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edis集群方案收集

    说明:

    如果不考虑客户端分片去实现集群,那么市面上基本可以说就三种方案最成熟,它们分别如下所示:

    系统 贡献者 是否官方Redis实现 编程语言
    Twemproxy Twitter C
    Redis Cluster Redis官方 C
    Codis 豌豆荚 Go+C

    使用总结:

    Twemprosy: 

    • 轻量级
    • 在Proxy层实现一致性哈希
    • 快速的故障节点移除
    • 可借助Sentinel和重启工具降低故障节点移除时的Cache失配

    Redis Cluster: 

    • 无中心自组织结构
    • 更强的功能:主备平衡
    • 故障转移响应时间长
    • 已经发布了正式版,且基于P2P网络实现无主模式,可以尝试。

    Codis: 

    • 基于Zookeeper的Proxy高可用
    • 非官方Redis实现
    • 侧重于动态水平扩容
    • 手动故障转移
    • 由于基于ZK做为额外部署,无意会将部署运维成本增加,需要慎重考虑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集群实现的特点: 

    由于Redis出众的性能,其在众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edis在3.0版本前只支持单实例模式,虽然现在的服务器内存可以到100GB、200GB的规模,但是单实例模式限制了Redis没法满足业务的需求(例如新浪微博就曾经用Redis存储了超过1TB的数据)。Redis的开发者Antirez早在博客上就提出在Redis 3.0版本中加入集群的功能,但3.0版本等到2015年才发布正式版。各大企业在3.0版本还没发布前为了解决Redis的存储瓶颈,纷纷推出了各自的Redis集群方案。这些方案的核心思想是把数据分片(sharding)存储在多个Redis实例中,每一片就是一个Redis实例。

    1、客户端分片

    客户端分片是把分片的逻辑放在Redis客户端实现,通过Redis客户端预先定义好的路由规则,把对Key的访问转发到不同的Redis实例中,最后把返回结果汇集。这种方案的模式如图所示。

    客户端分片的好处是所有的逻辑都是可控的,不依赖于第三方分布式中间件。开发人员清楚怎么实现分片、路由的规则,不用担心踩坑。

    客户端分片方案有下面这些缺点。

    • 这是一种静态的分片方案,需要增加或者减少Redis实例的数量,需要手工调整分片的程序。

    • 可运维性差,集群的数据出了任何问题都需要运维人员和开发人员一起合作,减缓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增加了跨部门沟通的成本。

    • 在不同的客户端程序中,维护相同的分片逻辑成本巨大。例如,系统中有两套业务系统共用一套Redis集群,一套业务系统用Java实现,另一套业务系统用PHP实现。为了保证分片逻辑的一致性,在Java客户端中实现的分片逻辑也需要在PHP客户端实现一次。相同的逻辑在不同的系统中分别实现,这种设计本来就非常糟糕,而且需要耗费巨大的开发成本保证两套业务系统分片逻辑的一致性。

    2、Twemproxy

    Twemproxy是由Twitter开源的Redis代理,其基本原理是:Redis客户端把请求发送到Twemproxy,Twemproxy根据路由规则发送到正确的Redis实例,最后Twemproxy把结果汇集返回给客户端。

    Twemproxy通过引入一个代理层,将多个Redis实例进行统一管理,使Redis客户端只需要在Twemproxy上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关心后面有多少个Redis实例,从而实现了Redis集群。

    Twemproxy集群架构如图所示。

    Twemproxy的优点如下。

    • 客户端像连接Redis实例一样连接Twemproxy,不需要改任何的代码逻辑。

    • 支持无效Redis实例的自动删除。

    • Twemproxy与Redis实例保持连接,减少了客户端与Redis实例的连接数。

    Twemproxy有如下不足。

    • 由于Redis客户端的每个请求都经过Twemproxy代理才能到达Redis服务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性能损失。

    • 没有友好的监控管理后台界面,不利于运维监控。

    • 最大的问题是Twemproxy无法平滑地增加Redis实例。对于运维人员来说,当因为业务需要增加Redis实例时工作量非常大。

    Twemproxy作为最被广泛使用、最久经考验、稳定性最高的Redis代理,在业界被广泛使用。

    3、Codis

    Twemproxy不能平滑增加Redis实例的问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豌豆荚自主研发了Codis,一个支持平滑增加Redis实例的Redis代理软件,其基于Go和C语言开发,并于2014年11月在GitHub上开源。

    Codis包含下面4个部分。

    • Codis Proxy:Redis客户端连接到Redis实例的代理,实现了Redis的协议,Redis客户端连接到Codis Proxy进行各种操作。Codis Proxy是无状态的,可以用Keepalived等负载均衡软件部署多个Codis Proxy实现高可用。

    • CodisRedis:Codis项目维护的Redis分支,添加了slot和原子的数据迁移命令。Codis上层的 Codis Proxy和Codisconfig只有与这个版本的Redis通信才能正常运行。

    • Codisconfig:Codis管理工具。可以执行添加删除CodisRedis节点、添加删除Codis Proxy、数据迁移等操作。另外,Codisconfig自带了HTTP server,里面集成了一个管理界面,方便运维人员观察Codis集群的状态和进行相关的操作,极大提高了运维的方便性,弥补了Twemproxy的缺点。

    • ZooKeeper:分布式的、开源的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是Hadoop和Hbase的重要组件,其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名字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Codis依赖于ZooKeeper存储数据路由表的信息和Codis Proxy节点的元信息。另外,Codisconfig发起的命令都会通过ZooKeeper同步到CodisProxy的节点。

