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7算法策略之递推法

    迭代算法

    迭代法(Iteration)也称“辗转法”,是一种不断用变量的旧值递推出新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迭代算法一般用于数值计算。迭代法应该是我们早已熟悉的算法策略,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所学的累加、累乘都是迭代算法策略的基础应用。

    利用迭代算法策略求解问题,设计工作主要有三步:

          1)确定迭代模型

          2)建立迭代关系式

          3)对迭代过程进行控制

    递推法

    【例1】兔子繁殖问题

    问题描述: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每月生一对小兔子。小兔子到第三个月又开始生下一代小兔子。假若兔子只生不死,一月份抱来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子,问一年中每个月各有多少对兔子。

    问题分析:因一对兔子从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每月生一对小兔子,则每月新下小兔子的对儿数(用斜体数字表示)显然由前两个月的小兔子的对儿数决定。则繁殖过程如下: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

               1     1     1+1=2  2+1=3  3+2=5   5+3=8  ……

    算法1:

    main( )
    { int i,a=1,b=1;
      print(a,b);
     for(i=1;i<=10;i++)
      { c=a+b;
        print (c);
        a=b;
        b=c;
       }
     }
    

      

    算法2:

                   表4-1  递推迭代表达式

    1   2    3      4      5     6      7     8    9

    a   b  c=a+b  a=b+c  b=a+c c=a+b  a=b+c b=a+c  ……

    由此归纳出可以用“c=a+b; a=b+c; b=c+a;”做循环“不变式”。

    算法2如下:

     main( )
    { int i,a=1,b=1;
      print(a,b);
      for(i=1; i<=4;i++)
       { c=a+b;    a=b+c;    b=c+a;   print(a,b,c);  }
       } 
    算法2,最后输出的并不是12项,而是2+3*4共14项。 
    

    算法3:

                  表4-2  递推迭代表达式

    1    2     3      4      5     6      7     8    9

    a    b   a=a+b  b=a+b  a=a+b  b=a+b  ……

     由此归纳出可以用“a=a+b; b=a+b;”做循环“不变式”,从而得到以下算法3:

    main( )
    { int i,a=1,b=1;
      print(a,b);
      for(i=1; i<=5;i++)
        { a=a+b;       b=a+b;      print(a,b);    }
    }
    

      

    【例2】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数学建模:辗转相除法是根据递推策略设计的。

    不妨设两个整数a>b且a除以b商x余c;则a-bx=c,不难看出a、b的最大公约数也是c的约数(一个数能整除等式左边就一定能整除等式的右边),则a、b的最大公约数与b、c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同样方法推出b、c的最大公约数与……,直到余数为0时,除数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算法设计:循环“不变式”第一次是求a、b相除的余数c,第二次还是求“a”“b” 相除的余数,经a=b,b=c操作,就实现了第二次还是求“a”“b” 相除的余数,这就找到了循环不变式。循环在余数c为0时结束。

    算法如下:

    main()
    { int a, b;
      input(a,b);
      if(b=0)  
         {print(“data error”);
           return;}
      else
       { c = a mod b;
         while c<>0
           { a=b;
             b=c;
             c=a mod b;}
        }  
      print(b);
    }
    

      

    倒推法

      所谓倒推法:是对某些特殊问题所采用的违反通常习惯的,从 后向前推解问题的方法。如下面的例题,因不同方面的需求而采用了倒推策略。

    例1在不知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经过从后向前递推,从而求解问题。即由结果倒过来推解它的前提条件。又如例2由于存储的要求,而必须从后向前进行推算。另外,在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或建立数学模型时,从前向后分析问题感到比较棘手,而采用倒推法(如例3),则问题容易理解和解决。下面分别看这几个例子:

    【例1】猴子吃桃问题

    一只小猴子摘了若干桃子,每天吃现有桃的一半多一个,

    到第10天时就只有一个桃子了,求原有多少个桃?

    数学模型:每天的桃子数为:a10=1, a9=(1+a10)*2, a8=(1+a9)*2,……a10=1,

    递推公式为:ai=(1+ai+1)*2  I = 9,8,7,6……1

    算法如下 :

        main( )
         { int i,s;
          s=1;
          for (i=9 ;i>=1;i=i-1)
          s=(s+1)*2
          print (s);
        }
    

      

    【例2】 输出如图4-1的杨辉三角形(限定用一个一维数组完成)。

    数学模型:上下层规律较明显,中间的数等于上行左上、右上两数之和。

    问题分析:题目中要求用一个一维数组即完成。数组空间一定是由下标从小到大利用的,这样其实杨辉三角形是按下图4-2形式存储的。若求n层,则数组最多存储n个数据。

                                     

    算法设计:

