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Meter100个线程竟然只模拟出1个并发

    线程组,是说到 JMeter 会第一时间想到的东西,也是我认为 JMeter 最难理解的知识点。因为项目让你做个压测,首先就是要考虑并发,用 JMeter 就是用多线程 来模拟多并发。但在看到线程组编辑区的时候,选项密密麻麻,无从下手呀。本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 JMeter 线程组的玩法。

    JMeter 为什么能做性能测试

    我们虽然都知道 JMeter 使用线程在模拟用户,但是它到底是怎么模拟真实场景的?为什么它就能做性能测试?

    为了解答这些疑惑,我们从最简单的登录压测讲起。假设新项目要上线了,需要做个压测,看看 100 个人同时登陆系统,性能怎么样。

    我们先不用 JMeter,先用人工来做。找 100 个人,让这些人把自己的账号密码输好后,叫一声,登录!他们就一起点击登录按钮。

    这样就算性能测试了么?不算。而且这样测的结果并没有参考意义。就算我们算出了此时登录接口响应时间是 0.5 s,那么这 0.5 s 也不能作为 100 个人同时登陆的响应时间。学过统计学就知道,单个样本数据是会有偏差的,在实验中需要测量多次后取平均值,才能减少误差。

    然后我们用 JMeter 来做。设置 100 个线程,模拟 100 个用户,持续 5 分钟,让这 100 个线程不停的登录,产生成千上万条并发请求。假如登录比较慢或登录失败了,用户肯定会不停的点,就会造成持续不断的请求。JMeter 的线程也可以设置无限迭代来模拟这一情况。

    测试结束后,再对所有的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平均响应时间、TPS、吞吐量等性能指标,以评估当前配置下系统性能情况,找到性能瓶颈,为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这就是 JMeter 能做性能测试的原因,也是性能测试的意义。

    知道了为什么,接下来讲讲怎么做。如果设置不当,有可能 100 个线程只能产生 1 个并发请求。

    JMeter 的线程组编辑区如下:

    image-20201105162110946

    Name

    名称,最好有业务意义。

    Comments

    注释,可以为空。

    Action to be taken after a Sampler error

    线程组中某个线程的请求出错后,该怎么处理。有 5 个选项,Continue,Start Next Thread Loop,Stop Thread,Stop Test,Stop Test Now。

    例如,假设有 1 个线程,包括 2 个取样器,迭代执行 2 次:

    image-20201107155802114

    Continue

    请求出错后,线程继续运行。

    为什么要继续运行呢?我们在大量用户并发时,服务器偶尔响应错误是正常现象,比如服务器由于性能问题 500,此时出错我们正好要记录下来,作为有性能问题的依据。但是仍然可以继续请求进行重试,说不定服务器又能访问了,这样可以算出错误率

    比如,登录失败了,那么下单的操作由于登录失败,也会跟着失败。

    默认选择此项,保证足够的并发压力

    Start Next Thread Loop

    如果出错,则同一线程中的余下请求将不再执行,直接重新开始新一轮迭代。

    比如,登录失败了,那么下单的操作将不再执行,重新开始。

    如果想减少关联请求报错,可以选择此项。

    Stop Thread

    一般不会设置此项,它指的是请求失败后,停止当前线程,不再执行。这样会导致运行线程越来越少,最后负载不够,对服务器的压力不够,测试结果不具参考性。

    Stop Test

    如果某一线程的某一请求失败了,停止所有线程测试。

    但是每个线程还是会执行完当前迭代后再停止。相当于 Continue 到当前迭代结束。

    比如线程 1 正好执行到登录,有其他线程出错了,线程 1 也会执行完下单操作才会停止。

    Stop Test Now

    如果有线程的请求失败了,立即停止所有线程,不再执行。

    Thread Properties

    Number of Threads (users)

    运行的线程数设置,一个线程对应一个模拟用户。

    Ramp-up period (seconds)

    所有线程在多长时间内开始运行,单位是秒。

    比如我们设置线程数为 50,此处设置 10 秒,那么每秒就会启动 50 / 10,5 个线程。如果设置为 0 秒,则 50 个线程会立刻启动。如果设置为 100 秒,就会每隔 100 / 50, 2 秒 启动 1 个线程。

