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QLBulkCopy使用

    SQLBulkCopy

    用于数据库之间大批量的数据传递。通常用于新,旧数据库之间数据的更新。即使表结构完全不同,也可以通过字段间的对应关系,顺利的将数据导过来。

    一、SQLBulkCopy需要2个连接。

    分别连接到不同的旧表所在的数据库,新表所在的数据库。如果是同一个数据库,就可以用同一个SqlConnection对象。

    二、我们要从旧数据库中,把导出的字段读取出来。

    用什么读呢?可以用Datatable,也可以用SqlDataReader。因为SqlDataReader不占用内存,对大批量的数据复制,不需要事先导入到系统。所以就用SqlDataReader了。

    读出后,设定对应关系,设定目标表名,写入。就这么简单。速度非常快!

    三、初始化Connection对象

    View Code
    1 try
    2 {
    3
    4  //1.在旧表中,用SqlDataReader读取出信息
    5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QL, ConnectionOld);
    6 sdr = cmd.ExecuteReader();
    7
    8  //2.初始化SqlBulkCopy对象,用新的连接作为参数。
    9   SqlBulkCopy bulkCopy = new SqlBulkCopy(ConnectionNew);
    10
    11 //3.写对应关系。如旧表的People列的数据,对应新表Human列,那么就写bulkCopy.ColumnMappings.Add("People","Human")
    12
    13 //如果两张表的结构一样,那么对应关系就不用写了。
    14
    15 //我是用哈希表存储对应关系的,哈希表作为参数到传入方法中,key的值用来存储旧表的字段名,VALUE的值用来存储新表的值
    16 foreach (string str in HTDuiYing.Keys)
    17 {
    18 bulkCopy.ColumnMappings.Add(str, HTDuiYing[str].ToString());
    19 }
    20
    21 //4.设置目标表名
    22 bulkCopy.DestinationTableName = TableNmae;
    23
    24 //额外,可不写:设置一次性处理的行数。这个行数处理完后,会激发SqlRowsCopied()方法。默认为1
    25 bulkCopy.NotifyAfter = 10;
    26
    27 //额外,可不写:设置激发的SqlRowsCopied()方法,这里为bulkCopy_SqlRowsCopied
    28 bulkCopy.SqlRowsCopied += new SqlRowsCopiedEventHandler(bulkCopy_SqlRowsCopied);
    29
    30 //OK,开始传数据!
    31 bulkCopy.WriteToServer(sdr);
    32
    33 }
    View Code
    1 //激发的方法写在外头
    2
    3 private void bulkCopy_SqlRowsCopied(object sender, SqlRowsCopiedEventArgs e)
    4 {
    5 执行的内容。
    6
    7 这里有2个元素值得拿来用
    8
    9 e.RowsCopied,返回数值类型,表示当前已经复制的行数
    10
    11 e.Abort,用于赋值true or false,用于停止赋值的操作
    12 }
  • 相关阅读:
    第四季-专题20-SPI驱动程序设计
    第四季-专题21-USB驱动程序设计
    第四季-专题19-I2C驱动程序设计
    第四季-专题17-LCD驱动程序设计
    第四季-专题18-FLASH驱动程序设计
    第四季-专题16-触摸屏驱动程序设计
    第四季-专题15-网卡驱动程序设计
    第四季-专题14-串口驱动程序设计
    python提示AttributeError: 'NoneTyp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ppend'
    python的正则表达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xjyuan/p/215721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