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CNA学习笔记(一)网络互联基础

    1、网络分段(Network segmentation)

      为了应对网络的增大而导致的用户响应缓慢以及数据流堵塞,而将大型网络划分为众多小网络的行为。可以使用路由器、交换机和网桥等设备。

    2、导致LAN拥塞的常见原因:

      ①同一个广播域或冲突域中的主机太多;

      ②广播风暴;

      ③组播数据流太多;

      ④带宽太低;

      ⑤使用集线器扩展网络。

    3、集线器不能将网络分段,而只是将网段连接起来。适用于家庭网络和排除故障。(信号放大器)

    4、路由器用于连接多个网络,并在网络之间路由数据分组。

    5、默认情况下,路由器对广播域进行分割,对冲突域也进行分割。

    6、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

      指的是在同一个网段中所有设备组成的集合,这些设备侦听该网段中发送的所有广播。

    7、路由器使用串行接口来建立WAN连接,在思科路由器中为V.35物理接口。

    8、当网络中的一台主机或服务器发送网络广播时,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都必须读取并处理这一广播,除非在网络中使用了路由器。

    9、在网络中使用路由器的优点:

      ①默认情况下,路由器不转发广播

      ②路由器可根据第三层(网络层)信息(如IP Address)对网络进行过滤

    10、路由器的功能:

      ①分组交换;

      ②分组过滤;

      ③网络间通信;

      ④路径选择

    11、路由器实际上是第三层交换机,使用逻辑地址提供分组交换的功能,使用访问列表进行分组过滤,使用路由选择表(互联网络地图)来选择路径并将分组转发到远程网络。

    12、交换机不用于组建互联网络,默认情况下不对广播域进行分割,而用于提高LAN的功能,向LAN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

    13、交换机不想路由器那样将分组转发到其他网络,而只是在交换型网络内的端口间交换帧。

    14、默认情况下,交换机对冲突域进行分割。

    15、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

      以太网术语,指的是:某台设备在网络上发送分组时,当前网段中的其他所有设备都必须注意到这一点。如果有两台设备同时试图传输数据,将导致冲突,而这两台设备必须分别重传数据,因而效率不高。

    16、与某个集线器相连的所有主机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通常会出现冲突的现象。

    17、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但只创建一个广播域。

    18、网桥和交换机的基本功能相同,都将LAN划分成多个冲突域。思科仍将LAN交换机称作多端口网桥。(比传统网桥更智能)

    19、网桥的优点:

      ①减少广播域中的冲突;

      ②增加网络中的冲突域;

      ③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

    20、集线器的使用可能会使以太网更拥堵。

    21、虽然网桥/交换机用于将网络分段,但它们不能隔离广播域和组播分组。

    22、当今常见的网络是由交换型网络组成的互联网络。以LAN交换机为核心建立了网络,路由器连接的是逻辑网络。

    23、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共分七层,3+4两组,上三层指定了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如何彼此通信以及如何与用户交流;下三层指定了如何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24、应用层是实际应用程序间的接口。

      诸多应用程序并不存在于应用层中,而是与应用层协议进行交互。例如IE,当用户通过IE访问网络时,IE将试图访问应用层,并与应用层协议进行交互。

    25、表示层向应用层提供数据,并负责将数据转换和代码格式化。从本质上来说,该层是一个转换器,提供编码和转换功能。

    26、会话层负责在表示层实体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还对设备或节点之间的对话进行控制。

      提供三种不同的通信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基本功能是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分离。

    27、传输层将来自上层应用的数据进行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在发送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28、传输层负责提供如下机制:

      对上层应用程序进行多路复用、建立会话以及拆除虚电路。

    29、传输层还提供透明的数据连接,从而对高层隐藏随网络而异的信息。

    30、传输层可以是无连接的或面向连接的,我们更加关注面向连接的部分。

    31、流量控制:旨在提供一种机制,让接收方能够控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量。

      可靠数据传输可实现如下目标:

      ①收到数据段后,向发送方进行确认;

      ②重传所有未得到确认的数据段;

      ③数据段到达目的地后,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它们;

      ④确保数据流量不超过处理能力,以避免拥塞、过载和数据丢失。

    32、面向连接的通信——三次握手

      ①发送方向目标发送“连接协定”的数据段,用于请求同步(SYN);

      ②目标向发送方回应请求,并在主机之间确定连接参数,同事请求同步接收方的排序,以建立双向连接;(SYN/ACK)

      ③发送方通知目标主机连接协定已被接受且连接已建立。

    33、如果服务具有如下特征,它就是面向连接的:

      ①建立虚电路(如三次握手);

      ②使用排序技术;

      ③使用确认;

      ④使用流量控制。

    34、流量控制方式包含缓冲、窗口技术和拥塞避免。

    35、窗口技术:

      在发送方发出数据段到接收确认的时间内,可以为了提高传输效率继续发送数据段,这些可发送的数据段数量称为窗口。

      窗口用于控制未确认的数据段数量。

    36、如果未收到所有应确认的字节,接收方应缩小窗口以改善通信会话。

    37、发送方将数据段发出后启动定时器并等待确认,如果定时器到期后仍未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就重传该数据段。

    38、在网络层,使用的分组有两种:

      ①数据分组:用于在互联网络中传输用户数据。使用路由协议(Routed Protocol),包括IP和IPv6。

      ②路由更新分组:包含网络中所有路由器连接的网络的更新信息,用于帮助每台路由器建立和维护路由选择表。

    39、路由选择表包含:网络地址、接口、度量值。

    40、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错误通知、网络拓扑和流量控制。将报文封装为数据帧,并添加定制的报头,包含源和目的硬件地址。

    41、IEEE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包含:

      ①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802.3):定义了如何通过介质传输分组;

      ②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802.2):负责识别网络层协议并对其进行封装。

    42、工作在第二层的网络设备:交换机和网桥。

    43、物理层的功能:发送和接收比特。

    44、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转发器和集线器(多端口转发器),不查看进入的数据流,只对数字信号进行放大或重建,然后通过所有活动端口将其转发出去。

    45、数据封装形式:

      上层数据—>数据段(传输层)—>数据分组(网络层)—>数据帧(数据链路层)—>比特(物理层)

  • 相关阅读: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85 D. Minimum Euler Cycle(模拟/数学/图)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85 C. Circle of Monsters(贪心)
    NOIP 2017 提高组 DAY1 T1小凯的疑惑(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85 B. Middle Class(排序/贪心/水题)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85 A. Level Statistics(水题)
    IOS中的三大事件
    用Quartz 2D画小黄人
    strong、weak、copy、assign 在命名属性时候怎么用
    用代码生成UINavigationController 与UITabBarController相结合的简单QQ框架(部分)
    Attempting to badge the application icon but haven't received permission from the user to badge the application错误解决办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mt0429/p/492854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