
    象进行实例化及装配。

    1. IoC理论的背景

           我们都知道,在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的软件系统中,它的底层实现都是由Ñ个对象组成的,所有的对象通过彼此的合作,最终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

                     

     

                如果我们打开机械式手表的后盖,就会看到与上面类似的情形,各个齿轮分别带动时针,分针和秒针顺时针旋转,从而在表盘上产生正确的时间。图1中描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齿轮组,它拥有多个独立的齿轮,这些齿轮相互啮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齿轮组中,如果有一个齿轮出了问题,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齿轮组的正常运转。

            齿轮组中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与软件系统中对象之间的耦合关系非常相似。对象之间的耦合关系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必要的,这是协同工作的基础。现在,伴随着工业级应用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经常会出现对象之间的多重依赖性关系,因此,架构师和设计师对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对象之间耦合度过高的系统,必然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形。

     

     

                            

     

             耦合关系不仅会出现在对象与对象之间,也会出现在软件系统的各模块之间,以及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之间。如何降低系统之间,模块之间和对象之间的耦合度,是软件工程永远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解决对象之间的耦合度过高的问题,软件专家Michael Mattson提出了IOC理论,用来实现对象之间的“解耦”,目前这个理论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很多的J2EE项目均采用了国际奥委会框架产品春季。

    2.什么是控制反转(IoC)
            IOC是Inversion of Control的缩写,多数书籍翻译成“控制反转”,还有些书籍翻译成为“控制反向”或者“控制倒置”。
            1996年,Michael Mattson在一篇有关探讨面向对象框架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了IOC这个概念。对于面向对象设计及编程的基本思想,前面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不再赘述,简单来说就是把复杂系统分解成相互作用合作的对象,这些对象类通过封装以后,内部实现对外部是透明的,从而降低了解决问题的复杂度,而且可以灵活地被重用和扩展.IOC理论提出的观点大体是这样的:借助于“第三方”实现具有依赖关系的对象之间的,如下图:

                          

     

            大家看到了吧,由于引进了中间位置的“第三方”,也就是IOC容器,使得A,B,C,d这4个对象没有了耦合关系,齿轮之间的传动全部依靠“第三方”了,全部对象的控制权全部上缴给“第三方” IOC容器,所以,IOC容器成了整个系统的关键核心,它起到了一种类似“粘合剂”的作用,把系统中的所有对象粘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如果没有这个“粘合剂”,对象与对象之间会彼此失去联系,这就是有人把IOC容器比喻成“粘合剂”的由来。

                        我们再来做个试验:把上图中间的IOC容器拿掉,然后再来看看这套系统:

     

                                

     

     

     

            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就是我们要实现整个系统所需要完成的全部内容。这时候,A,B,C,d这4个对象之间已经没有了耦合关系,彼此毫无联系,这样的话,当你在实现阿的时候,根本无须再去考虑B,C和d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程度。所以,如果真能实现IOC容器,对于系统开发而言,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参与开发的每一成员只要实现自己的类就可以了,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控制反转(IOC)到底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名字我们来对比一下?

           软件系统在没有引入IOC容器之前,如图1所示,对象甲依赖于对象B,那么对象阿在初始化或者运行到某一点的时候,自己必须主动去创建对象乙或者使用已经创建的对象B.无论是创建还是使用对象B,控制权都在自己手上。
    软件系统在引入IOC容器之后,这种情形就完全改变了,如图3所示,由于IOC容器的加入,对象甲与对象乙之间失去了直接联系,所以,当对象甲运行到需要对象乙的时候,IOC容器会主动创建一个对象乙注入到对象甲需要的地方。

            通过前后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来:对象甲获得依赖对象乙的过程,由主动行为变为了被动行为,控制权颠倒过来了,这就是“控制反转”这个名称的由来。

    3. IOC的别名:依赖注入(DI)
            2004年,Martin Fowler探讨了同一个问题,既然IOC是控制反转,那么到底是“哪些方面的控制被反转了呢?”,经过详细地分析和论证后,他得出了答案:“获得依赖对象的过程被反转了”控制被反转之后,获得依赖对象的过程由自身管理IOC容器主动注入于是,他给“控制反转“取了一个更合适的名字叫做”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他的这个答案,实际上给出了实现IOC的方法:注入。所谓依赖注入,就是由IOC容器在运行期间,动态地将某种依赖关系注入到对象之中。

            所以,依赖注入(DI)和控制反转(IOC)是从不同的角度的描述的同一件事情,指就是通过引入IOC容器,利用依赖关系注入的方式,实现对象之间的解耦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理解依赖注入的过程。大家对USB接口和USB设备应该都很熟悉吧,USB为我们使用电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现在有很多的外部设备都支持USB接口。

     

                                

     

     

