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黏包

    一.tcp协议和udp协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eg:打电话)、传输效率低全双工通信(发送缓存&接收缓存)、面向字节流。使用TCP的应用:Web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程序。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传输效率高(发送前时延小),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面向报文,尽最大努力服务,无拥塞控制。使用UDP的应用:域名系统 (DNS);视频流;IP语音(VoIP)。

    基于TCP协议的socket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98))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户端信息
    conn.send(b'hi')        #向客户端发送信息
    conn.close()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sk.close()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可选)

      client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 创建客户套接字
    sk.connect(('127.0.0.1',8898))    # 尝试连接服务器
    sk.send(b'hello!')
    ret = sk.recv(1024)         # 对话(发送/接收)
    print(ret)
    sk.close()            # 关闭客户套接字

    这样会在重启服务端时出现错误

      解决方法:

    #加入一条socket配置,重用ip和端口
    import socket
    from socket import SOL_SOCKET,SO_REUSEADDR
    sk = socket.socket()
    sk.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就是它,在bind前加
    sk.bind(('127.0.0.1',8898))  #把地址绑定到套接字
    sk.listen()          #监听链接
    conn,addr = sk.accept() #接受客户端链接
    ret = conn.recv(1024)   #接收客户端信息
    print(ret)              #打印客户端信息
    conn.send(b'hi')        #向客户端发送信息
    conn.close()       #关闭客户端套接字
    sk.close()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可选)

    基于UDP协议的socket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udp_sk = 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创建一个服务器的套接字
    udp_sk.bind(('127.0.0.1',9000))        #绑定服务器套接字
    msg,addr = udp_sk.recvfrom(1024)
    print(msg)
    udp_sk.sendto(b'hi',addr)                 # 对话(接收与发送)
    udp_sk.close()                         # 关闭服务器套接字

      client端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9000)
    udp_sk=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udp_sk.sendto(b'hello',ip_port)
    back_msg,addr=udp_sk.recvfrom(1024)
    print(back_msg.decode('utf-8'),addr)

    二.黏包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注意: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1.粘包成因

    a.tcp协议的拆包机制

      当发送端缓冲区的长度大于网卡的MTU时,tcp会将这次发送的数据拆成几个数据包发送出去。 

      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上传送的最大数据包。MTU的单位是字节。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MTU都是1500。如果本机的MTU比网关的MTU大,大的数据包就会被拆开来传送,这样会产生很多数据包碎片,增加丢包率,降低网络速度.

    b.面向流的通信特点和Nagle算法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

    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可靠黏包的tcp协议:tcp的协议数据不会丢,没有收完包,下次接收,会继续上次继续接收,己端总是在收到ack时才会清除缓冲区内容。数据是可靠的,但是会粘包。

    c.基于tcp协议特点的黏包现象成因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2.会发生黏包的两种情况

    a.发送方的缓存机制

      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数据了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粘包)

    b.接收方的缓存机制

      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服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 

    总结: 

    黏包现象只发生在tcp协议中:

      1.从表面上看,黏包问题主要是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缓存机制、tcp协议面向流通信的特点。

      2.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三.黏包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

      问题的根源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送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一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数据。

    存在的问题:程序的运行速度远快于网络传输速度,所以在发送一段字节前,先用send去发送该字节流长度,这种方式会放大网络延迟带来的性能损耗.

