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活在恩典中》受苦的三种方式

    第二章 解除我们的痛苦 节选

     

    受苦的三种方式:控制的幻象

    在这本书的后面,我们将会继续探讨这些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将要探索小我给我们制造痛苦的三种方式。通过最基本的观察,我们发现是念头给我们带来了痛苦。第一种方式,也可能是三种方式中最根深蒂固的,即:我们想要控制的欲望。一旦我们想象自己与周围的人是分离的,与我们周围的一切生命是分离的,我们的内心就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感觉,认为生活是某种需要我们去控制的东西。为了让自己有安全感,并且也因为存在着这种分离感,我们不只需要控制自己还想控制别人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然而,真相是,我们没法拥有任何控制力,我们自己无可避免地被捆绑着。

    实相是,我们没有任何控制力;小我无法控制实相,它无法要求实相以小我自己的方式展现和显露。那么,为什么小我没有控制力呢?很简单,因为小我就只是你心智里的一个念头而已。它是一个形象,是你的心智自我参照、自思自忖地创造出的自我感。如果你整个的小我都只是想象的产物,是将念头与自己连在一起的一个机制,那么,很显然,一个念头是不可能拥有任何控制力的。一个念头就只是一个发生,它一发生就消失了。

    承认这一点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有时甚至是吓人的,尤其是当我们相信自己就是自己的小我时。然而,生活总是持续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看到,我们真的无法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去控制,我们没有任何控制力。在你的心智里面,你真的没法控制念头在你头脑里的进出。如果你都无法控制出现在你脑袋里的念头,你还能有多少控制力呢?如果你真能控制的话,你为什么让自己一直都只要好的感觉,如敞开、爱意和开心的感觉呢?尽管生活一再示现给我们看,小我是无力控制的,可我们还是相信它能够控制,这是不是很奇怪呢?我们坚持认为它能够控制,如果它无法控制的话,那太令人难以承受了!当小我意识到它无力控制时,这好像是最糟糕的事情,因为如果小我无力控制的话,那它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它没有出路,它没法让生活如它所愿地进行。

    如果我们真的是自己的小我,是我们心智中那个由念头所创造出的自我的话,那真的会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好在我们不是,我们是观看着这个心智的那一个,我们会留意到这个心智,并且觉知到所有的心智活动,包括这个想要控制的欲望。如果你真正开始去看这个控制的概念,就会将自己的心打开。如果我们想要终结我们持续不断的痛苦,这的确是我们必须做的,那我们就必须打开我们的思路。最终,我们将直接超越念头而敞开。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放开那些我们意欲考虑,以及我们意欲得到的结论。当我们处在小我中时,我们不仅会自然地想要控制别人,同时也想控制我们自己,我们总是试图去控制生活。但是,我确信你已经注意到,你无力控制生活。太阳在它想升起的时候升起,在它想落下的时候落下,而不是在你或我想要它落下的时候落下;无论你想还是不想,天会下雨;无论你想还是不想,月亮会升起也会落下。同样的事情适用于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片刻;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人。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控制,但那只是一个幻象,是一个骗局。

    这个骗局由我们的心智所创造,就某种程度而言,它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个骗局,以为只要我们以为我们在控制、我们能够控制,那我们就会停留在小我意识的束缚中。表面看来,控制的幻象使我们感到安全,感到有能力为自己创造出舒适安全的生活,并以我们需要的方式来操纵我们的生活。然而,实际上,我们并不具有如此的控制力。同时,这个幻象还被设计得相当美妙而复杂,因为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为之堕落。除了在真正的艰难时刻之外,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我控制着我的人生”。

    有些时候,你会无奈地认出你无力控制。当痛苦的情绪升起时,你无法逃离,你无法使之消失,突然间,你会觉得“我无力控制!”此时,失控感所带来的痛苦就显而易见了。而这常常会导致一个很深的恐慌:“哦,我无力控制!我无法改变这种情感!我得做什么?我能如何改变这个?”即使我们看到自己没有控制力,但我们还是习惯性地要紧抓着它,这是不是很讽刺呢?这是不是正应了那个关于疯狂的定义:不停地试着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但是,我们确实会花费一生的工夫试着去操练这份我们并不真正拥有的控制感。

     

    要求不同的事物

    我们的心智创造痛苦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对生活或是对他人提要求。就某种程度而言,小我就是一个提要求的机器:“我要这个!” “我要那个!” “我不要这个!” “我不要那个!” “你应该像这样子!” “你不应该对我做这个!”“我不应该有这种感觉!”所有的要求,究其实质,都是我们试图操控实相的方式,是我们坚持认为生活应该与它的本来面目不同。但是,我们并不总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们以这种方式要求生活的程度有多严重。然而,如果我们看得更仔细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倾向是多么的普遍;任何时刻你都喜欢在潜意识里对生活做出细致入微的要求,要求它不同。

    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里找寻快乐,殊不知,快乐实际上就在我们的心中,它是我们存在的天性。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立即变得快乐,我们所需要做的就只是停止去做那些让我们不快乐的事情而已。而其中让我们自己极其不快乐的事情就是,我们对自己及彼此提要求。在人与人的互动中,非常普遍的是我们要求某人改变以使我们快乐或是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最大利益,或是某个集体的最大利益是什么。这真是爱的表达吗?这是我们最终想要的吗?我们真的想要周围的每个人都为我们改变并令我们开心吗?我们真的是想成为那种暴君吗?这真的说出了我们的真心,说出了我们内在所拥有的爱吗?

