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切从点击开始我们是如何使用IPHONE应用的

    一切从点击开始-我们是如何使用IPHONE应用的

    啊!美丽的梦!

    温情的iPhone应用设计师的美梦!每当用户沉浸于他设计的应用之中时,设计师就像梦见自己沐浴着阳光在漫步。我们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点击、缩放、旋转、轻拂,就像芭蕾舞女那优美的脚步。我们很快就理解了屏幕上的每个图标、每个点击的含义;我们很快就看到了每个按钮;我们很快就能驾驭iPhone所有的变化和手势。我们了解应用,因为我们学着如何使用并沉浸于其中,就像应用设计师一样。

    可惜,唉,故事纯属虚构。冷酷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完全不认真思考也没必要认真思考应用的设计。最佳的应用设计是看不见的,操作本身看起来就是退回到幕后,而把用户的任务或是娱乐摆到前面的中心地位。创建这样简捷而有效的设计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移动用户的习惯却让这样的设计高度变得举足轻重。

    大家一般不会在应用上花太多时间。迅速点击屏幕,无心去探索所有的细节,而后切换至其他的应用。他们在跑步机上、车里,甚至在超市里使用iPhone应用。他们只会瞄一眼屏幕,因为他们还需顾及周边变幻多端的环境——前面的路、表格里的日期还有今晚的电视真人秀。他们并不知道所有的标准触屏手势,也没有兴致去学习新手势。这等于你精心雕琢的图标会被他们所忽视。还可能,他们只是在无意间才发现了你应用里的功能。

    但别灰心,这并不是说大家对你的应用漠不关心,其实他们甚至对你的应用万分着迷。在漫长的电子设备的发展历史中,很少有产品像iPhone这样如此受欢迎。而且,iPhone和其大个子兄弟iPad,在很多方面都是最私人的个人电脑。本书收集的应用就是很好的诠释。这些应用程序的图标就像手提包里所装的东西和我们身上衣服的款式一样贴身。我们iPhone。爱屋及乌,我们应用。只要你设计得好,我们同样也会你的应用。

    正是因为的关系,同样因为iPhone的关系,我们要注意别让用户在程序中迷路,别让用户的不爽积累,别让用户产生太大的误解。即使用户再喜爱一款应用,他也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去体会每一丝微小的细节。你在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你的应用的时候,也必须原谅并预计到用户会犯的一些小错误。通过本书,你会了解到具体的做法。

    本书大多数篇幅会探求界面上的具体元素和设计决策的细小环节。在深刻了解所有的“怎么样”之前,本章会先探求“为什么”。在组织你的屏幕内容、挑选功能甚至选择色彩方案之前,你必须先知道你面临的是什么。本章通过一些快速的行为调查和人们在移动的情况下的一些行为来让你了解iPhone用户。下一章则会帮助你根据用户特征来确定你的受众需求,然后对你的功能点进行调整。由此开始,你将深入思考用户需求和相应的用户界面。

    行走中:一只手,一只眼睛,一直在抖动

    想象一下,人们之所以会使用移动应用,正是因为他们正在移动。我们会在千奇百怪的环境中玩应用。iPhone可以随身携带,这种便利让iPhone应用什么时候都能拿出来玩,但也给了设计十足的挑战。你的应用在和周围的环境争夺着用户的注意力——你用一个3.5英寸的屏幕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大千世界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斗争。我们称之为人类学接触(Humancontact)。即使有人全神贯注地把玩你的应用,也可能是在拥挤的地铁、嘈杂的餐馆或是客厅里,随时会被打断。

    也就是说,人们只用一只手操作你的应用,只用一只眼睛看屏幕,只用一部分注意力在你精心雕琢的界面上,这和作为设计师的你所看到的应用可完全不同。

     

     

     

    这个模糊版的应用让大家要引以为戒。你应该更加小心地排布好屏幕上的信息。使用漂亮、大而醒目的视觉风格,并减少输入。下一章,我们会谈及这些话题。另外,受众启动应用的时间和地点,也同样会告诉你,他们的使用方式。

    尽快搞定

    移动环境使用户不能集中精神,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iPhone,使用的过程会被切成一段一段的,见缝插针于其他活动中。当一个朋友邀你周六去溜旱冰的时候,你停下话语,将相约好的地点输入到日历中,然后立刻继续交谈。当你正在邮局排号,叫到号之前的几分钟,你查了查邮件,看了看Twitter,还有你喜欢的网站。就是这样开开关关。

