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转】几个超炫的专业词汇

    几个超炫的专业词汇

    从同事的博客上学会了几个超炫的专业词汇,激动不已。觉得这些词汇可以言简意赅的概括我的好几篇博文,自己的文章水准真是自愧不如。现在来见识一下真正大师级的英语词汇:

    • Yoda Notation(Yoda 表示法)

      在 C/C++ 里面使用这样的表达式顺序:

      if ("blue" == theSky) ...
      

      这是为了避免意外的写成:

      if (theSky = "blue") ...
      

      “Yoda 表示法”的名字来源于《星球大战》的 Yoda 大师。他说话的单词顺序相当奇特,比如:“Backwards it is, yes!”

      同事认为:使用这个表示法是为了“变通”(wordaround) C/C++ 的一个设计抉择:使用 = 来表示赋值,而使用 == 来表示比较。这个设计充分的展现了“先辈的罪”(Sins of our Forefathers)这一词汇的精髓。

      关于 Yoda 表示法我有不同的见解,请参考《Yoda 表示法错在哪里》。

    • Mental Speedbump(头脑减速杠)

      由于设计的不协调性造成的用户的注意力分散。比如,很多软件喜欢弹出一个窗口问你“是否继续?”

    • Pearl Effect (珍珠效应)

      珍珠是怎么形成的?是由于异物掉进了蛤蚌的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夹层里面,没法排出来。异物不断的刺激该处的外套膜,又痒又痛,于是外套膜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围起来,包了一层又一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珍珠。

      在软件里面也有很多这样的“珍珠”。由于早期的挠人的设计错误,用户不得不采用一些“变通方案”(workaround)或者“附加过程”,这些就像珍珠质一样。久而久之,这些变通方案凝结起来,变成了“软件珍珠”,不了解它们来源的人都视之为宝贝。虽然产生于同样的原理,“软件珍珠”远远没有真正的珍珠那么好看。

      (请比较:Sins of our Forefathers)

    • Sins of our Forefathers(先辈的罪)

      当时看起来合乎逻辑并且合情合理最后回顾起来却很傻b的历史遗留设计。

      与“珍珠”相比,这些是有意识的加进去的,而不是不小心造成的,虽然这两者都会造成“变通”(workaround)。

    • Katrina Effect(卡特里娜飓风效应)

      这个词描述的是一种飓风过后完全重头来过的悲惨景象。这种现象现在经常出现在重装或者升级软件之后,或者 Windows 安装完软件之后要你重启机器(关掉所有窗口)。

    • Workaround(变通)

      因为开发过程的失败而让用户必须进行的一些操作。这些通常是设计失误。

    • Jenga Code

      当你加上一小块代码之后,就整个垮掉的那种代码。

      Jenga 是一种非常流行的 party 玩具,如图。它的工作原理是,先把那些小木条堆成一个规则的塔。然后,参加游戏的人轮流从下面抽出一块(只能用一只手)来放在最上面。谁放上之后木塔垮掉了,谁就“胜利”了。之后这个人就要做其他人想出来的一些“惩罚”,跟真心话大冒险那些事情差不多。

    • Higgs-Bugson

      一种假想中的 bug。它一般是跟据运行日志的少数记录和零星含糊的用户报告推测出来,但是在开发员的机器上很难重现。

    • Heisenbug

      当你试图观察它的时候就突然消失或者改变行为特征的 bug。

    Yoda 表示法错在哪里

    在上一篇博文里,我提到了 Yoda 表示法。

    Yoda Notation(Yoda 表示法)

    它的含义是,在 C/C++ 里面使用这样的表达式顺序:

    if ("blue" == theSky) ...
    

    这是为了避免意外的写成:

    if (theSky = "blue") ...
    

    “Yoda 表示法”的名字来源于《星球大战》的 Yoda 大师。他说话的单词顺序相当奇特,比如:“Backwards it is, yes!”

    一般认为

    使用这个表示法是为了“变通”(workaround) C/C++ 的一个设计抉择:使用 = 来表示赋值,而使用 == 来表示比较。这个设计充分的展现了“先辈的罪”(Sins of our Forefathers)这一词汇的精髓。

    我认为

    使用 = 来表示赋值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错误所在。真正的错误在于 C/C++ 的赋值语句不应该返回一个值。

    也就是说,theSky = "blue" 的所有功能应该只是“赋值”这种“副作用”,副作用不应该具有“值”。即使你牵强附会说它有一个值,它的“值”也应该是 void(随之这个 void 会被类型检查所拒绝,因为它不是 if 所期望的 bool)。所以,一个良好的语言不应该允许你把 theSky = "blue" 放进 if (...) 的“条件”里面。如果你真的要赋值又要判断,它会迫使你把这拆开成两行:

    theSky = "blue";
    if (theSky) ...
    

    更近一步。if (theSky) 这个写法其实也是一个先辈的罪。theSky 的类型是 string,它不应该可以直接被作为 bool 使用。if (...) 的条件应该必须是一个 bool。 所以这里其实应该写成:

    theSky = "blue";
    if (theSky != NULL) ...
    

    因为赋值语句永远不可能出现在条件的位置,所以之前的那种错误,即使我们使用 = 作为赋值操作符,也完全不可能出现。这样我们也就完全没必要用 Yoda 表示法了。

    相反,如果我们只是把 = 换成像 Pascal 的 := 这样的赋值操作符,而保留其它的“特性”(赋值操作会返回值)的话,我们其实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if (theSky := "blue") ...
    

    这里假设你想打 =,却不小心打成了 :=。机会虽然小,但是仍然有可能。而我推荐的解决方案,会让你故意想犯错误都不可能,编译器会拒绝接受你的程序。

    所以你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其实不在于赋值操作的名字,而是有更深的原因。

  • 相关阅读:
    PHP
    linux文件分割(将大的日志文件分割成小的)
    centos安装ssdb
    SSDB 数据库如何换用 rocksdb 引擎?
    A PHP extension for Facebook's RocksDB
    看电影有感
    视频格式(转的豆瓣)
    7月7号项目讲解总结
    java注解Annotation
    xml的解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lantu2018/p/853410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