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低耦合的理解与作用

    耦合度的概念

    耦合度是对模块(类)间关联程度的度量,可以用"联系"作同义词,"独立性"作反义词。

    耦合度分类(由高到低)

    (1)内容耦合。当一个模块直接修改或操作另一个模块的数据,或者直接转入另一个模块时,就发生了内容耦合。此时,被修改的模块完全依赖于修改它的模块。类与类之间直接调用或继承关系都是属于这种耦合。

    需完全避免内容耦合,重点在于不要在类内部直接操作另一个类的对象的数据成员,可以通过在操作类中增加一个函数接口向客户类提供服务来实现

    (2)公共耦合。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模块共同引用一个全局数据项就称为公共耦合。

    (3)控制耦合。一个模块在界面上传递一个信号(如开关值、标志量等)控制另一个模块,接收信号的模块的动作根据信号值进行调整,称为控制耦合。

    (4)标记耦合。模块间通过参数传递复杂的内部数据结构,称为标记耦合。此数据结构的变化将使相关的模块发生变化。

    (5)数据耦合。模块间通过参数传递基本类型的数据,称为数据耦合。

    (6)非直接耦合。模块间没有信息传递时,属于非直接耦合。


     

    1.    低耦合(Low Coupling)

    “低耦合”这个词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我们在看spring的书籍、MVC的数据、设计模 式的书籍,无处不提到“低耦合、高内聚”,它已经成为软件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那么什么是低耦合?耦合就是对某元素与其它元素之间的连接、感知和依赖的量 度。这里所说的元素,即可以是功能、对象(类),也可以指系统、子系统、模块。假如一个元素A去连接元素B,或者通过自己的方法可以感知B,或者当B不存 在的时候就不能正常工作,那么就说元素A与元素B耦合。耦合带来的问题是,当元素B发生变更或不存在时,都将影响元素A的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的可维护性和 易变更性。同时元素A只能工作于元素B存在的环境中,这也降低了元素A的可复用性。正因为耦合的种种弊端,我们在软件设计的时候努力追求“低耦合”。低耦 合就是要求在我们的软件系统中,某元素不要过度依赖于其它元素。请注意这里的“过度”二字。系统中低耦合不能过度,比如说我们设计一个类可以不与JDK耦 合,这可能吗?除非你不是设计的Java程序。再比如我设计了一个类,它不与我的系统中的任何类发生耦合。如果有这样一个类,那么它必然是低内聚(关于内 聚的问题我随后讨论)。耦合与内聚常常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最佳的方案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中间点。

    哪些是耦合呢?

    1.元素B是元素A的属性,或者元素A引用了元素B的实例(这包括元素A调用的某个方法,其参数中包含元素B)。

    2.元素A调用了元素B的方法。

    3.元素A直接或间接成为元素B的子类。

    4.元素A是接口B的实现。

    幸运的是,目前已经有大量的框架帮助我们降低我们系统的耦合度。比如,使用struts我们 可以应用MVC模型,使页面展现与业务逻辑分离,做到了页面展现与业务逻辑的低耦合。当我们的页面展现需要变更时,我们只需要修改我们的页面,而不影响我 们的业务逻辑;同样,我们的业务逻辑需要变更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修改我们的java程序,与我们的页面无关。使用spring我们运用IoC(反向控 制),降低了业务逻辑中各个类的相互依赖。假如类A因为需要功能F而调用类B,在通常的情况下类A需要引用类B,因而类A就依赖于类B了,也就是说当类B 不存在的时候类A就无法使用了。使用了IoC,类A调用的仅仅是实现了功能F的接口的某个类,这个类可能是类B,也可能是另一个类C,由spring的配 置文件来决定。这样,类A就不再依赖于类B了,耦合度降低,重用性提高了。使用hibernate则是使我们的业务逻辑与数据持久化分离,也就是与将数据 存储到数据库的操作分离。我们在业务逻辑中只需要将数据放到值对象中,然后交给hibernate,或者从hibernate那里得到值对象。至于用 Oracle、MySQL还是SQL Server,如何执行的操作,与我无关。

