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语法:
open(name[, mode[, buffering]])
默认用法如下:
open #<function io.open(file, mode='r', buffering=-1, encoding=None, errors=None, newline=None, closefd=True, opener=None)>
参数详解:
- name :一个包含了你要访问的文件名称的字符串值
- mode :决定了打开文件的模式:只读,写入,追加等。所有可取值见如下的完全列表。这个参数是非强制的,默认文件访问模式为只读(r)。
- buffering :如果 buffering 的值被设为 0,就不会有寄存。如果 buffering 的值取 1,访问文件时会寄存行。如果将 buffering 的值设为大于 1 的整数,表明了这就是的寄存区的缓冲大小。如果取负值,寄存区的缓冲大小则为系统默认
mode详解:
- r :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文件的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是默认模式。
- rb :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只读。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是默认模式。
- r+ :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 rb+ :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 w : 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 wb :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 w+ :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 wb+ :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 a :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 ab :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 a+ :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文件打开时会是追加模式。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用于读写。
- ab+ :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用于读写。
file(file=open(name[, mode[, buffering]]))对象方法:
- file.read([size]):size 未指定则返回整个文件,如果文件大小 >2 倍内存则有问题,f.read()读到文件尾时返回""(空字串)。
- file.readline():返回一行。
- file.readlines([size]) :返回包含size行的列表, size 未指定则返回全部行。
- for line in f: print line :通过迭代器访问。也可以是for i in file.readlines()
- f.write("hello "):如果要写入字符串以外的数据,先将他转换为字符串。
- f.tell():返回一个整数,表示当前文件指针的位置(就是到文件头的字节数)。
- f.seek(偏移量,[起始位置]):用来移动文件指针。偏移量: 单位为字节,可正可负,起始位置: 0 - 文件头, 默认值; 1 - 当前位置; 2 - 文件尾
- f.close() 关闭文件
只有调用close()方法时,操作系统才保证把没有写入的数据全部写入磁盘,但是我们经常会忘记close(),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with open as 函数
with open('a.txt', 'w') as f: f.write('1234567890 ') #with open as读取多个文件: with open('data1.txt', 'r', encoding='GBK') as f1, open('data2.txt', 'w', encoding='GBK') as f2: data1 = f1.read() f2.write(dat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