    现在,我们利用电脑主机和USB接口来实现一个任务:从外部USB设备读取一个文件。

            电脑主机读取文件的时候,它一点也不会关心USB接口上连接的是什么外部设备,而且它确实也无须知道。它的任务就是读取USB接口,挂接的外部设备只要符合USB接口标准即可。所以,如果我给电脑主机连接上一个U盘,那么主机就从U盘上读取文件;如果我给电脑主机连接上一个外置硬盘,那么电脑主机就从外置硬盘上读取文件。挂接外部设备的权力由我作主,即控制权归我,至于USB接口挂接的是什么设备,电脑主机是决定不了,它只能被动的接受。电脑主机需要外部设备的时候,根本不用它告诉我,我就会主动帮它挂上它想要的外部设备,你看我的服务是多么的到位。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依赖注入的例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起到了IOC容器的作用。

            

            通过这个例子,依赖注入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楚:当电脑主机读取文件的时候,我就把它所要依赖的外部设备,帮他挂接上。整个外部设备注入的过程和一个被依赖的对象在系统运行时被注入另外一个对象内部的过程完全一样。

    我们把依赖注入应用到软件系统中,再来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对象A依赖于对象B,当对象 A需要用到对象B的时候,IOC容器就会立即创建一个对象B送给对象A。IOC容器就是一个对象制造工厂,你需要什么,它会给你送去,你直接使用就行了,而再也不用去关心你所用的东西是如何制成的,也不用关心最后是怎么被销毁的,这一切全部由IOC容器包办。

            

            在传统的实现中,由程序内部代码来控制组件之间的关系。我们经常使用new关键字来实现两个组件之间关系的组合,这种实现方式会造成组件之间耦合。IOC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它将实现组件间关系从程序内部提到外部容器,也就是说由容器在运行期将组件间的某种依赖关系动态注入组件中。

     

    4.  IOC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我们还是从USB的例子说起,使用USB外部设备比使用内置硬盘,到底带来什么好处?
    第一、USB设备作为电脑主机的外部设备,在插入主机之前,与电脑主机没有任何的关系,只有被我们连接在一起之后,两者才发生联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无论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出现什么的问题,都不会影响另一方的运行。这种特性体现在软件工程中,就是可维护性比较好,非常便于进行单元测试,便于调试程序和诊断故障。代码中的每一个Class都可以单独测试,彼此之间互不影响,只要保证自身的功能无误即可,这就是组件之间低耦合或者无耦合带来的好处。
    第二、USB设备和电脑主机的之间无关性,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生产USB设备的厂商和生产电脑主机的厂商完全可以是互不相干的人,各干各事,他们之间唯一需要遵守的就是USB接口标准。这种特性体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好处可是太大了。每个开发团队的成员都只需要关心实现自身的业务逻辑,完全不用去关心其它的人工作进展,因为你的任务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你的任务可以单独测试,你的任务也不用依赖于别人的组件,再也不用扯不清责任了。所以,在一个大中型项目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很容易将一个大的任务划分为细小的任务,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同一个USB外部设备可以插接到任何支持USB的设备,可以插接到电脑主机,也可以插接到DV机,USB外部设备可以被反复利用。在软件工程中,这种特性就是可复用性好,我们可以把具有普遍性的常用组件独立出来,反复利用到项目中的其它部分,或者是其它项目,当然这也是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显然,IOC不仅更好地贯彻了这个原则,提高了模块的可复用性。符合接口标准的实现,都可以插接到支持此标准的模块中。
    第四、同USB外部设备一样,模块具有热插拔特性。IOC生成对象的方式转为外置方式,也就是把对象生成放在配置文件里进行定义,这样,当我们更换一个实现子类将会变得很简单,只要修改配置文件就可以了,完全具有热插拨的特性。
    以上几点好处,难道还不足以打动我们,让我们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使用IOC框架吗?

     

    5.  IOC容器的技术剖析

            IOC中最基本的技术就是“反射(Reflection)”编程,目前.Net C#、Java和PHP5等语言均支持,其中PHP5的技术书籍中,有时候也被翻译成“映射”。有关反射的概念和用法,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通俗来讲就是根据给出的类名(字符串方式)来动态地生成对象。这种编程方式可以让对象在生成时才决定到底是哪一种对象。反射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很多的成熟的框架,比如象Java中的Hibernate、Spring框架,.Net中 NHibernate、Spring.Net框架都是把“反射”做为最基本的技术手段。

    反射技术其实很早就出现了,但一直被忽略,没有被进一步的利用。当时的反射编程方式相对于正常的对象生成方式要慢至少得10倍。现在的反射技术经过改良优化,已经非常成熟,反射方式生成对象和通常对象生成方式,速度已经相差不大了,大约为1-2倍的差距。

