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名比较期待,但是读后比较失望。跟五星级的阿里系的书《淘宝十年产品事》《尽在双十一》比,至少差两颗星。
书中提到了阿里运营的一些流程、组织结构、内部数据、内部工具。这些信息从未公开的很少,作者独创的很少。
作者2010年毕业,在携程的销售部做过数据运营,携程裁撤直销前半年跳到飞猪做类目运营、卖家运营、活动运营,后来内部转岗到天猫市场部,做过整合营销和品牌营销。最近两年从阿里离职,面向创业公司提供顾问服务。
作者在阿里拿得出手的业绩是:“卖家云图”提过需求,两次绩效考核进入前10%。
作者比较勤奋好学。本科是财务。序言中说比较文艺,读后感觉确实是偏文艺。一个体现是图表:书中的图表,形式没问题,内容上大部分都有问题,有些是直接可以用文字或表格说清楚的,做成图表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信息,有些是需要做抽象概括但是做的不好。
作者在书中自创的“干流量”、“湿流量”两个概念,在本书中也没出现几次,直接用“好流量”、“差流量”就可以了。
P153的图,明显应该用漏斗图而不是几条曲线。
一个笔误:98页的图的标题“常见的软文类型”明显跟图的内容不符。
如果是淘宝卖家,这本书还是建议细读,毕竟是一线的小二提供的内部视角,哪怕是发现一两个点是以前不知道的,对淘宝上的生意也会有帮助。
总体评价3星,有一些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互联网产品运营:为拉新(获取客户),促活(提高活跃度),留存(提高留存率),付费(获取收入),传播(病毒式传播)这一链条上的关键节点所做的一切努力。P6
2:网上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解读众说纷纭,公认的互联网思维包括: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 跨界思维,迭代思维, 极致思维, 简约思维, 平台思维, 社会化思维,流量思维。P22
3:阿里曾经做过一个调研,“70后”“80后”消费者使用淘宝的比例在缩减,一部分份额被京东,唯品会等对手蚕食;而“90后”使用淘宝的比例却在快速上升,这正是阿里想要的一群人。 P25
4:四大运营思维: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生态化思维。P26
5: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这个概念在制造类企业中用得较多,竟然被用在了具有创意的“双11”活动中。P27
6:有一位KA运营人员花了近1年时间写了上百封邮件才邀请到某国际一线化妆品品牌进驻天猫。如果从KPI完成情况来说,你可能觉得她很傻,花那么大力气啃个大骨头,不如搞定10个更容易搞定的品牌,但这位KA运营人员认定了这个品牌就是个杠杆点(破局点)。P29
7:作为一个运营人员,你愿意这么去跟PD沟通的话,我相信他对你也会多几分敬意。后来,果然PD就为我们卖家运营做了一个叫“卖家云图”的工具,如下图所示,非常好用。P32
8:于是我争取转岗去了天猫市场部,先后待过两个很核心的组——整合营销组和品牌营销组,对我的视野有极大的提高。在这里我学到的最厉害的东西是“用户洞察”。这是在运营的世界里鲜少被提起的一个词,但是在它的加持下,我觉得自己跟其他运营人不一样了,段位提高了不少。P38
9:总的来说,在以“拥抱变化”著称的阿里,我经历过的印象最深的两个变化是“Alln无线”和人工智能在运营上的应用。前者是轰轰烈烈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全民推广“来往”App;后者则是润物细无声的,当你有所察觉时可能会发现手上的很多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P43
10:为了让买家能快速找到想要的商品,类目运营人员会定期更新呈现给用户的类目清单,我们称其为前台类目。前台类目承担了很重要的分流作用,将来到首页的海量用户更快,更精准地分流到他们感兴趣的商品页。 P46
11:不过总的来说,类目运营人员的KPI就是提升所负责类目的流量成交额,以及该类目在所在行业中的成交额占比。显然类目运营人员的职能不能支撑他完成如此宏观的KPI,他需要和其他运营人员紧密配合。P46
