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树套树
一般来说,在嵌套数据结构中,线段树多被作为外层结构使用。
但线段树毕竟是 静态 的结构,导致了一些不便。
下面是一个难以维护的例子:
带插入区间 (k) 小值问题
来源:Luogu P4278 & BZOJ 3065
给定一个初始长为 (n) 的正整数序列,执行 (m) 次操作:
Q x y k
:查询区间 ([x, y]) 中第 (k) 小的数的大小;M x val
:将位置 (x) 的数字修改为 (val);I x val
:在位置 (x) 前插入数字 (val)。
插入次数、原序列长度 (le 3.5 imes 10^4),查询次数、数值大小 (le 7 imes 10^4)。强制在线。
不常见的树套树
由于数列出现的结构上的变动,线段树作为静态数据结构已经难以维护。
于是我们考虑用动态结构的 平衡树 作为外层结构,即 平衡树套线段树。
但是毕竟为外层结构,我们选择的平衡树也不能太跳,这里暂且使用 替罪羊树。WBLT 之类的应该也行,不过这里暂且介绍一种 不会。
替罪羊树不同于 Splay,Treap——它不用旋转。为了维持平衡,我们会在不平衡的结点 排扁重构。是否足够不平衡是根据子树大小判断的。替罪羊树相对于旋转平衡树结构更稳定,更适合作为外层结构。
在这里,替罪羊树上的每一个结点都包含着一颗 动态开点权值线段树,表示以当前结点为根的子树中的数值构成的集合。
维护手法
建树
建树的整体框架与普通平衡树并无大异,只不过加上线段树部分即可。
大致来说就是当前线段树需要包含左右儿子以及自己的信息。
相对于一个个插入,使用 线段树合并 方法显然优秀一些。
我们知道线段树合并的总复杂度是一只 (log) 的,所以总复杂度不会超过 (O(nlog^2 n))。
操作
插入操作,我们只要进行常规的平衡树插入即可。平衡树上二分找到第 (x) 个位置前加入结点,同时在寻找的路径上的每一个平衡树结点上进行线段树的插入。这样的复杂度是 (O(log^2 n)),因为平衡树深度为 (O(log n)),所以一共更新了 (O(log n) imes O(log n)) 个线段树结点。在插入前需要判断重构。
单点修改也是同理,找到这个结点然后把这条路径进行线段树单点修改即可。复杂度仍然 (O(log^2 n))。
对于查询,我们回忆一下 Dynamic Rankings 的线段树(树状数组)套线段树做法,类似的我们也把这些平衡树子树“拎”出来,把零散的结点“抠”出来,然后一起二分即可。复杂度 (O(log^2 n))。
复杂度
时空复杂度均为 (O(nlog^2 n))。
但是常数其实很大。用这个做法过掉上题的 Luogu 数据是非常困难的。
降低空间常数
如果一颗线段树的子树不代表任何元素,即 (siz = 1)。那么对于当前来说这个子树不要也罢,于是可以添加一个 垃圾回收机制。
代码实现
由于线段树不是实现重点,这里只展出替罪羊树的部分。
segt
前缀的是线段树;spat
前缀的是替罪羊树。
建树
int spatBuild(int l, int r) {
if (l > r) return 0;
int mid = (l + r) >> 1;
int x = createSpatNode(0, 0, a[mid], r - l + 1);
spat[x].lc = spatBuild(l, mid - 1);
spat[x].rc = spatBuild(mid + 1, r);
spat[x].seg_rt = segtMerge(
spat[spat[x].lc].seg_rt,
spat[spat[x].rc].seg_rt,
0, U);
segtInsert(spat[x].seg_rt, 0, U, a[mid], 1);
return x;
}
查询
int qry[N], qcnt;
int val[N], vcnt;
void spatScanOut(int x, int ql, int qr, int l, int r) {
if (ql > qr || l > r) return;
if (ql <= l && r <= qr) return qry[++qcnt] = x, void();
if (l > qr || r < ql) return;
int mid = spat[spat[x].lc].siz + l;
if (ql <= mid && mid <= qr) val[++vcnt] = spat[x].val;
spatScanOut(spat[x].lc, ql, qr, l, mid - 1);
spatScanOut(spat[x].rc, ql, qr, mid + 1, r);
}
int Query(int ql, int qr, int k) {
qcnt = vcnt = 0;
spatScanOut(spatRoot, ql, qr, 1, spat[spatRoot].siz);
int l = 0, r = U;
for (int i = 1; i <= qcnt; i++)
qry[i] = spat[qry[i]].seg_rt;
while (l < r) {
int mid = (l + r) >> 1;
int sum = 0;
for (int i = 1; i <= qcnt; i++)
sum += segt[segt[qry[i]].lc].siz;
for (int i = 1; i <= vcnt; i++)
sum += (val[i] <= mid);
if (k <= sum) {
r = mid;
for (int i = 1; i <= qcnt; i++)
qry[i] = segt[qry[i]].lc;
} else {
l = mid + 1, k -= sum;
for (int i = 1; i <= qcnt; i++)
qry[i] = segt[qry[i]].rc;
for (int i = 1; i <= vcnt; i++)
if (val[i] <= mid) val[i] = U + 5;
}
}
return l;
}
单点修改
int spatAt(int x, int k) {
while (x) {
if (spat[spat[x].lc].siz + 1 == k) return spat[x].val;
if (k <= spat[spat[x].lc].siz) x = spat[x].lc;
else k -= spat[spat[x].lc].siz + 1, x = spat[x].rc;
}
throw;
}
void spatEdit(int x, int k, int lst, int cur) {
segtInsert(spat[x].seg_rt, 0, U, lst, -1);
segtInsert(spat[x].seg_rt, 0, U, cur, 1);
if (spat[spat[x].lc].siz + 1 == k)
return spat[x].val = cur, void();
if (k <= spat[spat[x].lc].siz) spatEdit(spat[x].lc, k, lst, cur);
else spatEdit(spat[x].rc, k - spat[spat[x].lc].siz - 1, lst, cur);
}
void Replace(int pos, int val) {
int lst = spatAt(spatRoot, pos);
if (lst != val) spatEdit(spatRoot, pos, lst, val);
}
插入
void spatFlatten(int& x) {
if (!x) return;
spatFlatten(spat[x].lc);
a[++n] = spat[x].val;
spatFlatten(spat[x].rc);
destroySegtTree(spat[x].seg_rt);
p_rec[++p_top] = x, x = 0;
}
void spatRebuild(int& x) {
n = 0, spatFlatten(x);
x = spatBuild(1, n);
}
void spatInsert(int& x, int k, int val) {
if (!x) {
x = createSpatNode(0, 0, val, 1);
segtInsert(spat[x].seg_rt, 0, U, val, 1);
return;
}
++spat[x].siz, segtInsert(spat[x].seg_rt, 0, U, val, 1);
if (k <= spat[spat[x].lc].siz) spatInsert(spat[x].lc, k, val);
else spatInsert(spat[x].rc, k - spat[spat[x].lc].siz - 1, val);
if (checkBad(x)) spatRebuild(x);
}
void Insert(int pos, int val) {
spatInsert(spatRoot, pos - 1, val);
}
完整实现
Record:https://darkbzoj.tk/submission/83902
14695ms|117088kb|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