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空间关系的概念化

    空间关系的概念化

    使用距离来对空间概念进行的描述的方式,就是所谓的空间关系的概念化。当然,这是一种狭义的说法,之所谓狭义,是针对广义的空间概念而言的。如两个国家之间的空间描述,就从地理关系上来说,如果两个国家接壤,自然可以用“相邻”关系来描述。

    而在人文上面的关系就更加多种多样了,比如两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哪怕他们接壤,你从其中一个国家去另外一个国家,还有可能要绕道半个地球,通过第三方国家才能进入。这种情况的话,通行的距离,远远大于实际地理距离。

    所以,对于不同的分析,就需要选择定义好相应的空间关系概念。例如,我们要研究某一地区的通勤情况,使用行程时间或者行程成本这种方式作为空间关系的概念,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有一些研究,时间和空间变得不是那么重要,比如我们要研究城市间的相关程度,或者交互程度,例如拿手机通话数来说,北京与上海之间的通话数,可能要远远的高于北京与涿州(或者保定)之间的通话数,从这种概念上来说,北京与上海的相关程度要高得多。

    反距离

    如果选择的是“反距离”这种方式的话,空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就表示为一种阻抗或者是距离衰减。按照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要素都会影响其他的要素,但是距离越远,影响就越小。所以使用反距离这个概念,即:随着距离的增大,影响就会减少。通常使用距离这个概念来描述空间关系的话进行分析的话,还会去设定一个距离范围,或者说阈值,这样可以减少所需要的计算数(特别是对于大型数据集而言,至关重要)。

    距离范围

    对于某些研究,比如热点分析,使用固定的距离是默认的空间关系的概念化。什么叫固定距离呢?就是在同等距离范围内的所有要素,都认为每个事件对我的影响是同等的。

    比如我要研究的是小区居民对周边商业的影响,那么固定距离就是这个小区的范围。在小区里面居住的所有居民,无论是住在小区的中心,还是住在小区最角落里面的那栋楼,都对我的研究时候所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

    无差别区域

    这个名词和翻译,总是让人感觉到怪怪的,但是实际上确很简单,其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实行无差别化;超出这个区域,就实行距离衰减化”,其实就是把“反距离”和“固定距离范围”两个模型合二为一了。

    在进行无差别的区域建模的时候,首先设定一个区域,这个区域以内的所有事件要素都设为同样的权重(固定距离);超出这个区域之后,所有的事件要素的影响权重就开始衰减(反距离)。

    K最邻近要素

    所谓的K最近相邻,就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都算相邻的要素,这个概念是“距离范围”模型改良之后生成的。距离范围是以一定距离为阈值,而这个模型是以要素的个数为阈值的。

    这种模型的优点,在于它可以确保每个目标要素都能找到相邻的要素,特别是在一些在研究区域内,要素分布非常不均匀的,密度差别非常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有相邻要素的存在。

  • 相关阅读:
    Linux临时增加swap空间
    Build RPM package from source code
    svn installation
    svn merge详解
    VMware DRS概述及功能
    VMware Fault Tolerance 概述及功能
    VMware HA 特性
    VMware Storage VMotion概述及功能
    Windows1小时后关机命令
    WINDOWS2008 KMS 服务器安装及激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qy-wt1124/p/1283429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