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人员如何管理知识》 中提到了应该构建并定期重构自己的知识地图。作为一种“写作式学习”的有效手段,blog也应该纳入个人知识管理的范畴。那么,如何将知识地图映射到blog的分类和标签,使得blog文章的管理更加有效呢?
Table of Contents
1 分类和标签
大多数的blog站点都支持按照分类和标签对文章进行组织。这也是信息管理的两种有效手段。二者的对比如下:
分类 | 标签 | |
---|---|---|
排他性 | 是 | 否 |
关系 | 从属 | 相关(关联) |
创建 | 事先规划 | 随时增加 |
代价 | 高 | 低 |
分类是最经典的方法,事先进行严格的类别划分,构建分类树,然后每个项目(Item)从属于分类树上的唯一节点。 由于类别的划分比较严格,通常会在一开始就规划好。如果想要更改分类树,就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
标签(tag)是比较新兴的一种信息管理方式。与分类最大的不同是每个项目(Item)可以有多个标签。标签之间没有关系,但是通过内容可以使不同的标签之间产生关联。 如果某个项目(Item)具有多个标签,那么这多个标签之间就产生了某种相关性。相关性可以表达任何一种关系,可以用相关性表示出一颗分类树,也可以表示出一张图(Graph)。 增加标签的代价非常小,完全可以在产生项目(Item)之后再按需增加标签,并通过关联使新的标签与原来的标签之间产生相关性关系。
由于标签更加灵活强大,变更的代价又很小,在很多同时支持分类和标签的系统或软件工具中都在逐步淡化分类的作用。比如,gmail中的分类功能就是用标签实现的;evernote中的笔记本只支持两级划分(笔记本组和笔记本);博客园的博客系统只支持一级分类。
2 构建博客的标签地图
3 关于博客分类
4 使用标签和分类
当你新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分类,然后将所有相关的tag都加上,包括tag在树上的所有路径。 比如按照我的tag划分,本文的标签包括:
业务解决方案,知识管理
方法论,个人知识管理
工具,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