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本位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本位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国家出于经济条件或政策上的考虑,用法律的形式将本国货币与之固定地联系起来,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以及国际交易的最终清偿手段。其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用它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非本位货币不具有这种能力。当被用于流通和支付时,超过一定数量的非本位货币,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因而被称为“有限法偿”。
国际本位货币:是在国际上占据中心货币地位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它首先必须能在世界上自由兑换;其次,还必须占据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能充当国际商品的价值尺度或价格标准,并成为各种货币汇率计算的中心。
(2)货币发行准备金
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
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准备、外汇准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准备,证券准备包括国家债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准备等有价证券准备。
* 现金准备发行制:货币的发行100%以黄金和外汇等现金做准备
* 证券保证准备制:货币发行以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和政府公债做准备
* 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货币发行数量超过规定的现金准备比例时,国家对超过部分的发行征收超额发行税。
* 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在规定的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规定证券作发行准备,超过限额的发行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 比例准备制: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其他有价证券所占的比例,但各种准备资产的比例难以确定
* 无准备制度: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并不要求特有一定的准备资产,即国家以行政法规形式规定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最高限额。
以国债为准备金发行货币,政府就无法还清债务!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实际上是丧失货币发行权的,美国政府将美国的国家国债作为抵押,抵押给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私有的“中央银行”),以此作为美联储发行准备金,发行银行券,即美元。实际上将美国的货币发行和政府债务死锁在一起,政府将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内战结束以后的许多年里,联邦政府财政每年都获得了大量盈余。但是,它却无法还清它的债务,清偿发行出的政府,因为这样做意味着没有债券去做国家货币的抵押。还清债务就等于摧毁了货币流通。”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又称“虚金本位制”,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
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和可兑换黄金的外汇共同作为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准备金。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对货币只规定法定含金量,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国内实行纸币流通,纸币不能与黄金兑换,而只能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本国货币与某一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价,以存放外汇资产作为准备金,以备随时出售外汇。
美元本位制与中美经济关系
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元通过与黄金脱钩取得了几乎不受制约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依靠政府信用所发行的美元可以用来购买世界各国的商品和服务;而中国长期国际收支顺差的结果,也不是黄金储备资产的流入,而是对美国债权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两国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循环模式,即中国出口商品,美国提供市场;中国积累债权,美国积累债务。
石油美元体系确保了全球各国对美元及美国国债的强烈需求,因为进口石油的国家需要大量美元来购买石油,这些美元必须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这就造成了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如果不是为了进口石油,这些国家可能不会想要购买大量美元。因此,
。
由于进口石油的国家用美元购买石油,出口石油的国家就收到了大量美元,出售石油的公司将这些美元兑换成当地货币,美元就在石油出口国各自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不断累积。顺理成章地,这些央行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再将美元借给美国联邦政府,它们之所以选择购买美国国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便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最终,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令其日益在各种贸易中占据主导,这就导致了中国、日本这样的出口制造业大国的央行里也积累了大量美元,这些国家的央行也同样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将美元借给美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