    优秀的应用能将其自身融入用户繁忙的日程中。这就需要关注界面的效率,尽量只需一两下点击即能搞定。当然,这也需要在视觉上做减法。环境处处令人分心,你不能期望大家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界面。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沉溺于游戏中。还有些人会长时间全神贯注地阅读小说电子书,或是将一些想法记录在备忘录中。但是,游戏、电子书阅读器、备忘录等应用,同样的人,可能在下一次只会匆匆花上30秒时间来使用。这就意味着,对于这种使用周期较长的应用,也需要为快速点击进行深入的交互和设计。

    满满一箱工具,你只是其中的一把

    用户如此匆忙,他们要急着去干嘛?原来用户常常是急着切换到另一款应用中去。当在埋头设计你自己的应用时,很自然地会全心关注你的应用,也会很自然地以为你的用户也会全神贯注地使用你的应用: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会是iPhone了,而只会是一个超级无敌记事本。你自己作为一个iPhone用户,应该更清楚这点。所有的应用只是一出长戏之中,众多角色之一罢了。而你也不是这出戏的导演。

    不仅用户会跳到其他应用中去,其他的应用也会通过推送通知来打断你应用的运行。电话随时都会打来,短信时刻都会弹出,用户还可能希望能将你应用中的内容复制到其他应用中,或者复制回来。也就是说,作为应用的设计师,必须去想象你的应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众应用皆为邻里。你的应用也随之和其他应用共享手机空间,互相传递信息,偶尔还会相互争斗。

    用户iPhone里的应用多如牛毛,这也告诉了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你的应用所扮演的角色。完美的应用只专注一项工作。你应用的构想越天马行空,你的受众就会越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你的应用。要把iPhone想象成是一个装着各种各样工具的工具箱。“工具各尽其职”。你要假设大家会有很多其他的工具,这就是说,你的应用不用把所有事情做完。选择好其中一件事,集中精力,然后设法把你的应用简化到够用就好,接着改进,不断地改进。在下一章,你会学到如何让你的应用做好一件事。

    无聊了,变卦了,于是换了

    当你的应用得与其他应用和谐共存时,有时也须与其竞争。iPhone用户走马观花,会尝鲜很多应用,能忠实留下的极少。要是你的应用没法满足他们的兴趣,他们会毫不留情地换另一款应用。这也意味着他们不会向朋友介绍你的应用(和口碑营销说拜拜吧)。面对现实吧,用户对于应用的关注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必须尽一切努力提高用户体验去满足用户需求。若没能给用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大部分用户是不会回头的。

    应用的用户都很喜欢尝鲜。他们每个月大约下载10款应用,但是下载之后很少会经常使用或长期使用。研究显示,一般用户启动一款应用不超过20次就会删了它。下载下来的近15%的应用在手机上熬不过一周,只有三分之一的应用在购买后的两个月,还会继续被使用。在排名靠后的应用中,有些应用虽然热门,但是靠噱头吸引用户(比如播放放屁声音、编造的IQ测试、铃声),没玩几次,用户就会删除。

    如果你就是想开发个图新鲜的应用,那对你可能没什么影响,你或许原本就预料到你的应用只会被人们玩上那么几次。传递了笑声,任务也就达到了。然而如果你想让你的应用下载量持续增长的话,这里有个坏消息:根据某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应用是因朋友推荐而下载的。忠实的用户一传十,十传百,但很少有应用能够拥有庞大的粉丝团。

    双击、缩放、旋转,这都是啥?

    如果你是个iPhone专家,挖掘了iPhone所有的角落功能,这有个头条新闻: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和你一样。花点时间接触一下普通的iPhone用户吧(如果想要惊喜,可以回头看看iPhone新手),看看他们对标准iPhone控件和特殊的触屏手势单击、轻拂、滑动是如何的一知半解。

    iPhone的触屏可是一大革命,这个创新让iPhone的使用变得易如反掌。所以用户对触屏手势也颇感兴趣。确实,即使是第一次使用iPhone的用户也能立刻发现这显而易见的物理隐喻:滑动屏幕、点击按钮、轻拂数字轮盘、拖拽地图。你可以完全放心地依赖这些交互,因为他们和真实世界中的物体运作得一模一样。一拖拽就能移动,一点击就会按下。

     

     

     

    一旦你开始翘尾巴,不限于使用单击和滑动,你就开始背离群众了。即使是有些标准的内置手势,也有大批人不知道也从没使用过。尤其是需要不止一根手指的多点触摸手势。测试发现,很多iPhone用户提到多点触摸时,感觉其难以操作,甚至连标准的双指放大缩小的手势都觉得如此。所以,要尽可能选择使用单手指操作,例如用双击来放大地图。忠告各位,你的应用最好要为单手操作优化。

