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Vi编辑器入门

    Vi编辑器入门

     

    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类似于windows上的记事本!  

    1、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

    3) 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将文件保存或退出vi,也可以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2、vi的基本操作 1)打到终端后:    找开文件aa.txt       iv etcaa.txt  进行编辑: 进入vi之后,是处于「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您要切换到「插入模式(Insert mode)」才能够输入文字。

    2)切换至插入模式(Insert mode)编辑文件 :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字母「i」就可以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这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3)Insert 的切换

      您目前处于「插入模式(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输入文字,如果您发现输错了字!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就要先按一下「ESC」键转到「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4)退出vi及保存文件

      在「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下,按一下「:」冒号键进入「Last line mode」,例如:

    : w filename (输入 「w filename」将文章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保存)

    : wq (输入「wq」,存盘并退出vi)

    : q! (输入q!, 不存盘强制退出vi)

    3、命令行模式(command mode)功能键  1). 插入模式

      按「i」切换进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按“i”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光标当前位置开始输入文件;

      按「a」进入插入模式后,是从目前光标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开始输入文字;

      按「o」进入插入模式后,是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2). 从插入模式切换为命令行模式

      按「ESC」键。

    3). 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数字「0」:移到文章的开头。

      按「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

      按「^」:移动到光标所在行的“行首”

      按「w」: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开头

      按「e」:光标跳到下个字的字尾

      按「b」:光标回到上个字的开头

      按「#l」:光标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如:5l,56l。

    4). 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

      「#x」:例如,「6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

      「X」:大写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表示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

      「#dd」:从光标所在行开始删除#行

    5). 复制

      「yw」:将光标所在之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yw」:复制#个字到缓冲区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到缓冲区。

      「#yy」:例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文字。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注意:所有与“y”有关的复制命令都必须与“p”配合才能完成复制与粘贴功能。

    6). 替换

      「r」:替换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R」:替换光标所到之处的字符,直到按下「ESC」键为止。

    7). 回复上一次操作

      「u」:如果您误执行一个命令,可以马上按下「u」,回到上一个操作。按多次“u”可以执行多次回复。

    8). 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表示更改3个字

    9). 跳至指定的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

      4、Last line mode下命令简介   在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请记住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号即可进入「last line mode」。

    1) 列出行号

     「set nu」:输入「set nu」后,会在文件中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2) 跳到文件中的某一行

     「#」:「#」号表示一个数字,在冒号后输入一个数字,再按回车键就会跳到该行了,如输入数字15,再回车,就会跳到文章的第15行。

    3) 查找字符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后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关键字」:先按「?」键,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符,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前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4) 保存文件

     「w」:在冒号输入字母「w」就可以将文件保存起来。

    5) 离开vi

     「q」:按「q」就是退出,如果无法离开vi,可以在「q」后跟一个「!」强制离开vi。

     「qw」: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这样在退出的时候还可以保存文件。 5、vi命令列表 1、下表列出命令模式下的一些键的功能:

    h 左移光标一个字符

    l 右移光标一个字符

    k 光标上移一行

    j 光标下移一行

    ^ 光标移动至行首

    0 数字“0”,光标移至文章的开头

    G 光标移至文章的最后

    $ 光标移动至行尾

    Ctrl+f 向前翻屏

    Ctrl+b 向后翻屏

    Ctrl+d 向前翻半屏

    Ctrl+u 向后翻半屏

    i 在光标位置前插入字符

    a 在光标所在位置的后一个字符开始增加

    o 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

    ESC 从输入状态退至命令状态

    x 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

    #x 删除光标后的#个字符

    X (大写X),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X 删除光标前面的#个字符

    dd 删除光标所在的行

    #dd 删除从光标所在行数的#行

    yw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

    #yw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个字

    yy 复制光标所在位置的一行

    #yy 复制从光标所在行数的#行

    p 粘贴

    u 取消操作

    cw 更改光标所在位置的一个字

    #cw 更改光标所在位置的#个字 2、下表列出行命令模式下的一些指令 w filename 储存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

    wq filename 储存正在编辑的文件为filename,并退出vi

    q! 放弃所有修改,退出vi

    set nu 显示行号

    /或? 查找,在/后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n 与/或?一起使用,如果查找的内容不是想要找的关键字,按n或向后(与/联用)或向前(与?联用)继续查找,直到找到为止。

     Vi编辑器入门

     
     
    分类: centos
  • 相关阅读:
    小程序,计算一个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
    打印好看的整齐的清单
    输入符号,宽,高,打印此符号组成的矩形
    输入名字显示其生日,没有则让输入生日,做记录
    51ll网产品信息保存为txt文件
    .py文件 改成默认用idle打开
    协程原理代码演示
    python: ImportError: cannot import name 'Style' from 'openpyxl.styles' 解决方法
    python编程快速上手第7章习题20
    HDU 1010 Tempter of the Bon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o_wl/p/338693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