    当我们坚持只有周围的人事物改变了才能令我们幸福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否认那些深藏于我们内在的东西,我们是在否认真实的自我,我们是在否认有关彼此的真相。我们在假想幸福仰赖于我们生活中的人事物。我们相信,如果生命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这样”,那么我们就会满足。

    因此,这种要求的欲望——正如控制的欲望一样,实际上是从小我意识中升起的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假想自己及每个人都是不同和分离的。但是,要再强调一次的是,“我们是分离的”这个想法并不真实,它是伪装的,它是我们的心智所编造出来的。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场梦。难就难在,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梦,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人类的集体梦幻。所以,不单只是你或我在做梦,几乎全人类都做着同样的被分离的梦,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完全不同。这也意味着我们真的必须进入很深的内在去看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单要超越自己头脑的幻象、超越我们的误区去看,我们还要超越人类整体的幻象去看。

     

    与如是抗辩

    另一件让我们感觉被分离的事情就是,我们与当下和过去的如是争辩,这是第三个让我们受苦的最普遍的原因。事实是,如果你想确保自己一定要受苦,那么,就去与如是争辩吧。人们常常问我:“你说‘如是’的意思是什么?” “如是”是指在你还没有思考的那个片刻,那就是“如是”。与这个片刻去争辩,你就会受苦。

    我意识到,这么讲也许太过于简单了,它听起来甚至是在侮辱人。毕竟,大部分人都认为那些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这样想会让他们觉得公平。我们都有过艰难时刻,我们都有过受伤的时刻,甚至还有人被虐待过,我们都曾遭受过欺侮或重创。当我们看着那些时刻,我们的脑子里会想:“那一刻不应该是哪个样子!” “谁谁谁不应该那样做!” 这是很自然的,那个念头、那个结论,看起来是多么的公平。因为,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会同意这个看法,所以我们甚至不会去质疑这一点。事实上,接受那些已经发生的,显得既疯狂又令人不快。但是,那些已经发生的,无论好坏,都只是一个如是的实相。所以,当我们与已经发生的如是实相去争辩,说“它不应该发生”,我们就会受苦,就是这么简单。

    我绝没有要你否认过去所发生的实相,我也不是说你必须假装喜欢那些曾经发生的事,假装它们没有使你受伤,没有使你困惑,没有带给你巨大的痛苦。我所说的是,当你与之争辩时,当你说过去已经发生的却不应该发生时,你就会受苦。无论发生过什么,它都已经发生了。无论它是好是坏都已经发生了。无论当下正在发生什么,都是正在发生的。我们不必称之为“好”或“坏”。它可能是痛苦的,有可能不痛苦;我们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在这个片刻发生的,就是正在发生的,当你与之争辩时,当你说那些正在发生的不应该发生时,你就会受苦。

    让我们忍着不去与当下或是过去争辩,有时候会感觉很危险,我们甚至会害怕:“如果我们不与当下正在发生的争辩,也许它就永远不会改变了。”因为,当我们的心灵与头脑都打开时,我们就肯定会看到这个世界中的巨大苦难、痛苦以及冲突。当我们面对这样的真相时,如果我们不说“这不应该发生”,就简直像是对人的一种侮辱。

    但是,一旦我们说某事不应该发生时,我们就已经将自己锁进了一个极其狭窄的心智装置中,它在那里几乎没有什么选择。当我们真的可以如是地去看,无论好坏,那么我们就会拥有所有的选择,我们就可以以一种睿智而充满爱意的方式去回应生活。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是对自己说,“就是如此”,而后什么也不做。当我们可以看到实相,并且如是地与实相在一起时,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创造性的回应方式。许多新的去看待实相并且投身于实相中的方式,这些方式不是基于分离、否认或试图控制的,相反,它们源自人心,源自爱、慈悲以及智慧。

    这同样也适用于过去。当我们不再相信我们过去的某些事情不该发生时,我们最终开始放下,而不是假装那些痛苦的时刻没有发生,那么,我们就是在敞开,在与过去建立一个创造性的关系,我们有能力去拥抱过去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哪怕是非常痛苦的那些事情。因为,毕竟每件事情都在帮助我们到达这个片刻,到达当下、现在。而只有在这个片刻、当下,我们才有能力醒过来,给痛苦一个终结,就是这个时刻让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变得如此值得。就是在这个时刻,我们可以终结痛苦,就是在这个时刻,我们可以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故事中醒过来。

    为了醒过来,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三种倾向——试图控制、要求以及抗拒如是实相——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助长苦难的。就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必须去找到那个能力,让我们真的愿意去看到真相,在这个时刻,我们不再试图去控制或是要求,因为,是真相将我们带离苦难。是真相允许我们从深陷的小我意识状态转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不同的意识状态,这个状态更加自由,更加有内涵,并且有着无限的创造性。在小我中,我们的选择非常有限,而它们以前都已经被试过了,并且所有小我的解决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你想知道它们是不是都失败了,只要打开电视机,读一读报纸就会明白。仍然有战争,仍然有残酷,到处都有人不开放、没有爱、不彼此支持。很清楚的一点是,这个世界需要有不同的东西了。正如我们所见到的,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确实是一种疯狂。而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正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方式。

  • 相关阅读:
    浏览器拦截跨域请求处理方法
    如何保护java程序不被反编译
    python面对对象面试题
    面向对象之继承
    面向对象之多态
    面向对象之组合
    面向对象初始
    python之匿名函数
    python之内置函数
    azure连接redi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lsong/p/758808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