    当然,由于手势并没有展现在界面上,也没带着标签,所以它尤其让用户捉摸不清,也不易发现。举个例子,在内置的“地图”应用中,即使是自称专家的用户也常常难以用双指缩小地图。另外,用户也难以发现横屏模式。例如在“股市”应用中,用户就从未想过旋转屏幕可以查看操作图表。无论你应用里的手势有多简单、多标准、多一致,你也不能自认为这些手势会被人发现。只把手势作为一种完成某个操作的快捷方式,并确保这个操作能够以另外一种(虽说效率一般会更低些)方式完成,这样人们总有办法完成任务。

     

     

    我们可以谅解用户不能立刻意会手势,因为毕竟它们是看不见的。可是,用户连带标签的图标和按钮都可能认不出来。你的应用的新手可能对图标和按钮的意义难以理解。这种情况还不只会发生在自定义的图标上。甚至有些内置应用里所用的一致的图标,在他们单有图标没有标签的时候,用户一时半会儿也会难以理解。

    笨手笨“指”

    手指是一项辉煌的工程发明,它能出色地掌管各种事儿:一根手指能测量风向,能在墙壁上挖洞,能测量温度,甚至能指挥一架电梯停靠指定楼层。可是,手指在精细的触屏上交互却十分笨拙。触屏笔或是鼠标指针能够很轻易地在一两像素之间点击所想的目标。相比之下,手指就不灵便了。这个笨拙的工具,每次点击都会点到一大片像素,更糟糕的是,手指还会遮挡住屏幕:当你的手指艰难地在屏幕上操作时,甚至连所指的东西都被手指遮住了。

    再加上用户的匆忙、心神意乱,麻烦就大了。没找着按钮;点错了地方;或是本想滚屏,却划多了,点到了底部的图标上。如果你在iPhone屏幕上多放几个可点击的项目,用户迟早会不小心点错。想要设计好触摸操作,就需要仔细认真地工作,并关注人类工程学(人类工程学对很多软件设计师来说还是个新鲜学科)。

    那,难道我要为笨蛋而设计?

    烦躁、三心二意、笨手笨“指”、变卦无常、无趣、一知半解,这些辞藻未必是用来形容理想用户的。和你一样,iPhone用户也不傻的。可能你正点击着钟爱的设备的时候,刚才那些辞藻很多却是在描述你。埋头玩弄iPhone不见得是我们唯一可做的事。我们固有的iPhone使用习惯很自然地继承了移动应用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在行走中将事情搞定。这种理念只有在设备足够易用,不再费神之时,才能得到贯彻。

    那还费啥劲?如果大多数人从不会下意识地关注你的设计,如果他们根本不留心甚至不在乎你的设计,那么设计有什么用?为何我们含辛茹苦地推敲细节,而用户却熟视无睹?如果(像你我一样的)用户那么漠不关心你的界面,那么答案就是我们只要做个简化的界面,是吧?

    其实:漠不关心简化。

    别人并不想要简化你的应用;他们想要的是简单易用。我们都只是想用iPhone来工作、学习、交流。优秀的应用是透明的,它不会挡住我们的去路。优秀的应用不会让我们思考——至少不会让我们思考该如何使用。优秀的应用不会让我们感觉任务复杂,优秀的应用会让我们事半功倍。点击“起飞”按钮,飞机就飞起;点击“降落”按钮,飞机就会降落。

    要做到简单、易用是困难的。但简单、易用是一个优秀设计的品质保障。很可惜,用户总是报“忧”不报“喜”。他们吹毛求疵,小小的屏幕却放大了界面上的问题。所以啊,你真的需要含辛茹苦地推敲细节。你的任务就是在用户体验设计的过程中,确保每一张页面、每一个行为都能传递欣喜,提高效率并能达到目标,让每个元素都能触动人心。

     

     

    本文选自《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一书

     

  • 相关阅读:
    BZOJ 2034 【2009国家集训队】 最大收益
    vijos P1780 【NOIP2012】 开车旅行
    BZOJ 2115 【WC2011】 Xor
    BZOJ 3631 【JLOI2014】 松鼠的新家
    BZOJ 4717 改装
    BZOJ 2957 楼房重建
    BZOJ 4034 【HAOI2015】 T2
    BZOJ 1834 【ZJOI2010】 network 网络扩容
    BZOJ 2440 【中山市选2011】 完全平方数
    BZOJ 2733 【HNOI2012】 永无乡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roadview/p/224335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