    但是,作为优秀的开发人员,仅仅依靠框架提供的降低软件耦合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我的经验,以下一些问题我们应当引起注意:

    1)   根据可能的变化设计软件

    我们采用职责驱动设计,设计中尽力做到“低耦合、高内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我们的软 件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没有变化我们当然就不用这么费劲了;但是如果有变化,我们希望通过以上的设计,使我们在适应或者更改这样的变化的时候,付出更小的 代价。这里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我们努力降低耦合的是那些可能发生变更的地方,因为降低耦合是有代价的,是以增加资源耗费和代码复杂度为代价的。 如果系统中某些元素不太可能变更,或者降低耦合所付出的代价太大,我们当然就应当选择耦合。有一次我试图将我的表现层不依赖于struts,但发现这样的 尝试代价太大而失去意义了。对于软件可能变更的部分,我们应当努力去降低耦合,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要求是,在软件设计的时候可以预判日后的变化。根据以往 的经验我认为,一个软件的业务逻辑和采用的技术框架往往是容易变化的2个方面。客户需求变更是我们软件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在RUP的开发过程中,为什么 需要将分析设计的过程分为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愚以为,从分析模型到设计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系统从满足直接的客户需求到优化系统结构、适应可预见的客户需 求变更的一个过程。这种客户需求的变更不仅仅指对一个客户需求的变更,更是指我们的软件从适应一个客户需求到适应更多客户需求的过程。另一个方面,现在技 术变更之快,EJB、hibernate、spring、ajax,一个一个的技术像走马灯一样从我们脑海中滑过,我们真不知道明天我在用什么。在这样的 情况下,适应变化就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2)   合理的职责划分

    合理的职责划分,让系统中的对象各司其职,不仅是提高内聚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耦 合。比如评审计划BUS、评审表BUS、评审报告BUS都需要通过评审计划DAO去查询一些评审计划的数据,如果它们都去直接调用评审计划DAO(如图 A),则评审计划BUS、评审表BUS、评审报告BUS三个对象都与评审计划DAO耦合,评审计划DAO一旦变更将与这三个对象都有关。在这个实例中,实 际上评审计划BUS是信息专家(关于信息专家模式我将在后面讨论),评审表BUS和评审报告BUS如果需要获得评审计划的数据,应当向评审计划BUS提出 需求,由评审计划BUS提供数据(如图B)。经过这样的调整,系统的耦合度就降低了。

    3)   使用接口而不是继承

    通过对耦合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继承就是一种耦合。如果子类A继承了父类B,不论是直接或 间接的继承,子类A都必将依赖父类B。子类A必须使用在存在父类B的环境中,父类B不存在子类A就不能使用,这样将影响子类A的可移植性。一旦父类B发生 任何变更,更改或去掉一个函数名,或者改变一个函数的参数,都将导致子类A不得不变更,甚至重写。假如父类B的子类数十上百个,甚至贯穿这个项目各个模 块,这样的变更是灾难性的。这种情况最典型的例子是我们现在使用hibernate和spring设计DAO对象的方式,具体的描述参见我写的《如何在 struts + spring + hibernate的框架下构建低耦合高内聚的软件结构》一文。

    参考文章

  • 相关阅读:
    打造基于CentOS7的xfce最简工作环境
    Linux下C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以及调试
    修正 XE6 TListView 上方 SearchBok 右边的清除钮显示
    TabControl 显示彩色的图示 (XE6 Firemonkey)
    TSwitch 中文简繁显示支持(XE6 Android)
    改变 TMemo 的背景颜色 (Firemonkey)
    修正 XE5 Android 键盘三个问题
    Delphi 收藏
    展示 Popup 的使用方法
    ListView 下拉更新 (支持 Androi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itnull/p/1034084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