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少关于HaskMap工作原理的博客,下面自己总结记录一下:
1.了解HashMap之前,需要知道Object类的两个方法:hashCode和equals;
默认实现方法:
/** JNI,调用底层其它语言实现 */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 默认同==,直接比较对象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equals方法我们比较熟悉的,经常用于比较字符串,源码实现: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if (this == anObject) { return true; } if (an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 String anotherString = (String) anObject; int n = value.length; if (n == anotherString.value.length) { char v1[] = value; char v2[] = anotherString.value; int i = 0; // 逐个判断字符是否相等 while (n-- != 0) { if (v1[i] != v2[i]) return false; i++;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重写equals要满足几个条件:
- 自反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x.equals(x) 都应返回 true。
- 对称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 和 y,当且仅当 y.equals(x) 返回 true 时,x.equals(y) 才应返回 true。
- 传递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y 和 z,如果 x.equals(y) 返回 true,并且 y.equals(z) 返回 true,那么 x.equals(z) 应返回 true。
- 一致性: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 和 y,多次调用 x.equals(y) 始终返回 true 或始终返回 false,前提是对象上 equals 比较中所用的信息没有被修改。
- 对于任何非空引用值 x,x.equals(null) 都应返回 false。
- 在 Java 应用程序执行期间,在同一对象上多次调用 hashCode 方法时,必须一致地返回相同的整数,前提是对象上 equals 比较中所用的信息没有被修改。从某一应用程序的一次执行到同一应用程序的另一次执行,该整数无需保持一致。
- 如果根据 equals(Object) 方法,两个对象是相等的,那么在两个对象中的每个对象上调用 hashCode 方法都必须生成相同的整数结果。
- 以下情况不 是必需的:如果根据 equals(java.lang.Object) 方法,两个对象不相等,那么在两个对象中的任一对象上调用 hashCode 方法必定会生成不同的整数结果。但是,程序员应该知道,为不相等的对象生成不同整数结果可以提高哈希表的性能。
HashMap中我们最长用的就是put(K, V)和get(K)。我们都知道,HashMap的K值是唯一的,那如何保证唯一性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用equals比较,没错,这样可以实现,但随着内部元素的增多,put和get的效率将越来越低,这里的时间复杂度是O(n),假如有1000个元素,put时需要比较1000次。实际上,HashMap很少会用到equals方法,因为其内通过一个哈希表管理所有元素,哈希是通过hash单词音译过来的,也可以称为散列表,哈希算法可以快速的存取元素,当我们调用put存值时,HashMap首先会调用K的hashCode方法,获取哈希码,通过哈希码快速找到某个存放位置,这个位置可以被称之为bucketIndex,通过上面所述hashCode的协定可以知道,如果hashCode不同,equals一定为false,如果hashCode相同,equals不一定为true。所以理论上,hashCode可能存在冲突的情况,有个专业名词叫碰撞,当碰撞发生时,计算出的bucketIndex也是相同的,这时会取到bucketIndex位置已存储的元素,最终通过equals来比较,equals方法就是哈希码碰撞时才会执行的方法,所以前面说HashMap很少会用到equals。HashMap通过hashCode和equals最终判断出K是否已存在,如果已存在,则使用新V值替换旧V值,并返回旧V值,如果不存在 ,则存放新的键值对<K, V>到bucketIndex位置。
- HashMap通过键的hashCode来快速的存取元素。
- 当不同的对象hashCode发生碰撞时,HashMap通过单链表来解决,将新元素加入链表表头,通过next指向原有的元素。单链表在Java中的实现就是对象的引用(复合)。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处理key为null,HashMap允许key和value为null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得到key的哈希码 int hash = hash(key); // 通过哈希码计算出bucketIndex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取出bucketIndex位置上的元素,并循环单链表,判断key是否已存在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 哈希码相同并且对象相同时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 新值替换旧值,并返回旧值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 key不存在时,加入新元素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本文来自:高爽|Coder,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ghsau/article/details/16843543,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