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点
- 由相同类型的元素组合构成
- 元素有序排列,0为第一个元素下标
- 基本使用方法相同
区别
array声明时需要指定容量大小,而且无法修改
slice可通过append增加元素,当容量不够时,会自动扩容
array传递类型:值拷贝;slice传递类型:引用拷贝(有两种情况坑)
声明
var array名 [容量]元素类型
array名 :=[3]元素类型{元素1,元素2,元素3}
var slice名 []元素类型
slice名 := make([]类型,容量) //建议这样声明
slice名 := []元素类型{元素1,元素2,元素3}
// array或者slice声明后,各元素并不为空,而是该元素类型的 *零 *值
//array声明时还可以让编译器自动导入元素容量
array名 := [10]int{5:199, 8:200}
//多维array/slice
//由相同元素类型构成的array/slice 为元素构成的array结构
array名 := [3][2]int{{1,2},{3,5},{9,2}}
slice名 := [][]int{{1,2},{3,5},{9,2}}
//元素赋值
a[index] = 值
array/slice容量属性len/cap
- len
- len()方法获取array/slice的元素个数
- cap
- cap()方法获取array/slice的最大值可存储元素个数
根据开始我们说的array和slice特性
array: len和cap值时相等的
slice:初始化时,len和cap值是相等的,当append操作达到当前cap临界点时,cap值会增大
此时,len与cap的值是不相等的
array/slice遍历
- 方法一
for index, value := rang a{ fmt.Println(index, value) } - 方法二
for index := range a{ fmt.Println(a[index]) } - 方法三
//len()获取array元素数量 for i :=0; i<len(a); i++{ fmt.Println(a[i]) } - 多维遍历
b := [3][2]int{{1,2},{3,5},{9,2}} for index, value := range b{ for i, v := range value{ fmt.Println(index, i. v) } } - 切片操作
a := [5]int{10, 20, 30, 40, 50} //取出前三个元素, 坐标分别是 0, 1, 2 b := a[0:3] bb := a[:3] //取出第三个元素之后所有元素(包含第3个元素) c := a[2:] //取出第2, 3, 4 三个元素 d := a[1:4]
slice引⽤用传递的坑 分两种情况: 主slice⾃自动扩容之前 ⾃自动扩容之后
s1 := []int{1, 2}
s2 := s1
fmt.Println(s1[0])
fmt.Println(s2[0])
s1[0] = 100
fmt.Println(s1[0])
fmt.Println(s2[0])
temp := []int{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s1 = append(s1, temp...)
s1[0] = 1000
fmt.Println(s1[0])
fmt.Println(s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