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浏览器的垃圾回收机制

    一、垃圾回收概念

      我们在写 js 代码的时候,会频繁地操作数据。在一些数据不被需要的时候,它就是垃圾数据,垃圾数据占用的内存就应该被回收。

    二、变量的生命周期

      比如这么一段代码:

    let dog = new Object();
    let dog.a = new Array(1);
    • 当 JavaScript 执行这段代码的时候,会先在全局作用域中添加一个dog 属性,并在堆中创建了一个空对象,将该对象的地址指向了 dog
    • 随后又创建一个大小为 1 的数组,并将属性地址指向了 dog.a。此时的内存布局图如下所示:

      如果此时,我将另外一个对象赋给了 a 属性,代码如下所示:

    dog.a = new Object()

      此时的内存布局图:

      a 的指向改变了, 此时堆中的数组对象就成为了不被使用的数据,专业名词叫不可达的数据。

      这就是需要回收的垃圾数据。 

    三、垃圾回收算法

      可以将这个过程想象成从根溢出一个巨大的油漆桶,它从一个根节点出发将可到达的对象标记染色, 然后移除未标记的。

    第一步:标记空间中可达值

      V8 采用的是可达性 (reachability) 算法来判断堆中的对象应不应该被回收。

      这个算法的思路是这样的:

    • 从根节点(Root)出发,遍历所有的对象。
    • 可以遍历到的对象,是可达的(reachable)。
    • 没有被遍历到的对象,不可达的(unreachable)。

      在浏览器环境下,根节点有很多,主要包括这几种:

    • 全局变量 window,位于每个 iframe 中
    • 文档 DOM 树
    • 存放在栈上的变量
    • ...

      这些根节点不是垃圾,不可能被回收。

    第二步:回收「不可达」的值所占据的内存

      在所有的标记完成之后,统一清理内存中所有不可达的对象。

    第三步,做内存整理

    • 在频繁回收对象后,内存中就会存在大量不连续空间,专业名词叫内存碎片
    • 当内存中出现了大量的内存碎片,如果需要分配较大的连续内存时,就有可能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
    • 所以最后一步是整理内存碎片。(但这步其实是可选的,因为有的垃圾回收器不会产生内存碎片,比如副垃圾回收器)

    四、分代收集

      浏览器将数据分为两种,一种是临时对象,一种是长久对象。

      临时对象:

    • 大部分对象在内存中存活的时间很短。
    • 比如函数内部声明的变量,或者块级作用域中的变量。当函数或者代码块执行结束时,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就会被销毁。
    • 这类对象很快就变得不可访问,应该快点回收。

      长久对象:

    • 生命周期很长的对象,比如全局的 window、DOM、Web API 等等。
    • 这类对象可以慢点回收。

      这两种对象对应不同的回收策略,所以,V8 把堆分为新生代老生代两个区域, 新生代中存放临时对象,老生代中存放持久对象。

    并且让副垃圾回收器负责新生代的垃圾回收、主垃圾回收器负责老生代的垃圾回收。

    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效的垃圾回收啦。

    主垃圾回收器

      负责老生代的垃圾回收,有两个特点:

    1. 对象占用空间大。
    2. 对象存活时间长。

      它使用标记-清除的算法执行垃圾回收。

      1.首先是标记

    • 从一组根元素开始,递归遍历这组根元素。
    • 在这个遍历过程中,能到达的元素称为活动对象,没有到达的元素就可以判断为垃圾数据。

      2.然后是垃圾清除

      直接将标记为垃圾的数据清理掉。

      3.多次标记-清除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需要进行内存整理。

    副垃圾回收器

      负责新生代的垃圾回收,通常只支持 1~8 M 的容量。

      新生代被分为两个区域:一半是对象区域,一半是空闲区域。

      新加入的对象都被放入对象区域,等对象区域快满的时候,会执行一次垃圾清理。

      1.先给对象区域所有垃圾做标记。

      2.标记完成后,存活的对象被复制到空闲区域,并且将他们有序的排列一遍。

      副垃圾回收器没有碎片整理。因为空闲区域里此时是有序的,没有碎片,也就不需要整理了。

      3.复制完成后,对象区域会和空闲区域进行对调。将空闲区域中存活的对象放入对象区域里。

      这样,就完成了垃圾回收。

      因为副垃圾回收器操作比较频繁,所以为了执行效率,一般新生区的空间会被设置得比较小。

      一旦检测到空间装满了,就执行垃圾回收

    • 一句话总结分代回收就是:将堆分为新生代与老生代,多回收新生代,少回收老生代。
    • 这样就减少了每次需遍历的对象,从而减少每次垃圾回收的耗时。

     五、增量收集

      如果脚本中有许多对象,引擎一次性遍历整个对象,会造成一个长时间暂停。

      所以引擎将垃圾收集工作分成更小的块,每次处理一部分,多次处理。

      这样就解决了长时间停顿的问题。

    六、闲时收集

      垃圾收集器只会在 CPU 空闲时尝试运行,以减少可能对代码执行的影响。

    补充

    浏览器中不同类型变量的内存都是何时释放?

      Javascritp 中类型:值类型,引用类型。

      引用类型:

    • 在没有引用之后,通过 V8 自动回收。

      值类型:

    • 如果处于闭包的情况下,要等闭包没有引用才会被 V8 回收。
    • 非闭包的情况下,等待 V8 的新生代切换的时候回收。

    哪些情况会导致内存泄露?如何避免?

    内存泄露是指你用不到(访问不到)的变量,依然占居着内存空间,不能被再次利用起来。

      以 Vue 为例,通常有这些情况:

    •  监听在 window/body 等事件没有解绑
    • 绑在 EventBus 的事件没有解绑
    • Vuex 的 $storewatch 了之后没有 unwatch
    • 使用第三方库创建,没有调用正确的销毁函数

      解决办法:beforeDestroy 中及时销毁

    • 绑定了 DOM/BOM 对象中的事件 addEventListener ,removeEventListener
    • 观察者模式 $on$off处理。
    • 如果组件中使用了定时器,应销毁处理。
    • 如果在 mounted/created 钩子中使用了第三方库初始化,对应的销毁。
    • 使用弱引用 weakMapweakSet

    weakMap weakSet 

      在 ES6 中为我们新增了两个数据结构 WeakMap、WeakSet,就是为了解决内存泄漏的问题。

      它的键名所引用的对象都是弱引用,就是垃圾回收机制遍历的时候不考虑该引用。

      只要所引用的对象的其他引用都被清除,垃圾回收机制就会释放该对象所占用的内存。

      也就是说,一旦不再需要,WeakMap 里面的键名对象和所对应的键值对会自动消失,不用手动删除引用。

  • 相关阅读:
    剑指 Offer——13. 调整数组顺序使奇数位于偶数前面
    剑指 Offer——3. 从尾到头打印链表
    剑指 Offer——2. 替换空格
    剑指 Offer——1. 二维数组中的查找
    LeetCode 905. Sort Array By Parity 按奇偶校验排列数组
    LeetCode 448. Find All Numbers Disappeared in an Array找到所有数组中消失的元素
    SSH 代码笔记
    anaconda3安装caffe
    opencv多版本安装
    人脸文章与数据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g-qq/p/1386225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