    A[1] = A[i]=1

    A[j] = A[j] + A[j-1]  j=i-1,i-2,……,2

    i行    i-1行   i-1行

    算法如下:

    main( )
      {int n,i,j,a[100];
    input(n); 
    print(“1”);   print(“换行符”);
    a[1]=a[2]=1;
    print(a[1],a[2]);  print(“换行符”);
    for (i=3;i<=n;i=i+1)
         {a[1]=a[i]=1;
          for (j=i-1,j>1,j=j-1) 
              a[j]=a[j]+a[j-1];
         for (j=1;j<=i;j=j+1)  print(a[j]);
        print(“换行符”);
          }
        }
    

      

    【例3】穿越沙漠问题

      用一辆吉普车穿越1000公里的沙漠。吉普车的总装油量为500加仑,耗油率为1加仑/公里。由于沙漠中没有油库,必须先用这辆车在沙漠中建立临时油库。该吉普车以最少的耗油量穿越沙漠,应在什么地方建油库,以及各处的贮油量。

    问题分析:

     1)先看一简单问题:有一位探险家用5天的时间徒步横穿A、B两村,两村间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如果一个人只能担负3天的食物和水,那么这个探险家至少雇几个人才能顺利通过沙漠。

    A城雇用一人与探险家同带3天食物同行一天,然后被雇人带一天食物返回,并留一天食物给探险家,这样探险家正好有3天的食物继续前行,并于第三天打电话雇B城人带3天食物出发,第四天会面他们会面,探险家得到一天的食物赴B城。如图4-3主要表示了被雇用二人的行程。

     2)贮油点问题要求要以最少的耗油量穿越沙漠,即到达终点时,沙漠中的各临时油库和车的装油量均为0。这样只能从终点开始向前倒着推解贮油点和贮油量。

     数学模型:根据耗油量最少目标的分析,下面从后向前分段讨论。

    第一段长度为500公里且第一个加油点贮油为500加仑。

    第二段中为了贮备油,吉普车在这段的行程必须有往返。下面讨论怎样走效率高:

    1)首先不计方向这段应走奇数次(保证最后向前走)。

    2)每次向前行进时吉普车是满载。

    3)要能贮存够下一加油点的贮油量,路上耗油又最少。

    ……

    下图是满足以上条件的最佳方案,此段共走3次:第一、二次来回耗油2/3贮油1/3,第三次耗油1/3贮油2/3,所以第二个加油点贮油为1000加仑。由于每公里耗油率为1加仑,则此段长度为500/3公里。

    第三段与第二段思路相同。下图是一最佳方案此段共走5次:第一、二次来回耗油2/5贮油3/5,第三、四次来回耗油2/5贮油3/5,第五次耗油1/5贮油4/5,第三个加油点贮油为1500加仑。此段长度为500/5。   ……

                                          500/5公里

                                               <———

                           500/3公里           ———>

                           <———             <———

         500公里   第一     ———>    第二    ———>    第三

     终点<——贮油点(500)<——贮油点(1000)<———贮油点(1500)……

    图4-4  贮油点及贮油量示意

    综上分析,从终点开始分别间隔 500,500/3,500/5,500/7,……(公里)设立贮油点,直到总距离超过1000公里。每个贮油点的油量为500,1000,1500,……。

      算法设计:由模型知道此问题并不必用倒推算法解决(只是分析过程用的是倒推法),只需通过累加算法就能解决。变量说明:dis表示距终点的距离,1000- dis则表示距起点的距离,k表示贮油点从后到前的序号。

    desert( )
    { int dis,k,oil,k;
      dis=500;k=1;oil=500;
      do{
       print(“storepoint”,k,”distance”,1000-dis,”oilquantity”,oil);
       k=k+1;
       dis=dis+500/(2*k-1);
       oil= 500*k;
       }while ( dis<1000)
       oil=500*(k-1)+(1000-dis)*( 2*k-1);    print(“storepoint”,k,”distance”,0,”oilquantity”,oil);
     }
    

      

    迭代法解方程

    迭代法解方程的实质是按照下列步骤构造一个序列x0,x1,…,xn,来逐步逼近方程f(x)=0的解:

       1)选取适当的初值x0

       2)确定迭代格式,即建立迭代关系,需要将方程f(x)=0改写为x=φ(x)的等价形式; a构造序列x0,x1,……,xn,即先求得x1=φ(x0),再求x2=φ(x1),……如此反复迭代,就得到一个数列x0,x1,……,xn,若这个数列收敛,即存在极值,且函数φ(x)连续,则很容易得到这个极限值,x*就是方程f(x)=0的根。