            我们可以把IOC容器的工作模式看做是工厂模式的升华,可以把IOC容器看作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里要生产的对象都在配置文件中给出定义,然后利用编程语言的的反射编程,根据配置文件中给出的类名生成相应的对象。从实现来看,IOC是把以前在工厂方法里写死的对象生成代码,改变为由配置文件来定义,也就是把工厂和对象生成这两者独立分隔开来,目的就是提高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6.  IOC容器的一些产品

    Sun ONE技术体系下的IOC容器有:轻量级的有Spring、Guice、Pico Container、Avalon、HiveMind;重量级的有EJB;不轻不重的有JBoss,Jdon等等。Spring框架作为Java开发中SSH(Struts、Spring、Hibernate)三剑客之一,大中小项目中都有使用,非常成熟,应用广泛,EJB在关键性的工业级项目中也被使用,比如某些电信业务。
    .Net技术体系下的IOC容器有:Spring.Net、Castle等等。Spring.Net是从Java的Spring移植过来的IOC容器,Castle的IOC容器就是Windsor部分。它们均是轻量级的框架,比较成熟,其中Spring.Net已经被逐渐应用于各种项目中。

     

    7. 使用IOC框架应该注意什么

    使用IOC框架产品能够给我们的开发过程带来很大的好处,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引入IOC框架的缺点,做到心中有数,杜绝滥用框架。
    第一、软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第三方IOC容器,生成对象的步骤变得有些复杂,本来是两者之间的事情,又凭空多出一道手续,所以,我们在刚开始使用IOC框架的时候,会感觉系统变得不太直观。所以,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框架,就会增加团队成员学习和认识的培训成本,并且在以后的运行维护中,还得让新加入者具备同样的知识体系。
    第二、由于IOC容器生成对象是通过反射方式,在运行效率上有一定的损耗。如果你要追求运行效率的话,就必须对此进行权衡。
    第三、具体到IOC框架产品(比如:Spring)来讲,需要进行大量的配制工作,比较繁琐,对于一些小的项目而言,客观上也可能加大一些工作成本。
    第四、IOC框架产品本身的成熟度需要进行评估,如果引入一个不成熟的IOC框架产品,那么会影响到整个项目,所以这也是一个隐性的风险。
    我们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工作量不大的项目或者产品,不太适合使用IOC框架产品。另外,如果团队成员的知识能力欠缺,对于IOC框架产品缺乏深入的理解,也不要贸然引入。最后,特别强调运行效率的项目或者产品,也不太适合引入IOC框架产品,象WEB2.0网站就是这种情况。

    原 博 客

    原博客

     Mybatis工作流程

     

     
    
    1.通过SqlSessionFactoryBuilder 解析mybatis-config.xml 文件中的 Configuration 创建一个 sqlSessionFactory
    
    2.通过sqlSessionFactory 创建一个SqlSession
    
    3.SqlSession   调用一个 quary(查询)Executor执行器,是为了执行sql语句
    
    4. 创建一个新的StatementHandler (参数执行器)
    
    5. 调用ResultSetHandler (结果器返回结果),执行SQl语句,不同的SQl语句返回不同的结果

     

    参考博客

    参考博客

     

     

    Spring Aop

     

    • 简介

      前段时间写的java设计模式--代理模式,最近在看Spring Aop的时候,觉得于代理模式应该有密切的联系,于是决定了解下Spring Aop的实现原理。

      说起AOP就不得不说下OOP了,OOP中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以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但是,如果我们需要为部分对象引入公共部分的时候,OOP就会引入大量重复的代码。例如:日志功能。

      AOP技术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解剖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这样就能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AOP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核心关注点,与之关系不大的部分是横切关注点。横切关注点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经常发生在核心关注点的多处,而各处都基本相似。比如权限认证、日志、事务处理。

    什么是AOP

    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方面编程),可以说是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水平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
    而与它所散布到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
    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cutting)代码,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
    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AOP技术它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
    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Aspect”,即方面。所谓“方面”
    ,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使用“横切”技术,AOP把软件系统分为
    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核心关注点,与之关系不大的部分是横切关注点。横切关注点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经常发生在核心关注点的多处,而各处都基本相似。比如权限认证、日志、
    事务处理。
    Aop 的作用在于分离系统中的各种关注点,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分离开来。正如Avanade公司的高级方案构架师Adam Magee所说,AOP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应用程序中的商业逻辑同对其提供支持的
    通用服务进行分离。”实现AOP的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采用动态代理技术,利用截取消息的方式,对该消息进行装饰,以取代原有对象行为的执行;二是采用静态织入的方式,引入特定的语法创建“方面”,从而
    使得编译器可以在编译期间织入有关“方面”的代码。

