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我的英语听力

    磨蹭了好久,还是写一写吧,虽然我的英语水平目前也不是很好。

    英语对于程序员来说,无论是从待遇,还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必须得过的槛。我重新开始拾起英语,就是进入程序员这一行之后,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5年多了。

    我在大学里过了6级,但和很多同龄人一样,靠的是阅读理解挣分,听力基本靠“蒙”,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毕业后打算出国留学,要考雅思,所以曾经下狠“心”(但不是狠功夫,呵呵),猛补听力和口语,但效果都不好。感觉真正有所突破,还是这几年。

    好了,直接所我的一些看法吧,更希望大家能给我也支支招,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一、听说和读写哪个更重要。我记得我们大学的时候(1998-2002年),对传统英语教育骂声一片,“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碰到一个老外,听不懂,说不出,失败呀!”。我也是其中振臂疾呼的愤青之一,呵呵。不过,现在看来,其实读写比听说用的地方多得多,书籍、文档、Email和IM,即使是telephone conference,也是有文本说明的。毕竟,英语,对我们而言,是一门“外语”。那我们还需不需要练听力和口语呢?这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和一个来自遥远异国他乡的人,面对面的交流,悦耳的语音,像流畅的旋律……。当然,除此之外,听和说,也能促进我们的读和写;而且,让我们能谋得一个更好的职位,毕竟,口语好的求职者,还是要少很多。(但这绝不意味着不会听和说,英语就白学了:读和写事实上是我们大多数时候使用英语的方式!)

    第二、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读是写的基础,听是说的基础。读写我就不浪费笔墨了,而听力的提高,是我们很多人长期的噩梦。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传统的精听泛听、逆向法、千万别学英语和天涯漏屋的“悉得”法(姑且如是称之吧);试过好几种资料:大学教材,中级/高级听力,疯狂英语,电影和VOA……。就这些说说我的看法吧。

    1、泛听的前提是精听。在这上面,我吃过大亏(可能也因人而异)。不知道你们看到过这种说法没有,“没事我就把耳机带着听,走路也听,吃饭也听,睡觉也听(睡前的效果还最好),开始什么也听不懂。但我还是接着听,就这样听呀听。结果有一天,忽然,我就发现,我居然发现,英语想流水一样飘过,我居然都能听懂啦!奇迹呀!”真的是奇迹,但这种奇迹从来没发生在我身上!?园子里有没有同学见证过这种奇迹?我从来没有。我支持逆向法,天涯漏屋也很明确的说了,“听不懂的声音就是噪音,就是无效输入,无效输入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但我很奇怪,《千万别学英语》居然说,一个不懂任何日语的人,就收听日语电视节目,这样看呀看呀看呀看,看了几个月,就“自然而然”的懂日语了?而我当年,居然就信了!

    泛听是最舒服的,舒服得完全可以做催眠特效药,是吧?多少个夜晚,我们在英语温柔的喃喃细语中入眠?但就我的经验来看,他的作用是很微小的,尤其是当我们收听的是我们几乎无法理解的节目,如VOA Standard(甚至VOA Special,哪怕全神贯注,我们有多少人能一篇听懂100%?更何况是在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而且,这样泛听,还很有可能,让我们习惯于注意力涣散,抱着有一天“顿悟”的空想,而一旦希望破灭,莫名的烦躁沮丧……

    对于泛听,我的理解:1、泛听意味着“大量”的听,要求我们听的量大;2、泛听训练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能力;所以,3、泛听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乱听”。所以,无论如何,泛听的结果必须是,最后,你是听懂了材料的,不要求100%,但80%,至少60%要吧?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很多老师前辈,都是说,泛听的难度不能太大,一定要大概能听懂的。

    但我以前的水平,VOA Special都听不懂(一遍,那时只能收广播),还到哪里去找更简单的听力材料呢?但现在,让我泛听,随便听点VOA,不管Standard还是Specail,我就比较舒服了,能听懂,不会打瞌睡;而且还能学到点东西,听不懂的词,查查词典,也能有个结果,这就很爽了。但走到这一步,一定要有精听的基础。逆向法绝对是精听的典型,强调“听写”,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这一条,概括起来说,就是,只有当你听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泛听才能起作用。起步阶段,精听是绝对的基础。

