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别来区分企业,误杀的几率很大。
但毕竟同一国家的企业还是有些共通的特征,因此这里择取两个视角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个视角是透明天花板的高低;一个则是规范程度。
什么叫透明天花板?
职业路径被封死在某个高度以下,但这种封锁在可见制度层面又不存在,这就是透明天花板,往往是做到一定高度的人对此感受的更为清晰。
平心而论,透明天花板在那里都有,本身倒不一定就具有贬义。但不同企业中其高度确实不同。如果要排个次序,那就是是国内企业高于欧美企业,欧美企业高于日韩企业。
理论上讲一个人在国内企业里的发展是不受高度限制的,可以想见联想,阿里巴巴未来的接班人还是个中国人,空降个黑人或白人CEO的可能性不大。
而欧美企业相对开放,至少在大中华区,高层人士里还主要是华人,但想再往上走则很艰难。
这可以从李开复老师的自传里读出些端倪,李老师无疑非常优秀,但从自传里绝对看不到成为微软或者Google CEO的可能性。
高晓松老师在优酷上做了个很有意思的节目叫《晓说》,里面更是很直接的谈到这一点:在好莱坞就是犹太人升迁快,华人虽然收入高,但就是有天花板,要很辛苦工作来维持自己的收入。
在日韩企业这点上就收的比较紧一点,各个子公司的负责人基本上会选本国人。
所以假如说你认为自己非常优秀,那么优选优秀的本土公司(也许注册地不是中国)是对的,虽然他们的CEO没准也是美国华裔。
本土公司这东西很难清楚界定,主要是中国人,业务也在中国,主要办公地点也在中国,但没准是个美国公司。
但我想大部分人应该心里大致有数,也就不详细解释了。
当然如果说,我就做程序员,那反倒可能没什么影响。因为很多因素确实是位置越高影响越大。
如果就做程序员,那么公司在全球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更关键,因为全球分工中的位置直接影响技术路径的长短,而只做程序员在技术路径短的地方是很可能会悲剧的。
本土公司好多还扯不上全球化分工,即使有,国内也是主力,倒是不需要太考虑这个。
顺道说一句,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真有理由希望这个国家和对应的企业强大,只有如此,大多数本土人才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但从规范程度来讲,越是本土企业,反而可能会越差一点,这也符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则,虽然有点黑色幽默。而跨国企业往往是些大公司,在规范性这点上都会非常的注意。我个人倒是感觉,只要没滑落到无赖公司的地步,稍微有点不规范也是可以接受的,犯不上刀兵相见。
上面所述全是个人感觉,没调查,没数据,仅供参考,后果自负啊。
--------------------------------------------------------------
理想流 + 软件 = 《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
理想流 + 人生 = ??
理想流 + 管理 = ??
理想流 = 以概念和逻辑推演本质,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