    Codis的架构如图所示。

    在Codis的架构图中,Codis引入了Redis Server Group,其通过指定一个主CodisRedis和一个或多个从CodisRedis,实现了Redis集群的高可用。当一个主CodisRedis挂掉时,Codis不会自动把一个从CodisRedis提升为主CodisRedis,这涉及数据的一致性问题(Redis本身的数据同步是采用主从异步复制,当数据在主CodisRedis写入成功时,从CodisRedis是否已读入这个数据是没法保证的),需要管理员在管理界面上手动把从CodisRedis提升为主CodisRedis。

    如果觉得麻烦,豌豆荚也提供了一个工具Codis-ha,这个工具会在检测到主CodisRedis挂掉的时候将其下线并提升一个从CodisRedis为主CodisRedis。

    Codis中采用预分片的形式,启动的时候就创建了1024个slot,1个slot相当于1个箱子,每个箱子有固定的编号,范围是1~1024。slot这个箱子用作存放Key,至于Key存放到哪个箱子,可以通过算法“crc32(key)%1024”获得一个数字,这个数字的范围一定是1~1024之间,Key就放到这个数字对应的slot。例如,如果某个Key通过算法“crc32(key)%1024”得到的数字是5,就放到编码为5的slot(箱子)。1个slot只能放1个Redis Server Group,不能把1个slot放到多个Redis Server Group中。1个Redis Server Group最少可以存放1个slot,最大可以存放1024个slot。因此,Codis中最多可以指定1024个Redis Server Group。

    Codis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平滑增加(减少)Redis Server Group(Redis实例),能安全、透明地迁移数据,这也是Codis 有别于Twemproxy等静态分布式 Redis 解决方案的地方。Codis增加了Redis Server Group后,就牵涉到slot的迁移问题。例如,系统有两个Redis Server Group,Redis Server Group和slot的对应关系如下。

    Redis Server Group

    slot

    1

    1~500

    2

    501~1024

    当增加了一个Redis Server Group,slot就要重新分配了。Codis分配slot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通过Codis管理工具Codisconfig手动重新分配,指定每个Redis Server Group所对应的slot的范围,例如可以指定Redis Server Group和slot的新的对应关系如下。

    Redis Server Group

    slot

    1

    1~500

    2

    501~700

    3

    701~1024

    第二种:通过Codis管理工具Codisconfig的rebalance功能,会自动根据每个Redis Server Group的内存对slot进行迁移,以实现数据的均衡。

    4、Redis 3.0集群(截至今天已经发布到4.0了,成熟性可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了)

    Redis 3.0集群采用了P2P的模式,完全去中心化。Redis把所有的Key分成了16384个slot,每个Redis实例负责其中一部分slot。集群中的所有信息(节点、端口、slot等),都通过节点之间定期的数据交换而更新。

    Redis客户端在任意一个Redis实例发出请求,如果所需数据不在该实例中,通过重定向命令引导客户端访问所需的实例。

    Redis 3.0集群的工作流程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Redis集群内的机器定期交换数据,工作流程如下。

    (1) Redis客户端在Redis2实例上访问某个数据。

    (2) 在Redis2内发现这个数据是在Redis3这个实例中,给Redis客户端发送一个重定向的命令。

    (3) Redis客户端收到重定向命令后,访问Redis3实例获取所需的数据。

    Redis 3.0的集群方案有以下两个问题。

    • 一个Redis实例具备了“数据存储”和“路由重定向”,完全去中心化的设计。这带来的好处是部署非常简单,直接部署Redis就行,不像Codis有那么多的组件和依赖。但带来的问题是很难对业务进行无痛的升级,如果哪天Redis集群出了什么严重的Bug,就只能回滚整个Redis集群。

    • 对协议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对应的Redis客户端也需要升级。升级Redis客户端后谁能确保没有Bug?而且对于线上已经大规模运行的业务,升级代码中的Redis客户端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综合上面所述的两个问题,Redis 3.0集群在业界并没有被大规模使用。这个是以前的观点,现在4.0时代已经突破了这个限制。但成熟度还有待业界进行更多成熟案例的分析。

    参考:

    http://www.sohu.com/a/79200151_354963(以上内容大部分转自此篇博客,我也买了这本书)

    https://linux.cn/article-2076-1.html

    http://www.cnblogs.com/verrion/p/redis_structure_type_selection.html

    http://ifeve.com/redis-cluster-spec/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19897

    http://chong-zh.iteye.com/blog/2175166

    http://blog.csdn.net/yfkiss/article/details/25688153

    http://blog.csdn.net/yfkiss/article/details/38944179

    http://www.cnblogs.com/guoyinglin/p/4604279.html

    http://www.cnblogs.com/lulu/archive/2013/06/10/3130878.html

    http://www.jianshu.com/p/14835303b07e

    http://www.infoq.com/cn/news/2014/11/open-source-redis-cache/

    http://www.redis.cn/topics/cluster-tutorial.html

  • 相关阅读:
    Linux安装ElasticSearch,Elasticsearch安装辅助插件,IK分词器安装,使用IK分词器
    springBoot高级:自动配置分析,事件监听,启动流程分析,监控,部署
    dubbo:分布式系统中的相关概念,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dubbo高级特性
    Maven高级:分模块开发与设计,聚合,集成,属性,版本管理,多环境开发配置和跳过测试,私服搭建
    springMVC:校验框架:多规则校验,嵌套校验,分组校验;ssm整合技术
    springMVC:异步调用,异步请求跨域访问,拦截器,异常处理,实用技术
    Web全段重点整理
    spring事务:事务控制方式,使用AOP控制事务,七种事务传播行为,声明事务,模板对象,模板对象原理分析
    Java基础技术基础面试【笔记】
    高级知识点:多线程,资源管理【笔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asonJim/p/762389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