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深入Java基础】String、StringBuffer与StringBuilder的区别

    String、StringBuffer与StringBuilder的区别

    **String 字符串常量**

    **StringBuffer 字符串变量(线程安全)**

    **StringBuilder 字符串变量(非线程安全)**



    简要的说, String 类型和 StringBuffer 类型的主要性能区别其实在于 String 是不可变的对象, 因此在每次对 String 类型进行改变的时候其实都等同于生成了一个新的 String 对象,然后将指针指向新的 String 对象,所以经常改变内容的字符串最好不要用 String ,因为每次生成对象都会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特别当内存中无引用对象多了以后, JVM 的 GC 就会开始工作,那速度是一定会相当慢的。

    而如果是使用 StringBuffer 类则结果就不一样了,每次结果都会对 StringBuffer 对象本身进行操作,而不是生成新的对象,再改变对象引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推荐使用 StringBuffer ,特别是字符串对象经常改变的情况下。而在某些特别情况下, String 对象的字符串拼接其实是被 JVM 解释成了 StringBuffer 对象的拼接,所以这些时候 String 对象的速度并不会比 StringBuffer 对象慢,而特别是以下的字符串对象生成中, String 效率是远要比 StringBuffer 快的:

         String S1 = “This is only a” + “ simple” + “ test”;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ilder(“This is only a”).append(“ simple”).append(“ test”);

    你会很惊讶的发现,生成 String S1 对象的速度简直太快了,而这个时候 StringBuffer 居然速度上根本一点都不占优势。其实这是 JVM 的一个把戏,在 JVM 眼里,这个
    String S1 = “This is only a” + “ simple” + “test”; 其实就是:
    String S1 = “This is only a simple test”; 所以当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了。但大家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字符串是来自另外的 String 对象的话,速度就没那么快了,譬如:

    
        String S2 = “This is only a”;
        String S3 = “ simple”;
        String S4 = “ test”;
        String S1 = S2 +S3 + S4;

    这时候 JVM 会规规矩矩的按照原来的方式去做

    在大部分情况下 StringBuffer > String,
    StringBuffer
    Java.lang.StringBuffer线程安全的可变字符序列。一个类似于 String 的字符串缓冲区,但不能修改。虽然在任意时间点上它都包含某种特定的字符序列,但通过某些方法调用可以改变该序列的长度和内容。

    可将字符串缓冲区安全地用于多个线程。可以在必要时对这些方法进行同步,因此任意特定实例上的所有操作就好像是以串行顺序发生的,该顺序与所涉及的每个线程进行的方法调用顺序一致。
    StringBuffer 上的主要操作是 append 和 insert 方法,可重载这些方法,以接受任意类型的数据。每个方法都能有效地将给定的数据转换成字符串,然后将该字符串的字符追加或插入到字符串缓冲区中。append 方法始终将这些字符添加到缓冲区的末端;而 insert 方法则在指定的点添加字符。

    例如,如果 z 引用一个当前内容是“start”的字符串缓冲区对象,则此方法调用 z.append(“le”) 会使字符串缓冲区包含“startle”,而 z.insert(4, “le”) 将更改字符串缓冲区,使之包含“starlet”。

    在大部分情况下 StringBuilder > StringBuffer

    java.lang.StringBuilder一个可变的字符序列是5.0新增的。此类提供一个与 StringBuffer 兼容的 API,但不保证同步。该类被设计用作 StringBuffer 的一个简易替换,用在字符串缓冲区被单个线程使用的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如果可能,建议优先采用该类,因为在大多数实现中,它比 StringBuffer 要快。两者的方法基本相同。

    对于三者使用的总结:


    1.如果要操作少量的数据用 = String

    2.单线程操作字符串缓冲区 下操作大量数据 = StringBuilder

    3.多线程操作字符串缓冲区 下操作大量数据 = StringBuffer



    以上内容转自:http://blog.csdn.net/rmn190/article/details/1492013

    三种字符串类的效率的验证

    循环1000次,进行String的+=和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的append操作。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 = "abcdef";
                String str = new String();
                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1000;i++){
                    str+=s;
                }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start);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1000;i++){
                    str+="abcdef";
                }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start);
    
                StringBuffer sbf = new StringBuffer();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1000;i++){
                    sbf.append(s);
                }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start);
    
                StringBuilder sbd = new StringBuilder();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1000;i++){
                    sbd.append(s);
                }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start);
            }
    
    
    
      //输出:
        14
        27
        0
        0

    可以看到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的效率明显高于String的。

    其中前两个循环分别是①将str与s进行循环相加;②将str直接与字符串“abcdef”相加,从结果可以看出第②种情况所花费的时间是第①种情况的2倍左右,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暂时不清楚,日后再论。

  • 相关阅读:
    JUnit-执行测试
    JUnit注释的执行顺序
    回文数字
    JUnit简单测试
    利用jspx解决jsp后缀被限制拿shell
    wifi破解到局域网渗透
    爬虫之一:爬补天厂商数据(爬虫)
    三位一体的漏洞分析方法-web应用安全测试方法
    json.dumps错误:'utf8' codec can't decode byte解决方案
    nmap小技巧[1] 探测大网络空间中的存活主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nsec/p/132867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