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内存对齐

    字节对齐简介

    内存对齐是编译器为了便于CPU快速访问而采用的一项技术

    你还可以通过pragma指令(通常为#pragma pack)强迫编译器不采用处理器惯用的对齐规则。但请别随意运用这种方式,因为它强制生成开销更大、速度更慢的代码。

    使用#pragma pack的唯一理由是——假如你需让C语言的数据分布,与某种位级别的硬件或协议完全匹配(例如内存映射硬件端口),而违反通用对齐规则又不可避免。如果你处于这种困境,且不了解我所讲述的内容,那你已深陷泥潭,祝君好运。

    另外,__attribute__(__aligned__(n))可以指定,分配的内存按多少位对齐,但是不能改小;pargma pack不能改大。

    对齐规则

    1. 如果设置了内存对齐为 i 字节,类中最大成员对齐字节数为j,那么整体对齐字节n = min(i, j) (某个成员的对齐字节数定义:如果该成员是c++自带类型如int、char、double等,那么其对齐字节数=该类型在内存中所占的字节数;如果该成员是自定义类型如某个class或者struct,那个它的对齐字节数 = 该类型的整体对齐字节)
    2. 每个成员对齐规则:类中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位置;对于其他的数据成员(假设该数据成员对齐字节数为k),他们放置的起始位置offset应该是 min(k, n) 的整数倍
    3. 整体对齐规则:最后整个类的大小应该是n的整数倍
    4. 当设置的对齐字节数大于类中最大成员对齐字节数时,这个设置实际上不产生任何效果;当设置对齐字节数为1时,类的大小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成员大小相加

    以上设置规则第一条只针对pragma pack;对于__attribute__(__aligned__(n)),在设置大于类中最大成员对齐字节数的时候有效。

    例子

    组合

    class temp 
    { 
        char c; 
        int i; 
        short s1; 
    };
    
    class node
    {
        char c; //放在位置0,位置区间[0]
        temp t; //4(temp的对齐字节数) = n, 那么放置起始位置应该是4的倍数,即4,位置区间为[4~15]
        short s; //2 < n,那么放置起始位置应该是2的倍数,即16,位置区间为[16~17]
    };
    
    

    此时成员共占用[0~17]18个字节,还要整体对齐,大小应该是4的倍数,因此大小是20

    继承

    class A
    {
        int i;
        char c1;
    };
    
    class B:public A
    {
        char c2;
    };
    
    class C:public B
    {
        char c3;
    }
    

    gcc和vs对sizeof(C)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分别是8、16

    1. GCC:C相当于把所有成员i、c1、c2、c3当作是在一个class内部,(先继承后对齐)
    2. 对于A,对齐后其大小是8;对于B,c2加上对齐后的A的大小是9,对齐后就是12;对于C,c3加上对齐后的B大小是13,再对齐就是16 (先对齐后继承)

    sizeof实现

    #define sizeof_value(L_Value) (                    /  
        (char *)(&L_Value + 1) - (char *)&L_Value   /  
    )  
    
    #define sizeof_type(type) (
        (type*)(0) + 1
    )
    
  • 相关阅读:
    在Eclipse中运行JAVA代码远程操作HBase的示例
    hbase基本概念和hbase shell常用命令用法
    如何使用putty远程连接linux
    如何在Eclipse下安装SVN插件——subclipse
    solr之创建core(搜索核心,包括索引和数据)的方法
    百度地图api基本用法
    四年大学不如选择培训一年?
    树常见的算法操作
    二叉树常见遍历算法
    Java多线程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延伸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iterror/p/705342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