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和声学基础——0、准备:音程循环

    和声学自学

      第一个寒假开始了,由于寒假延长,因此有了一些机会做一些学习的工作。之前预先演练了一下数学的预习,现在开始从头学习和声学。

    工具准备

    学习基础和声学主要用到:

      《图解和声·基础篇》叶小胖 From 豆瓣

      参考:[奥]勋伯格《和声学》、《和声的结构功能》上海音乐出版社

    (勋伯格认为没有天赋的人应该尽早完全放弃音乐学习,不过我只是学着玩,所以看到这些博客的朋友也玩着看就好......)

    主要工具:

      MuseScore

      Studio One 5

    (都可以找到免费正版)

      (廉价的)键盘乐器

    0、准备:音程循环

    一、半音阶循环

      在真正从头开始学习和声学之前,我们不妨从头开始学习一下基础的音程。

      物理学发展之后,人们发现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而八度音程实际上是发声频率翻倍造成的。在此基础之上,根据通用的十二平均律,一个八度音程被分为12等分。请注意由于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辨是对数形式的,所以实际上十二等分是对$[0,ln 2]$十二等分,也就是每个音的频率是其上一个音的$^{12} sqrt{2}$倍。

      物理上的解释令人困惑。人们常用的记法是字母:

    C — C#/Db — D — D#/Eb — E — F — F#/Gb — G — G#/Ab — A — A#/Bb — B — C

    请注意:

    1、两个音之间相隔的距离称为音程。其中音高较低的音称为根音,较高的称为冠音

    2、每两个字母之间频率翻$^{12} sqrt{2}$倍,这样的音程称为半音。#代表升号,即升高一个半音;b则是降号。从C开始以半音上升,最终又回到了C,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循环,这样就称为半音阶循环。既然生成了循环,大家不妨把这些字母按顺序画在一个圆周上,颇似一张钟表。

    3、有些音是等价的,譬如C#=Db,但是虽然音高相同,在某些时候它们的意义并不一定相同。

    4、由于很多音乐上的习惯都是来源于钢琴,而钢琴上CDEFGAB这七个音处于白键,貌似比黑键更重要,因此有了上面的记法、只有七个基本字母、“半音”这种称呼、甚至从C开始的习惯。但是12个音之间是没有重要性的大小关系的,以哪个音开始都能构成循环。同时,这也造成了这种记法有一些复杂的地方(比如各种升降号),大家如果不习惯,可以自己选择或创造一些喜欢的记法,但是本人的博客还是尽量采用这种国际通用的记法。

    5、形成了循环就表示音高之间不是绝对的,譬如C不一定低于D。本文下面的内容,音程X — Y中,X总是不高于Y的。

    二、音程表

      了解了音程,我们来了解度数。这依然是一个习惯的记法。

      度数的意义实际上是音程之间跨越的基本字母数。譬如一度:C — C。或者二度:C — Db 、C — D 、 C — D#。请注意升降号不影响度数。当然大家可能会发现C — D# 和 C — Eb 是一样的音程,但是它们的度数仍然是不同的。大家还可能发现同一个度数会有几种不同的音程。区分这些主要靠以下名字:大/M(Major)、小/m(minor)、纯/P(Perfect)、增/A(Augmented)、减/d(diminished)。譬如C — D#就是增二度,C — Eb是小三度。

    度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里具体的表格就不展示了,我主要想介绍我认为初学时利于记忆的方法:

    1、首先还是借助键盘比较容易。首先应该牢记存在纯音程的四个度:一度、四度、五度、八度。其他音程没有纯音程的说法,转而有大、小音程的说法。

    借助键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忆几个比较明白的度数:

    纯一度C — C、大二度C — D、大三度C — E、纯四度C — F、纯五度C — G、大六度C — A、大七度C — B、纯八度C — C

    可以看到都是钢琴上(以C开始)的白键之间的音程,而且都是纯音程或者大音程,比较好记。

    以此为基础推导,向上向下加减半音: 纯 加(减)一个半音成为 增(减); 大 减去一个半音成为 小 ;大 加一个半音、小 减去一个半音,各自成为 增、减。注意不存在减一度。

    2、实际上大小增减都是名字,我们在明白了怎么称呼它们之后,可以明白它们之间距离的本质,就是物理上的频率,音乐上就用半音表示。没有键盘的朋友可以尝试直接这样记忆。这里只说明以下半音距离:

