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饰模式:在不必改变原类文件和使用继承的情况下,动态地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它是通过创建一个包装对象,也就是装饰来包裹真实的对象。
2、装饰模式3个部分:(1)、被装饰的类对象,就是说要有一个需要装饰的对象。(2)、装饰类。该类的作用就是为了增强被装饰对象的功能。(3)、装饰类对象。再创建装饰了对象时,需要装饰哪个对象就把哪个对象传入构造函数中,创建一个装饰类对象。以后操作都用这个加强版的装饰类对象。
3、装饰模式的使用场景:(1)、原有类功能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扩展(或者增强)。(2)、当多个类需要同一个功能时,可以考虑这个用装饰模式。这样做可以避免臃肿。
4、装饰模式的优点:(1)、将类中的装饰功能区分开,这样可以简化原来的类。有效的将核心职责和装饰功能分开(2)、将多个类(这里的多个类为同一个基类派生下来的类)的同一个功能放在装饰类中,可以避免代码臃肿。(3)、装饰模式与类相比更加灵活(实际用到了组合),降低了耦合度。
5、使用注意事项:(1)、装饰的顺序非常重要,这点在使用时应该注意。(2)、装饰类与被装饰类的功能应该相同,它只能加强被装饰类的功能或者增加被装饰类的某些功能。(3)、装饰对象和真实对象应该具有相同的接口,这样客户端就能和真是对象相同的方式与装饰对象互换。(4)、装饰模式最理想的情况是保证装饰类之间彼此独立,这样它们就能任意顺序组合。在程序设计时要往这个方面靠。
实例:以前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吃饭仅仅是为了吃饱。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饭钱要喝开胃酒,饭后要吃甜点。
1、写一个普通吃饭类
class eat { public: eat(); virtual ~eat(); void layfolk_eat();//普通的吃饭 }; /*实现该类中的函数*/ eat::eat() { } eat::~eat() { } void eat::layfolk_eat()//实现吃饭函数 { cout << "吃饭" << endl; }
2、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仅仅吃饱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要求了。原来的吃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但是根据设计原则,又不能在修改原有的代码,于是定义如下类来“增强”原来吃饭的功能。
//该类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增强eat类对象的功能。它需不需要继承被装饰类的基类,这需要看业务需求。 class supereat { public: supereat(eat p);//这里需要增强哪个对象的功能就传入哪个类对象即可 virtual ~supereat(); void supeat(); private: eat p;//这里用到了组合,即将被装饰的类组合在了里面。以后可以对其进行操作 }; supereat::supereat(eat p) {//这里构造函数时,需要增强哪个对象的功能就将那个对象传入 this->p = p; } supereat::~supereat() { } void supereat::supeat()//这里还是原来的吃饭功能,但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强 { cout << "开胃酒" << endl; this->p.layfolk_eat(); cout << "吃甜点" << endl; }
3、调用示例
void fun() { eat e;//创建一个吃对象 e.layfolk_eat();//执行吃这个动作 /*现在对原来的吃不满意,但是又不能在原来的代码上进行修改,于是增加了一个对象,该对象总组合了eat对象。增强了eat对象功能*/ supereat supere(e);//这里要对e这个对象的功能进行增强,所一传入e这个对象作为参数 supere.supeat();//既然是对原有的功能增强,增强以后就不能再用e对象了,而是用增强后的对象supere。这里的相当于是e的“加强版”。这就是装饰模式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fun();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