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13 2016-2017-2 《Java程序设计》第十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 掌握Java Socket编程
- 理解混合密码系统
- 掌握Java 密码技术相关API的使用
- 网络编程的概念
- 网络编程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备(例如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程序员所作的事情就是把数据发送到指定的位置,或者接收到指定的数据,这个就是狭义的网络编程范畴。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大部分的程序设计语言都设计了专门的API实现这些功能,程序员只需要调用即可。网络编程的实质就是两个(或多个)设备(例如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通过一定的物理设备将处于不同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中包含的设备有: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等。网络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共享:共享设备和数据,现在共享设备最常见的是打印机,一个公司一般一个打印机即可,共享数据就是将大量的数据存储在一组机器中,其它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访问这些数据,例如网站、银行服务器等等。
- 服务器网络编程技术
- 服务器端(Server)是指在网络编程中被动等待连接的程序,服务器端一般实现程序的核心逻辑以及数据存储等核心功能。服务器端的编程步骤和客户端不同,是由四个步骤实现,依次是:
1.监听端口
- 服务器端属于被动等待连接,所以服务器端启动以后,不需要发起连接,而只需要监听本地计算机的某个固定端口即可。
- 这个端口就是服务器端开放给客户端的端口,服务器端程序运行的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就是服务器端程序的IP地址。
2.获得连接
- 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端时,服务器端就可以获得一个连接,这个连接包含客户端的信息,例如客户端IP地址等等,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也通过该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 一般在服务器端编程中,当获得连接时,需要开启专门的线程处理该连接,每个连接都由独立的线程实现。
3.交换数据
- 服务器端通过获得的连接进行数据交换。服务器端的数据交换步骤是首先接收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然后进行逻辑处理,再把处理以后的结果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简单来说,就是先接收再发送,这个和客户端的数据交换数序不同。
- 其实,服务器端获得的连接和客户端连接是一样的,只是数据交换的步骤不同。
当然,服务器端的数据交换也是可以多次进行的。
在数据交换完成以后,关闭和客户端的连接。
4.关闭连接
- 当服务器程序关闭时,需要关闭服务器端,通过关闭服务器端使得服务器监听的端口以及占用的内存可以释放出来,实现了连接的关闭。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TCP协议和UDP协议有什么不同之处
- 问题1解决: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基于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正式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我们这里只做简单、形象的介绍,你只要做到能够理解这个过程即可。我们来看看这三次对话的简单过程:主机A向主机B发出连接请求数据包:“我想给你发数据,可以吗?”,这是第一次对话;主机B向主机A发送同意连接和要求同步(同步就是两台主机一个在发送,一个在接收,协调工作)的数据包:“可以,你什么时候发?”,这是第二次对话;主机A再发出一个数据包确认主机B的要求同步:“我现在就发,你接着吧!”,这是第三次对话。三次“对话”的目的是使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同步,经过三次“对话”之后,主机A才向主机B正式发送数据。
-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比如,我们经常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例如,在默认状态下,一次“ping”操作发送4个数据包(如图2所示)。大家可以看到,发送的数据包数量是4包,收到的也是4包(因为对方主机收到后会发回一个确认收到的数据包)。这充分说明了UDP协议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没有建立连接的过程。正因为UDP协议没有连接的过程,所以它的通信效果高;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可靠性不如TCP协议高。QQ就使用UDP发消息,因此有时会出现收不到消息的情况。
-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
问题1:在运行DateFormatDemo中,提示它是公共的,应该在该文件的.java中声明,代码中定义的本来就为public class,DateFormatDemo
-
问题1解决方案:去除public之后就能成功运行了
代码托管
上周考试错题总结
- 无错题信息
结对及互评
- 与155227辜彦霖结对
- 个人感觉她的博客排版很好看,很值得借鉴,代码量和提交次数都挺多,这种态度值得学习,但有点,所解决问题不够个性化。
评分标准
-
正确使用Markdown语法(加1分):
- 不使用Markdown不加分
- 有语法错误的不加分(链接打不开,表格不对,列表不正确...)
- 排版混乱的不加分
-
模板中的要素齐全(加1分)
- 缺少“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的不加分
- 缺少“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的不加分
- 代码托管不能打开的不加分
- 缺少“结对及互评”的不能打开的不加分
- 缺少“上周考试错题总结”的不能加分
- 缺少“进度条”的不能加分
- 缺少“参考资料”的不能加分
-
教材学习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一个问题加1分
-
代码调试中的问题和解决过程, 一个问题加1分
-
本周有效代码超过300分行的(加2分)
- 一周提交次数少于20次的不加分
-
其他加分:
- 周五前发博客的加1分
- 感想,体会不假大空的加1分
- 排版精美的加一分
- 进度条中记录学习时间与改进情况的加1分
- 有动手写新代码的加1分
- 课后选择题有验证的加1分
- 代码Commit Message规范的加1分
- 错题学习深入的加1分
-
扣分:
- 有抄袭的扣至0分
- 代码作弊的扣至0分
点评过的同学博客和代码
点评过的同学博客和代码
其他(感悟、思考等,可选)
- 前几章大量的敲代码工作让同学们的学习都留于形式,只想着完成作业而对代码的理解少之又少,感觉学好java的方法不是“敲”代码,而是“修改”代码,敲好代码以后如果不理解代码的能,可以通过修改代码来具体体会其真正含义。
- 进步来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大家不去主动思考,简单机械的完成作业,那学习便失去了意义。
学习进度条
代码行数(新增/累积) | 博客量(新增/累积) | 学习时间(新增/累积) | 重要成长 | |
---|---|---|---|---|
目标 | 5000行 | 30篇 | 400小时 | |
第一周 | 48/48 | 1/1 | 20/20 | |
第二周 | 98/146 | 1/2 | 30/50 | 学习java的基础语法 |
第三周 | 302/448 | 1/3 | 27/77 | 学习java对象及封装 |
第四周 | 1032/1480 | 1/4 | 36/113 | 学习了继承与多态的关系,以及接口的多态操作 |
第五周 | 609/2025 | 1/5 | 30/143 | 学习了异常处理和Map |
第六周 | 672/2697 | 1/6 | 30/173 | 学习了IO和线程 |
第七周 | 532/3229 | 1/7 | 27/200 | 对Lambda和Date的学习 |
第八周 | 359/3588 | 1/8 | 20/220 | 学习了NIO和通用API |
第九周 | 586/4174 | 1/9 | 20/240 | 学习了第十六十七十八章 |
第十周 | 821/4995 | 1/10 | 20/260 |
尝试一下记录「计划学习时间」和「实际学习时间」,到期末看看能不能改进自己的计划能力。这个工作学习中很重要,也很有用。
耗时估计的公式
:Y=X+X/N ,Y=X-X/N,训练次数多了,X、Y就接近了。
-
计划学习时间:35小时
-
实际学习时间:30小时
-
改进情况:
有空多看看现代软件工程课件 软件工程师能力自我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