    【例1】迭代法求方程组根
    算法说明:方程组解的初值X=(x0,x1,…,xn-1),迭代关系方程组为:xi=gi(X)(i=0,1,…,n-1),w为解的精度,则算法如下:

     for (i=0;i<n;i++)
       x[i]=初始近似根;
      do {  k=k+1;
             for (i=0;i<n;i         y[i]=x[i];
             for (i=0;i<n;i++)       x[i]=gi(X);
            for (i=0;i<n;i++)   c=c+fabs(y[i]-x[i]);
          } while (c>w  and k<maxn );
       for (i=0;i<n;i++)
            print(i,“变量的近似根是”,x[i]);
      }
    

      

    【例2】牛顿迭代法

     牛顿迭代法又称为切线法,它比一般的迭代法有更高的收敛速度,如图4-5所示。首先, 选择一个接近函数f(x)零点的x0, 计算相应的f(x0)和切线斜率f‘(x0)(这里f ’表示函数f的导数)。然后我们计算穿过点(x0,f (x0))且斜率为f ‘(x0)的直线方程为:

     

    和x轴的交点的x坐标, 也就是求如下方程的解

     

    将新求得交点的x坐标命名为x1。如图4-5所示,通常x1会比x0更接近方程f(x) = 0的解。接下来用x1开始下一轮迭代 .

     

    迭代公式可化简为:

         此公式就是有名的牛顿迭代公式。已经证明, 如果f‘是连续的, 并且待求的零点x是孤立的, 那么在零点x周围存在一个区域, 只要初始值x0位于这个邻近区域内, 那么牛顿

    法必定收敛。

        下面给出用牛顿迭代法,求形如ax3+bx2+cx+d=0方程根的算法,系数a、b、c、d的值依次为1、2、3、4,由主函数输入。求x在1附近的一个实根。求出根后由主函数输出。

    main( )
    { float  a , b, c, d, fx;
      print("输入系数 a,b,c,d:");
      input(a,b,c,d);
      fx=f(a,b,c,d);
      printf("方程的根为:",fx);
    }
     float f(a,b,c,d)
    {
     float a,b,c,d;
    float x1=1 , x0, f0 , f1;
      do
       { x0=x1;
         f0=((a*x0+b)*x0+c)*x0+d;
         f1=(3*a*x0+2*b)*x0+c;
         x1=x0-f0/f1;
        } while(fabs(x1-x0)>=1e-4);
       return(x1);
     }
    

      

    【例3】二分法求解方程f(x)=0根 用二分法求解方程f(x)=0根的前提条件是:f(x)在求解的区间[a,b]上是连续的,且已知f(a)与f(b)异号,即 f(a)*f(b)<0。

        令[a0,b0]=[a,b],c0=(a0+b0)/2,若f(c0)=0,则c0为方程f(x)=0的根;否则,若f(a0)与f(c0)异号,即 f(a0)*f(c0)<0,则令[a1,b1]=[a0,c0];若f(b0)与f(c0)异号,即 f(b0)*f(c0)<0,则令[a1,b1]=[c0,b0]。

           依此做下去,当发现f(cn)=0时,或区间[an,bn]足够小,比如| an-bn |<0.0001时,就认为找到了方程的根。

        用二分法求一元非线性方程f(x)= x^3/2+2x^2-8=0(其中^表示幂运算)在区间[0,2]上的近似实根r,精确到0.0001.算法如下: 

    main( )
    { float x,x1=0,x2=2,f1,f2,f;
      print(“input a,b (f(a)*f(b)<0)”);  input(a,b);
      f1=x1*x1*x1/2+2*x1*x1-8; f2=x2*x2*x2/2+2*x2*x2-8;
      if(f1*f2>0)  { printf("No root");  return;}
     do
     { x=(x1+x2)/2;
       f=x*x*x/2+2*x*x-8;
     if(f=0) break;
     if(f1*f>0.0)  {x1=x; f1=x1*x1*x1/2+2*x1*x1-8;}
     else  x2=x;
    }while(fabs(f)>=1e-4);
    print("root=",x);  
    }
    

      

    设计算法求1-100中的数据i,i满足i,i+2.i+4,i+10均为素数

    int prime( int  n)
    {int  i;
     for (i=2;i<=n-1;i++)
        if(n%i==0)return  0;
    return  1;  
     }
    main( )
    {int  i;
     for (i=1;i<=100;i++)
      if(prime(i)&& prime(i+2)&& prime(i+4)&& prime(i+10))
           print(i);
    }
    

      

  • 相关阅读:
    属性注入(依赖注入)
    Spring之ioc
    Spring初始案例
    ::before和::after伪元素、:visited和:link、transform: scaleX(2);的使用
    给博客博文加上日期分类(set、map)
    Jquery父子选取心得
    先从css3开始拾起
    尝试博客文章一号
    Response.setContentType()
    pom配置详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d-luojialin/p/1038148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