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软件工程终审——XueBa

    我们的网站主页(北航校内链接):

    一、成员简介:

      Leader :

      郭立轩(@醉歌)91年生人,典型的工科男,无艺术细胞。喜欢编程,热爱技术,涉猎广泛,编码功底还需努力。希望在软件工程的课程学习中,学会团队合作,学会软件设计,加强编码能力,体验一个软件从设计到完成的全部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合格的IT男。专业之外,想学想玩想了解的东西很多,想学心理学,想学摄影,想玩自行车,好多好多,还想读点历史,沉淀沉淀。总之,就是不愧世上走一遭。

      Teammate:

      宋晨希(@宋小希)程旭媛一枚,经过两年的学习,我觉得学计算机虽然有些辛苦但乐趣也不少。之前的两年学习的都是如何写代码,如何实现想要的功能,软件工程课让我意识到软件不止有代码,写代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就代码而言,也要尽量做到高效率、少warning。在这些方面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期待后面的课程。

      谢永青(@而远之)今年20岁,在编程上面算是一个菜鸟吧。这次团队决定要采用C#,但是我对C#了解不多,所以要更加抓紧时间多学习了。我个人将来希望在网络管理方面有所发展。因为,我感觉信息交流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

      杨鹏飞(@Felix19)我是一个话比较少的男孩,NBA、游泳、涂鸦、摄影等都是我的爱好。今后希望在网页设计或是前端开发方面做出一番成就,或是创办一个有影响力的网站。当然,如果能够成为一个摄影师或艺术家,我也会很期待的。

      全风楠(@全小疯)菜鸟程序猿,用在编程序上的时间很是不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但是付诸实践的却很少。对很多的编程技术很有兴趣,却很少坚持去学习。我认为软件工程课能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逼自己一把。经历痛苦也好,重要的是能改变自己。

      洪虹(@洪虹)我叫洪虹,是来自100617班的一名男生。过去的学习使我觉得编程对于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一种乐趣而非工作,可能有时候过程很艰苦却也很充实,写出一个程序的满足感能让人深感愉快。我认为软工工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提高,也是团队合作的很好表现,我希望今后能和团队里的同学们共同提高!

    二、我们做的是工程

    1)团队项目的目标是创建一个面向大众的计算机学习网站,预期的典型用户是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并渴望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预期10K注册量。

    2)现场带到的活人用户会和大家分享使用过程和体会。

    3)我们的项目是网站不需要用户下载使用,重要的是让大家注册使用,我们的注册量还没有达到要求,是因为我们发布时间较短,还需要一段让大家了解到的时间。

    4)团队分工方面,根据项目要求,分配给大家的任务是各自熟悉的部分,擅长的方面优先做。

    5)时间规划关键在于每天的scrum会议都总结今天的成绩并制定明天的任务,让大家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

    6)整个开发过程都有团队博客时刻跟踪记录,起到了文档的作用。

    三、实际进展与用户反馈

      我们在多渠道公开发布消息,以下是新浪微博用户的部分反馈:

    这个网站统计了用户反馈http://www.v2ex.com/t/56713

    四、团队工作

    郭立轩(PM、TEST)400  洪虹(DEV)300  全风楠(DEV)250  杨鹏飞(DEV)200(+CSS)  宋晨希(DEV)350

    M2事后诸葛亮会议http://www.cnblogs.com/codingcook/archive/2013/01/06/2848291.html

    五、对软件工程教育的建议(对习而学的感悟)

    本身来说,工科就是已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科。如果一个工科的学生不知道实际问题而只知理论,那就是一个失败!

    有人认为,对于一个大学生,思想远比实践经验重要。我们很认同这句话,但是我们想问,在大学里,有哪些课是真的传授了思想?没有!所有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获得,思想是靠自己去悟的。怎么悟?那肯定不是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在那里讲自己完全没有概念的东西吧?就像我们大二下的OO课,那是典型的学而习,听着老师讲这里应该如何如何,那里应该如何如何,可是自己根本就不知这个如何如何和那个如何如何有神区别,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因为我们不懂,没有经验,老师讲的那就真的是天书了。悟,就在在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的前提下,然后某一天,突然想通了,然后,就有了自己的思想。这么说应该没错吧。

    我们普通的学生,那就是学而习了。进大学之前,虽然不会连计算机和计算器都分不清楚,可是大部分人对于计算机这个学科绝对是一头雾水,甚至可以说就是和外行一样认为学计算机就是修电脑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那些枯燥的理论,对于学生能有什么帮助?

    我想问一下,在我们200多人中,在大学之前完全没有编程基础的,只跟着学校的课程走,有哪些学生的水平还可以吗?如果有的话,那也是课下自己去实践了,这是绝对的。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就算是再克隆出来一个他自己,能做到吗?既然如此,那么这算不算习而学呢?既然学生自己唯有课下去实践,才能水平提高,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地把那些实践的课程调到开始呢?

    我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也不否认学的重要性,相反的,我认为,学比习更加重要,但是在习而学和学而习这两种教育方式中,我更赞成习而学,而且习而学显然也更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学是我们的目的,而习是达到目的必须的手段。

    其实,虽然目前中国大学的教育很糟糕,但是课程设置上,还是有些习而学的影子的。就以北航6系来说吧,我们2010级是大一下开课,我们下一届就已经是大一上开课了,而C语言显然是一门实践课程(虽然课上并不怎么感觉实践),Java、C++等一些课程也是大二就可以选修了。但是显然的,目前的课程设置绝对的有问题,某些课程,比如物理实验、比如航概等等,这些课和我们的专业有半毛钱关系吗?然而却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样的,对于邹欣老师的课表,其中的物理实验,也应该去掉,甚至物理课也应该去掉,毕竟对于物理,我们只需了解,我认为,在初中和高中六年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我们应该掌握的物理常识。当然,对于硬件方向的学生,或者想写物理引擎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不可缺的,所以物理应该是一个选修课。

    综上,我以为,习而学是更加适合工科的一种教育方式。习而学不会使得一个大学向技术学校靠拢,因为无论如何,我们的目的更透彻更明白的理解计算机,习只是我们的手段而已。

    六、总结

    一学期的软件工程课代码量很可观,我们经历了个人项目、结对项目、团队项目,过程中有痛苦、有赶工时的急躁,还有完成时的喜悦。或许我们水平还差很远,但是我们确确实实体验的是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不管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这就是我们选择的程序员道路,是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时间会告诉我们吧。http://www.cnblogs.com/codingcook/archive/2013/01/07/2849066.html

  • 相关阅读:
    Go 语言简介(下)— 特性
    Array.length vs Array.prototype.length
    【转】javascript Object使用Array的方法
    【转】大话程序猿眼里的高并发架构
    【转】The magic behind array length property
    【转】Build Your own Simplified AngularJS in 200 Lines of JavaScript
    【转】在 2016 年做 PHP 开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
    【转】大话程序猿眼里的高并发
    php通过token验证表单重复提交
    windows 杀进程软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o_wl/p/285000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