    Ramp-up period的大小问题

    Ramp-up period的大小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容易困扰的。

    以下是 5 个线程依次从启动到执行退出的示意图:

    image-20201109162100237

    红色框起来的部分才是真正 5 个线程并发请求的时间段。

    假设我们设置 20 个线程,只运行 1 次迭代,看看不同的启动时间设置会有结果有何不同。

    如果启动时间设置为 0,那么测试一开始就会产生 20 个并发请求,服务器万一只能承受 15 个并发,岂不是一上来就 gg 了,还测个什么呀。

    如果启动时间设置为 40,那么会每隔 2 秒 启动 1 个线程。万一线程执行不到 1 秒就退出了,第 2 个线程 启动的时候,第 1 个线程已经退出了,不就是只产生了 1 个并发请求么。

    那么设置成多少合适呢?我也不知道,但是结合我查阅的资料,可以给出一个参考意见。

    第一步,把线程组跑 1 次(可以在线程组元件上右键选择 Validate),从聚合报告获取到吞吐量(Throughput)。

    第二步,用线程数量除以吞吐量,得出启动时间。

    例如,200 个线程,跑一次获取到吞吐量为 4/sec,启动时间为 200 / 4 = 50。这样设置以后,第 2 个线程启动后,刚好第 1 个线程执行完开始新的迭代,从而形成梯度递增的并发请求。

    Loop Count

    迭代次数。可以填写数字指定迭代次数。也可以勾选 Infinite,表示无限迭代,一直运行到测试停止或异常崩溃。

    Same user on each iteration

    在 JMeter 中,user 就是线程,此选项的意思是说每个迭代都用相同的线程。

    这个得从老版本讲起,在以前 3.x 和 4.x 版本的 JMeter 中,是没有这个选项的。创建好 1 个线程后,每次迭代都是用这个线程,直到测试结束。它的影响就是,比如登录,加了 HTTP Cookie 管理器以后,单个线程多次迭代(注意不是多个线程哦)登录用的都是相同的 Cookie。

    5.x 版本加入了这个选项,可以控制每次迭代是否创建新的线程。同时在 HTTP Cookie 管理器也增加了一个选项,控制是否清除旧 Cookie:

    image-20201109103500031

    默认这个 Same user on each iteration 的选项是勾选的。因为销毁和创建线程本身就会占用资源,可能会影响性能测试结果。

    Delay Thread creation until needed

    跟 JVM 创建线程时机有关,实际运用勾不勾选都不影响测试结果,保持默认就好。

    Specify Thread lifetime

    Duration

    持续时间,单位秒。Loop Count 勾选了 Infinite,才有作用。

    Startup delay

    启动延迟,单位秒。延迟到时间后再运行线程。

    简单回顾

    本文首先解析了 JMeter 为什么能做性能测试的原因,接着对线程组编辑区的选择进行了讲解,重点梳理了Ramp-up period的大小问题。此外,JMeter Plugins 还提供了两个线程组元件 Ultimate Thread Group 与 Stepping Thread Group,以满足浪涌(波涛状,多个波峰)的场景。笔者水平有限,若有错误,请指正。

    参考资料:1.《全栈性能测试修炼宝典JMeter实战》

    2.https://www.cnblogs.com/hjhsysu/p/9189897.html

  • 相关阅读:
    ASP.NET MVC 重点教程一周年版 第二回 UrlRouting
    ASP.NET MVC 重点教程一周年版 第三回 Controller与View
    DynamicData for Asp.net Mvc留言本实例 下篇 更新
    Asp.net MVC视频教程 18 单选与复选框
    使用ASP.NET MVC Futures 中的异步Action
    ASP.NET MVC RC 升级要注意的几点
    ATL、MFC、WTL CString 的今生前世
    msvcprt.lib(MSVCP90.dll) : error LNK2005:已经在libcpmtd.lib(xmutex.obj) 中定义
    关于Windows内存的一些参考文章
    Windows访问令牌相关使用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f888/p/1395232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