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CPA看问题所站的立场。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年青人处对象,先大致看一下,觉这人行,这就是从“财务报表层次”出发得出的观点。
然后慢慢地处着,逐步对这个人的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就是“认定层次”。
但是到最后还是得回到“财务报表层次”,觉得这人真的不错,可以托付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