    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方面编程),可以说是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以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当我们需要为分散的对象引入公共行为的时候,OOP则显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OOP允许你定义从上到下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从左到右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水平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所散布到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cutting)代码,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而AOP技术则恰恰相反,它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Aspect”,即方面。所谓“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AOP代表的是一个横向的关系,如果说“对象”是一个空心的圆柱体,其中封装的是对象的属性和行为;那么面向方面编程的方法,就仿佛一把利刃,将这些空心圆柱体剖开,以获得其内部的消息。而剖开的切面,也就是所谓的“方面”了。然后它又以巧夺天功的妙手将这些剖开的切面复原,不留痕迹。

    使用“横切”技术,AOP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核心关注点,与之关系不大的部分是横切关注点。横切关注点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经常发生在核心关注点的多处,而各处都基本相似。比如权限认证、日志、事务处理。Aop 的作用在于分离系统中的各种关注点,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分离开来。正如Avanade公司的高级方案构架师Adam Magee所说,AOP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应用程序中的商业逻辑同对其提供支持的通用服务进行分离。”

    实现AOP的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动态代理技术,利用截取消息的方式,对该消息进行装饰,以取代原有对象行为的执行;二是采用静态织入的方式,引入特定的语法创建“方面”,从而使得编译器可以在编译期间织入有关“方面”的代码。

    AOP使用场景

    AOP用来封装横切关注点,具体可以在下面的场景中使用:

    Authentication 权限

    Caching 缓存

    Context passing 内容传递

    Error handling 错误处理

    Lazy loading 懒加载

    Debugging  调试

    logging, tracing, profiling and monitoring 记录跟踪 优化 校准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性能优化

    Persistence  持久化

    Resource pooling 资源池

    Synchronization 同步

    Transactions 事务

    AOP相关概念

    方面(Aspect):一个关注点的模块化,这个关注点实现可能另外横切多个对象。事务管理是J2EE应用中一个很好的横切关注点例子。方面用Spring的 Advisor或拦截器实现。

    连接点(Joinpoint): 程序执行过程中明确的点,如方法的调用或特定的异常被抛出。

    通知(Advice): 在特定的连接点,AOP框架执行的动作。各种类型的通知包括“around”、“before”和“throws”通知。通知类型将在下面讨论。许多AOP框架包括Spring都是以拦截器做通知模型,维护一个“围绕”连接点的拦截器链。Spring中定义了四个advice: BeforeAdvice, AfterAdvice, ThrowAdvice和DynamicIntroductionAdvice

    切入点(Pointcut): 指定一个通知将被引发的一系列连接点的集合。AOP框架必须允许开发者指定切入点:例如,使用正则表达式。 Spring定义了Pointcut接口,用来组合MethodMatcher和ClassFilter,可以通过名字很清楚的理解, MethodMatcher是用来检查目标类的方法是否可以被应用此通知,而ClassFilter是用来检查Pointcut是否应该应用到目标类上

    引入(Introduction): 添加方法或字段到被通知的类。 Spring允许引入新的接口到任何被通知的对象。例如,你可以使用一个引入使任何对象实现 IsModified接口,来简化缓存。Spring中要使用Introduction, 可有通过DelegatingIntroductionInterceptor来实现通知,通过DefaultIntroductionAdvisor来配置Advice和代理类要实现的接口

    目标对象(Target Object): 包含连接点的对象。也被称作被通知或被代理对象。POJO

    AOP代理(AOP Proxy): AOP框架创建的对象,包含通知。 在Spring中,AOP代理可以是JDK动态代理或者CGLIB代理。

    织入(Weaving): 组装方面来创建一个被通知对象。这可以在编译时完成(例如使用AspectJ编译器),也可以在运行时完成。Spring和其他纯Java AOP框架一样,在运行时完成织入。

    如何使用Spring AOP

     

    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者编程的方式来使用Spring AOP。

    配置可以通过xml文件来进行,大概有四种方式:

    1.        配置ProxyFactoryBean,显式地设置advisors, advice, target等

    2.        配置AutoProxyCreator,这种方式下,还是如以前一样使用定义的bean,但是从容器中获得的其实已经是代理对象

    3.        通过<aop:config>来配置

    4.        通过<aop: aspectj-autoproxy>来配置,使用AspectJ的注解来标识通知及切入点

    也可以直接使用ProxyFactory来以编程的方式使用Spring AOP,通过ProxyFactory提供的方法可以设置target对象, advisor等相关配置,最终通过 getProxy()方法来获取代理对象

    原 博 客

  • 相关阅读:
    Linux普通用户登录后,命令行提示:-bash-4.1$ ,原因分析及解决
    ps命令
    Linux命令ping
    Linux 系统管理 : last 命令详解
    Linux命令head
    Linux more与less命令
    Mac下开启Chrome非安全模式
    mac host 修改
    mac 电脑记
    a的样式顺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ukaixin/p/1070624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