    2、首先听声音。这是《千万别学英语》给我最大的帮助(另外一个是使用英英词典)。如何有效的去精听?一句话过去了,我翻来覆去的听,就是听不清,听不懂,怎么办?这里,要区分“听不懂”和“听不清”,“听不懂”是可以理解的,但“听不清”呢?“听不懂”,指的是意思;“听不清”,指的是声音。这一句话的“声音”,你总该听“到”了的吧,那就把你听“到”的记下来。比如,“When it's very Dav mess”,“Dav mess”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但这个声音你可以先记下来,然后和原文对比,你就会回发现问题,可能是出现了弱读、连读;或者是你没有辨音正确,他实际上是  Defence,那你就知道了,你区分不了f和v,m和n等……然后下意识的训练改正。
     
    3、查词典和跟读。你听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你认为你听到的,是sink,但实际上,是think。凡是碰到这种情况,不要轻易放过。这就是逆向法不看脚本查词典的好处。查词典,一定程度上,能逼着你努力的去听清楚,听正确。如果你这时候,看了一下脚本,你就很可能就放过了这个“辨音”点。随着你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你可能就能根据上下文,自然的得出这里该是sink还是think的结论,但实际上,你还是不能区分th和s发音的区别,这就会导致你的发音出现问题。就像我是南方人,现在拼音打字都得开模糊音,分不清zh和z,这不影响我听懂普通话(尤其是在句子里),但会影响我的普通话发音。
    你发不出某个音,一定是你听不“到”或者分辨不出来这个音。很多人发不准v和w,th和s,其实就算他们分辨不出这些音的区别(你们可以做个试验看看)。一个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跟读对比。录下你的发音,和原声对比,很多时候,是能听出差别来的。

    4、不用强求英语思维。我们那时候,“英语思维”,是一个很时髦的说法。大概意思是说:说不出,听不懂的原因,就是你不具有“英语思维”,所以你听到的每个单词,都要把它转换成汉语,然后再组合成句子,要花多长时间呀?等你完成了这些,人家都不知道说到哪里去了……所以“不要在头脑里翻译,直接用英语思维”。我觉得,听不懂的原因是找到了的;但解决的方法“不要在头脑里翻译,直接用英语思维”,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商榷。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这样尝试,但效果很差。第一,不翻译,怎么能理解?有些简单的,可能可以,Good Morning, Execuse me。但一旦复杂了,“The President's announcement was not from page news in most British newspapers, but one that did cover the decision call it a gamble and retreat(d)”,怎么办?怎样又才可以算“英语思维”?怎样才能达到“英语思维”?“不翻译”就可以了么?我觉得不是,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无法“完全翻译”的,为了跟上说话者的节奏,我们自然的力图抓住说话者的意图,而忽略翻译的形式。如果你这做过翻译,你就会有这样的体会,这句话,我懂了他的意思;但让我把他翻译出来,还真得再仔细想想。但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定是汉语形式的,比如“总统”,“声明”,“报纸”等等,除非这里压根就没有,或者我根本就不知道“总统”这个汉语单词。这在我们的计算机专业里,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常说,team leader,谁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但要把他翻译成汉语,可能大家都得想一想。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完全的英语思维,没有极其特殊的环境(比如国外生活5年10年),其实是无法形成的。汉语已经烙入我们的灵魂,但这是我们的骄傲:汉语,美丽如斯!
    相信我,你听不懂,只是你不够熟练。并不是翻译得不够熟练,而是理解得不够熟练。如果要做到熟练的翻译,在理解的基础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更陡峭,更险峻,更辉煌。

    第三,平和的心态。

    一上大学,我的英语学习目标就是,风度翩翩的和老外侃大山,没事就弄两部原声英语大片看看,像听新闻联播一样听VOA……然后,我干过很多傻事,直接买了一本《红与黑》的原著抱着啃,准备一学期啃完它;大一寒假我就买了《乱世佳人》的DVD,计划一个寒假把它给“搞定”;抱着单词书(听说还有背词典的,那个佩服呀)一天几百个的狂背,还要按遗忘曲线复习;……唯一没干过的就是跑到公交车上吼“疯狂英语”,可能那时候我已经感觉靠“疯狂”学英语不靠谱。