    进阶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借助一个模块,这个模块可以把要发送的数据长度转换成固定长度的字节。这样客户端每次接收消息之前只要先接受这个固定长度字节的内容看一看接下来要接收的信息大小,那么最终接受的数据只要达到这个值就停止,就能刚好不多不少的接收完整的数据了。

    struct模块    该模块可以把一个类型,如数字,转成固定长度的bytes

    >>> struct.pack('i',1111111111111)
    
    struct.error: 'i' format requires -2147483648 <= number <= 2147483647 #这个是范围
    import json,struct
    #假设通过客户端上传1T:1073741824000的文件a.txt
    
    #为避免粘包,必须自定制报头
    header={'file_size':1073741824000,'file_name':'/a/b/c/d/e/a.txt','md5':'8f6fbf8347faa4924a76856701edb0f3'} #1T数据,文件路径和md5值
    
    #为了该报头能传送,需要序列化并且转为bytes
    head_bytes=bytes(json.dumps(header),encoding='utf-8') #序列化并转成bytes,用于传输
    
    #为了让客户端知道报头的长度,用struck将报头长度这个数字转成固定长度:4个字节
    head_len_bytes=struct.pack('i',len(head_bytes)) #这4个字节里只包含了一个数字,该数字是报头的长度
    
    #客户端开始发送
    conn.send(head_len_bytes) #先发报头的长度,4个bytes
    conn.send(head_bytes) #再发报头的字节格式
    conn.sendall(文件内容) #然后发真实内容的字节格式
    
    #服务端开始接收
    head_len_bytes=s.recv(4) #先收报头4个bytes,得到报头长度的字节格式
    x=struct.unpack('i',head_len_bytes)[0] #提取报头的长度
    
    head_bytes=s.recv(x) #按照报头长度x,收取报头的bytes格式
    header=json.loads(json.dumps(header)) #提取报头
    
    #最后根据报头的内容提取真实的数据,比如
    real_data_len=s.recv(header['file_size'])
    s.recv(real_data_len)
    #http://www.cnblogs.com/coser/archive/2011/12/17/2291160.html
    __author__ = 'Linhaifeng'
    import struct
    import binascii
    import ctypes
    
    values1 = (1, 'abc'.encode('utf-8'), 2.7)
    values2 = ('defg'.encode('utf-8'),101)
    s1 = struct.Struct('I3sf')
    s2 = struct.Struct('4sI')
    
    print(s1.size,s2.size)
    prebuffer=ctypes.create_string_buffer(s1.size+s2.size)
    print('Before : ',binascii.hexlify(prebuffer))
    # t=binascii.hexlify('asdfaf'.encode('utf-8'))
    # print(t)
    
    
    s1.pack_into(prebuffer,0,*values1)
    s2.pack_into(prebuffer,s1.size,*values2)
    
    print('After pack',binascii.hexlify(prebuffer))
    print(s1.unpack_from(prebuffer,0))
    print(s2.unpack_from(prebuffer,s1.size))
    
    s3=struct.Struct('ii')
    s3.pack_into(prebuffer,0,123,123)
    print('After pack',binascii.hexlify(prebuffer))
    print(s3.unpack_from(prebuffer,0))

    使用struct解决黏包

      借助struct模块,我们知道长度数字可以被转换成一个标准大小的4字节数字。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预先发送数据长度。

    发送时 接收时
    先发送struct转换好的数据长度4字节 先接受4个字节使用struct转换成数字来获取要接收的数据长度
    再发送数据 再按照长度接收数据

      我们还可以把报头做成字典,字典里包含将要发送的真实数据的详细信息,然后json序列化,然后用struck将序列化后的数据长度打包成4个字节(4个自己足够用了)

    发送时 接收时

    先发报头长度

    先收报头长度,用struct取出来
    再编码报头内容然后发送 根据取出的长度收取报头内容,然后解码,反序列化
    最后发真实内容 从反序列化的结果中取出待取数据的详细信息,然后去取真实的数据内容
  • 相关阅读:
    MySQL高性能优化规范建议,速度收藏
    基于 debian 操作系统的 docker 镜像,安装 vim
    Vue 开发经验总结
    DNS 负载均衡
    图解:从单个服务器扩展到百万用户的系统
    defer、return、返回值,这三者的执行逻辑
    goroutine 知识点
    一条SQL语句在MySQL中如何执行的
    架构设计的常用方法
    vue中直接修改props中的值并未给出警告,为啥?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xi67/p/958524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