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拓扑
题目
- IPv6地址单播地址(全球单播前缀、唯一本地前缀、链路本地前缀)、组播地址如何构成的,使用二进制描述出固定空间
-
单播地址由64Bit的前缀+64Bit的接口ID构成,可以细分为全局路由前缀、子网、主机位(主机位的位数为128-全局路由前缀与子网的位数)
-
接口标识可以手动配置、软件生成、EUI-64规范生成
- EUI-64:将接口的MAC地址中间插入FFFE,然后将第7Bit反转
-
单播地址包含
-
全球单播地址:
- 固定前缀为:
2000::/3
- 固定前缀为:
-
链路本地地址:
- 固定前缀为:
FE80::/10
- 固定前缀为:
-
唯一本地地址:
- 固定前缀:
FC00::/7
- 固定前缀:
-
组播地址:
-
固定前缀:
FF00::/8
-
Flag位的最后一位为0表示给协议预留的永久组地址,为1表示临时组地址
-
-
被请求节点组播组地址:
- 固定前缀:
FF02::1:FF/104
- 固定前缀:
- 请描述IPv6主机如何访问互联网(考虑一个私有站点内规划的是全球单播地址还是唯一本地地址)。IPv4私网站点主机如何访问互联网的IPv6主机,描述场景即可
- IPv6主机访问互联网在私有站点内,如果使用全球单播地址,不需要使用NAT技术即可访问IPv6互联网,如果使用唯一本地地址,访问IPv6互联网则需要使用NAT66技术
- IPv4私网站点的主机访问互联网的IPv6主机,需要使用NAT64技术
- 如图所示,请描述R1与R2之间如何实现链路层地址解析的,IPv6节点之间如何做DAD机制。(使用理论加抓包描述)
-
在AR1上PingAR2,AR会发送NS报文,源IP、源MAC为AR1自身的,目的IP为被请求节点组播组地址,目的MAC为组播MAC,Option字段中携带自身的MAC地址,ICMPv6中的Target Address为请求解析的IPv6地址
-
AR2收到NS报文后,会单播回复NA报文,源IP、源MAC为AR2自身的,目的IP为AR1的IPv6地址,目的MAC为AR1的MAC地址,Option字段中携带自身的MAC地址
-
DAD机制:
- 当设备配置IPv6地址后,这个地址为实验地址,暂不能使用。设备会向这个IPv6地址对应的被请求节点组播组地址发送NS报文(会携带自身的IPv6地址),如果没有收到NA回复,则表示此地址可用,没有产生冲突(红色部分)
- 如果收到了NA回复,则表示此IPv6地址已经被使用,会产生地址冲突(橙色部分)
以上内容均属原创,如有不详或错误,敬请指出。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45668124/article/details/108065065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联系作者注明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