12:总的来说,KA商家的数量不会超过总卖家数的1%,真可谓百里挑一。其实KA运营人员的基本工作和卖家运营人员差不多,都是给卖家赋能,帮助他们成长。但是KA运营人员的情况各不相同,可以跟卖家进行更个性化的一对一辅导,甚至与他们一起策划开店庆,周年庆,独家首发等大型活动,并且给一定资源支持。P47
13:对于大型活动,会召集各方在一起开复盘大会。每次举办大型活动都会熬夜备战,很兴奋也很累,同时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活动运营人员的KPI主要是活动页面的PV/UV.浏览转化率引导成交GMV及卖家的提升。P49
14:举个例子,在2015年之前,“双11”活动的商品推荐都是人来控制的,由运营人员决定给用户推荐什么产品,而2015年的那次“双11”,是阿里第一次基于算法和大数据为用户做大规模, 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叫作“千人千面”,是阿里流量分发模式很大的升级和转型。P58
15:过去,做banner可是大多数阿里运营人员必备的技能啊!而且我自认为在这方面有专长。 我们曾经总结过一个banner黄金公式:高对比度的背景+高颜值模特或/和爆款商品堆头+含利益刺激的文案。 做到这几点,点击率保准不会差。P60
16:本书把内容营销带来的流量称为湿流量,把货架式营销带来的流量称为干流量,从字面意思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差异。湿流量,让用户从浏览到成交进行得很顺畅,而干流量阻力大,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容易让用户陷入比价,怀疑,跳失的紧张氛围中, P68
17:从2015年开始,淘宝,天猫App的首页大变样,超过一半的流量入口位置给了内容模块。P69
18:淘系内已有72个渠道,各内容产品占据了首屏最显眼的位置。资讯类的“淘宝头条”品质生活类的“有好货”,偏女性用户的“爱逛街”注重场景化导购的“必买清单”“猜你喜欢”板块推送产品+用户喜欢的内容,其他内容矩阵还有“淘女郎”“淘直播”“微淘”“问答”等。P69
19:优质内容日均阅读量约为2亿人次,优质内容创作者达到1.8万名,内容创业者每月获得市场佣金总额达2亿元。P69
20:阿里的内容运营岗位要求有个特点,不需要这个岗位的人多么会写,而是要会制定激励和产出机制,让媒体和用户去产生内容,推动内容产品化。 P71
21:在阿里,只有不到10%的内容来自官方“小二”,也就是BGC(品牌产出内容),其他90%的内容都来自UGC(用户产出内容),PGC(专家产出内容)和PUGC(专业用户产出内容)。P71
22:附:内容运营工作常用工具:H5:MAKA,易企秀,美篇;手账:Color多彩手账,Mori手账;海报:简拼,黄油相机,创客贴(电脑版);活动发起与数据统计:麦客,孤鹿,活动行,微链;排版:秀米(电脑版),135排版(电脑版),壹伴(电脑版),新媒体管家(电脑版);动图:抠抠视频秀(电脑版),美图秀秀;去水印:Teorex Inpaint(电脑版);P100
23:对商家来说,做活动是获取新用户效率最高的方式。这里是说新用户而不是新客户,二者是有区别的。客户是那些下单购买的人,用户则包含下单购买,浏览,收藏以及加入购物车等对商品有兴趣的人。P104
24:活动节奏通常分为:造势期(非必需),预热期, 正式期,发酵期(非必需),尾声/返场/复盘期。每个阶段都有文章可做,每一名活动运营人员都有自己肩负的重任,而不是走个流程。P110
25:常常面临的选择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小利益点,还是极少人能享受的大利益点,虽然有朋友表示前者会让人觉得有实实在在可以拿到的利益而后者概率太低不愿参与,但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后者能吸引更多的人,“全场9折”就不如“0.1元秒杀”,“满100元减10元”就不如“消费最高者送iphone 8 Plus”。 P112
26:曾在Uber和摩拜负责用户增长的周喆吾曾说,每个时期,每个产品80%的用户来源于同一渠道。如果找到一个很高效的渠道,千万不能高枕无忧,好日子只能过3个月到3年,很快就失效了。P140
27:我在阿里有过沮丧的时期,曾怀疑自己的价值。实际上,每次活动只要流量能达到预期,基本上都能完成KPI,而流量要达到预期,就要从卖家那里拿到很大的优惠力度秒杀等,对卖家常常施予了很大的压力。P154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