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xiaofeng_yan/article/details/5248693
偶然在<./linux/include/linux/kernel.h>里面看到下面这个宏定义:
#define min(x, y) / ({ /
typeof(x) _min1 = (x); /
typeof(y) _min2 = (y); /
(void) (&_min1 == &_min2); /
_min1 < _min2 ? _min1 : _min2; /
})
这就是一个泛型宏。使用了GCC的扩展支持命令typeof() 。一共四行代码,其他都很明了,唯独第三行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我第一反应这是为了防止编译器优化代码结构而添加的语句。但是回头想了一下,没有想出理由来。也就没在意了。 今天一个很突然的机会才反应过来这么做的原因:为防止不同类型变量进行比较。
int main(int ac, char** av)
{
char i = 100;
long j = 1000;
long k = min(i, j);
return 0;
}
编译上述代码时编译器会给出警告:comparison of distinct pointer types lacks a cast 如果去掉(void) (&_min1 == &_min2) 这行,再编译是不会给出警告的。 这群写内核人太TMD牛X了。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shoui/archive/2010/01/10/5169225.aspx
那么为什么(void) (&_min1 == &_min2); 会使编译器报出警告呢?这就是指针的类型的问题:
比如:
int main ()
{
int *p1;
char *p2;
int a = 10;
char b = 20;
p1 = &a;
p2 = &b;
p1 == p2;
return 0;
}
编译上述代码时编译器会给出警告:comparison of distinct pointer types lacks a cast 。“==”是比较的意思。也就是指针的类型不同是不能相互比较的。因为指针p1它指向含有4个字节连续的首地址,而指针p2 它指向含有1个字节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