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201771030102-常梦娇 实验一 软件工程准备-《构建之法》初识

    201771030102-常梦娇 实验一 软件工程准备-《构建之法》初识

    项目 内容
    课程班级博客链接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bsf/nwnu2020SE/
    这个作业要求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nwnu-daizh/p/12369881.html
    我的课程学习目标 阅读《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并按照要求提出三个问题;学会使用Markdown排版
    这个作业在哪些方面帮助我实现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Markdown排版来撰写博客;学会如何提问

    ### 构建之法:
    • 在阅读书籍第十二章用户体验时,看到作者说做产品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这需要有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理解别人的处境、心理、动机的能力。有一颗为用户着想的“同理心”是好的产品设计的出发点。产生如下疑问:

      • 问题一: 在用户体验过后,所反馈的意见与掌握的核心技术产生冲突时,该作何取舍?要始终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吗?

      • 个人角度:起初认为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代表着一个团队的实力,但是用户体验对于开拓市场又有着极大地影响,两者之间不知道该怎样去衡量,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有了新的认识:技术可以服务于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却不能服务于技术。如果在开发一款软件时采用了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这其中的许多技术,还并未广泛的应用,并未得到较长时间的应用或未得到稳定性验证,而为了追求技术创新,便采用了,最终的结果若给客户带来了更流畅、更稳定、更易用、更美观的操作体验和页面展示,那么,你的新技术应用就是成功的,相反,则就是失败。技术是服务于用户的,良好的体验才会留住用户,过度的采用新技术必然会造成成本失控、稳定性下降等客观现象。科技以人为本

      • 我的疑问:若始终将用户的意见放在第一位,那没有先进的技术去占领市场怎么办?

    • 在阅读书籍第五章时,作者先是举例阐述了团队与非团队的区别,后面又分别介绍了软件团队将会发展成为什么样的团队模式,更加让我们意识到了团队模式及团队意识在软件开发中所起到的作用。产生如下疑问:

      • 问题二:在选择团队成员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个人能力还是团队协作能力?

      • 个人角度:这个我认为两者同样重要,但是在个人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团队协作。个人在某一方向的能力能决定他在这一方向能走多远,进而可代表这个团队在这一方向的能力,这是好事,可是如果他不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就无法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能力。例如新开发的一款APP,无论呈现给用户的视觉效果多么的好,可在打开的时候会有延时、使用的时候经常出现卡顿、时长加载不出来...仍然没办法吸引用户。好的项目必定离不开优秀的团队,在软件开发中我之所以倾向于团队协作的原因有三个:

        • 第一,软件开发的过程复杂,而团队方式可以使其简单许多,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大家一起想。特别是在-一个较大型的软件工程项目中,-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显然是不够的。

        • 第二,团队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优势的互补。例如在做软件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实现强大的功能,另-方面需要有良好美观的界面,这两个方面就需要两个分别擅长其中一项的人来进行合作。

        • 第三,团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能力。有些人技术相当好,但是却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团队中,只有通过频繁地相互交流,个别人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得到解决。

      • 我的疑问:如果目睹团队正在向一个比较危险的模式发展,是否应该考虑加入新的团队成员,使成员之间产生危机感而达到平衡?会不会影响团队凝聚力?

    • 在阅读书籍第三章时,作者分析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其中一部分阐述了考级之路,我不禁联想到了与软件工程师离不开的代码,看完第三章发现作者也留了一样的问题。

      • 问题三:代码量可以代表工程师的水平吗?

      • 个人角度: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写代码,相关专业的联系也是以阅读代码、写代码为主,那么代码量和工程师水平是线性的关系吗?我认为不是的。在一定的标准之内,工程师确实可以通过一定的代码量来提高编程能力,但是并不代表着代码量越多工程师的能力就越高。代码量是工程师水平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足够代码量的基础上,工程师不断总结、提高、超越,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否则,如果不总结提高,100万行代码量,也可能只不过是100行代码重复1万次而已。

      • 我的疑问:代码的质量和数量哪个能代表工程师的水平?

    实验总结:

    ​ 通过完成实验一的内容,我对于这么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注册了博客园以及Github,发布了自己的第一篇博客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通过学习对Github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阅读了《现代软件工程-构建之法》以后,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改变了长期以来对于自己专业发展方向的困惑和误解。


    ### 作业参考文献列表: | 类型 | 详情 | | :--: | :-------------------------------------------------: | | 专著 | [1]邹欣.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
  • 相关阅读:
    优先队列
    Problem W UVA 662 二十三 Fast Food
    UVA 607 二十二 Scheduling Lectures
    UVA 590 二十一 Always on the run
    UVA 442 二十 Matrix Chain Multiplication
    UVA 437 十九 The Tower of Babylon
    UVA 10254 十八 The Priest Mathematician
    UVA 10453 十七 Make Palindrome
    UVA 10163 十六 Storage Keepers
    UVA 1252 十五 Twenty Question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ybc/p/1239087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