    真正促使我反思的,是我老婆,她学日语的。绝对没有任何语言天赋:语文烂得一塌糊涂(可能我要去太高,呵呵),唱歌跑调跑到天上去了。更没有语言环境,日语绝对是上大学才开始认第一个字。没有任何特殊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完全是跟着课堂走,磁带是教材的配套,听广播是上到日语新闻这门课,老师要求听就听听,之后就没见她听过。一定要说一个什么方法,我说是“胆小法”。都大四了,一节课都还不敢翘,课前认真复习,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仅限于能交差,因为他们老师要“抽查”)。说白了,整个大学四年,就像读了“轻松版”的四年高中。结果日语一级考试成绩,分数那个高,全西南地区第7名。我当时都傻眼了,现实版的郭靖呀。
    但是她毕业后做口译,还是不行,被带了3、5个月,才慢慢上手的。现在,即使她完全胜任她的工作(日常的接待、洽谈、陪同翻译等),但看日语电影,听日语新闻,不看字幕,还是不行(至少不能一遍100%的听懂)。

    决心做程序员开始,我也同时重新拾起了我的英语。不过,这一次,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没有什么眼花缭乱的学习方法,就早晚上下班(共2小时)听听VOA吧。
    老老实实的从special开始,听了大概半年;然后开始standard,一直到现在。
    先整段新闻的听几遍;然后按句子或意群,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抠;然后对照脚本,找出没有听正确的地方,最后还要再听几遍。这样下来,一段3分半钟左右的新闻,最开始1-2天能听完一篇,现在慢慢的一天能听3-4篇。
    开始是很多单词看到都认识但就就没能听出来,这一般都是因为这个单词自己本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发音,或者自己的发音是错的;现在基本上听不懂的单词,自己也看不懂,就不认识。偶尔运气好,能根据发音查到单词,难的还是一些虚词,像区分and和in之类的,或者是几个虚词连在一起,as of it 之类的。
    不给自己压力,必须每天听完多少多少,如果哪一天有点厌烦了,我会停下来,在地铁里傻傻的发愣,但我不会一连好几天都不听。其实地铁里也没什么事做,而且有点好奇,昨天下到手机里的新闻里究竟说的是什么呀?到后来,听英语成了一种习惯,不听就不自在。
    我曾经试过每隔多久“复习”一下以前听过的东西,因为我发现,过一段时间再听以前的材料,当时没听懂的,哪怕看了脚本,现在还是很可能听不懂(呵呵,比较奇怪吧?)但后来,我觉得听已经知道了意思的新闻真的没什么意思,为了不破坏我愉快的情绪,算了,过去的就过去了……

    如果只和昨天比,前天比,上一周比,我完全不能感觉到我的进步,甚至有时觉得会有退步(因为突然发现,这一段新闻,我居然完全不知所云;而昨天那篇新闻,我两篇就听懂了大意呀?!)。但两年之后回头看看,收获还是沉甸甸的。

    我仍然不能像听新闻联播一样听VOA,津津有味的欣赏没有字幕的英语大片。但我完全能够在一个纯英文的环境中,胜任我的工作,完成老外组织的纯英语的培训,参加各种全球客户的电话会议,中午吃饭时和老外你一言我一句的瞎掰,结结巴巴,但仍然谈笑风生。

    我曾经复习4个月考过了司法资格考试,3个月考过软件设计师,但对于英语,我终于明白,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的坚持,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径。所以,在收获英语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淡定从容。
  • 相关阅读:
    【乱侃】How do they look them ?
    【softeware】Messy code,some bug of Youdao notebook in EN win7
    【随谈】designing the login page of our project
    【web】Ad in security code, making good use of resource
    SQL数据库内存设置篇
    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优化策略
    利用SQL未公开的存储过程实现分页
    sql语句总结
    sql中使用cmd命令注销登录用户
    SQLServer 分页存储过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reeflying/p/212235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