    纯一度(0)、大二度(2)、大三度(4)、纯四度(5)、纯五度(7)、大六度(9)、大七度(11)、纯八度(12)

    然后通过上面说过的推导来记忆其它音程。

    这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应用上我们小学一年级就学过的20以内加减法。譬如由于:

    $3+4=7$

    我们就有:

    小三度 + 大三度 = 纯五度

    m3 + M3 = P5

    3、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在键盘上或者循环图上进行练习,直到熟悉。

     

     三、更多循环

      除了半音循环,我们还有以下几种循环:

    1、全音程循环。两个半音的音程就叫全音。由于:2是12的因数,所以全音程可以构成较短的循环,有以下两种:

    C — D — E — F#/Gb — G#/Ab — A#/Bb — C

    C#/Db — D#/Eb — F — G — A — B — C#/Db

    由于$frac{12}{2} = 6$,所以全音循环只有两种、每种经过六个音。如果画在之前提到过的表盘上,会发现这是两个六边形。

    2、小三度循环。三个半音就叫小三度(或者增二度)。由于:3是12的因数,所以小三度也可以构成较短的循环。容易发现只有三种:

    C — D#/Eb — F#/Gb — A — C

    C#/Db — E — G — A#/Bb — C#/Db

    D — F — G#/Ab — B — D

    到小三度大家会发现由于音数的减少,声音听上去有了一些关系。实际上三个小三度构成了称为减七和弦的和弦。至于为什么叫减七和弦之后再说。不过大家应该知道,虽然小三度循环只有三种,但是减七和弦并不只有三种。放在表盘上,小三度循环就是正方形。

    3、大三度循环。四个半音就叫大三度。同样,大三度循环只有四种:

    C — E — G#/Ab — C

    C#/Db — F — A — C#/Db

    D — F#/Gb — A#/Bb — D

    D#/Eb — G — B — D#/Eb

    大三度是大家更熟悉的音程。大三度的叠加也可以构成称为增三和弦的和弦。同样,虽然循环只有四种,但是增三和弦不只有四种。放在表盘上,大三度循环就成了正三角形。

    4、纯四度、纯五度循环。五个半音就叫纯四度、七个半音就叫纯五度。实际上由于5、7和12的互质关系,纯四度、纯五度循环会遍历十二个音,如同半音阶循环一样。下面给出纯四度和纯五度循环:

    C — F — A#/Bb — D#/Eb — G#/Ab — C#/Db — F#/Gb — B — E — A — D — G — C

    C — G — D — A — E — B — F#/Gb — C#/Db — G#/Ab — D#/Eb — A#/Bb — F — C

    大家可以发现,纯四度循环和纯五度循环是对称的关系,例如将纯四度循环反过来就变成了纯五度循环。这是由于纯四度和纯五度之间的转位关系。通俗点说就是$5+7=12$。由于纯四度和纯五度循环遍历12个音,实际上它们和半音阶循环是同构的。纯五度循环在半音阶表盘上构成一个十二芒星,如果我们按照纯五度循环的顺序把音排成另一个表盘,则半音阶循环也构成一个十二芒星。这里如果想解释得高深一点,《图解和声》推荐各位搜索十二阶循环群(反正我没有搜索......)。

    5、增四度/减五度循环。实际上这个音程由六个半音得到,也就是说12个音中两两互为循环,譬如C — F#/Gb,这里就不全部列出了。

    6、超过七个半音的音程构成的循环。由于上面提到过的转位关系,超过7个半音的循环将会和它们的转位音程循环形成同构关系。譬如小六度(8)循环和大三度(4)循环同构。下面就不详细介绍了。

     

    以上就是和声学需要的最基础的乐理。虽然我们提到了振动学、群论的有关知识,但是它们并不必需,最必须的就是记忆力和熟练度,以及20以内加法,完全不复杂。如果有朋友认为CDEFGAB太复杂了,完全可以通过合适自己的方式记忆。当然度数还是建议熟悉,因为这是目前的习惯记法。

  • 相关阅读:
    从csdn转移到博客园的一篇测试文章
    接口与抽象类的区别
    python网络爬虫进阶之HTTP原理,爬虫的基本原理,Cookies和代理介绍
    python验证码识别(2)极验滑动验证码识别
    VMWare虚拟机应用介绍
    Rpg maker mv角色扮演游戏制作大师简介
    python数据挖掘之数据探索第一篇
    python数据分析&挖掘,机器学习环境配置
    python爬取豆瓣视频信息代码
    python验证码处理(1)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lifuda/p/1432405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