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章能够明白:
1、知觉的产生过程以及影响知觉的因素
2、通过知觉检核方法避免误解他人的行为
3、利用枕头法提高同理心和认知复杂度
1. 摘要
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现实,对他人行为的误解可能造成彼此实际上和关系上的双重问题,本章帮助你处理因知觉差异而造成的沟通上的挑战,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受到自我概念的影响。
2. 知觉历程
分成四个步骤:选择、组织、诠释、协商。
2.1 选择
身边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处理的限度,所以需要先选择能给我们留下影响的信息
影响选择的因素有:刺激的强度、重复次数、反差、动机
2.2 组织
用有意义的方式组织选择出来的相关信息
2.2.1 知觉基模
每个人都有一套不同的方案来组织、分类归纳我们对于其他沟通者的印象
2.2.2 刻板印象
归纳失真便会沦为刻板印象
2.2.2.1 刻板印象的特征
- 通常以容易辨认的特征将人分类,比如看起来年龄大归纳为老者
- 将一组特征加诸某一类的绝大多数,甚至是全体成员,比如得出老人的听力都不太好的结论
- 将这组特征应用于该类群体的任何一个成员,比如对每一个老人说话都特别大声,怕他们听不清楚
2.2.2.2 消除刻板印象的方式
去除对他人的分类,把对方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
2.2.3 断句
用不同的方式排列我们与他人之间互动交流的信息
2.3 诠释
对组织好的知觉信息加以诠释,使之具有特定的意义
2.3.1 影响诠释的因素
交情深浅、个人经验、态度、信息、自我感念、关系的满意度、
对人类行为的假设(不同的信念假设将影响我们诠释别人行为的方式)、
期望(我们的期待决定了我么如何感知对方,以及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2.4 协商
对知觉信息进行诠释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沟通了,并通过分享叙事来跟别人协商信息。
3. 影响知觉的因素
3.1 获取信息的方式
我们只能理解我们所知道的事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到的新信息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原有的知觉。在男友家里看到的男友信息可能会让你觉得刷新了你对男友的认知。
3.2 生理因素
感官、心理挑战、年龄、健康与疲劳、饥饿、生理循环。
3.3 文化差异
每种文化都有不同的世界观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没有辨认出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和谐和不必要的误解。
3.4 社会角色
当某种不被质疑的角色确定下来之后,人们便倾向于用他们自己的观点来看世界,从而失去了体会其他人如何看这个世界的经历。
当社会成员都学习和接受了惯常的角色之后,他们倾向于将违反这些角色的行为视为不寻常甚至不符合社会期待的。
性别角色、职业角色、关系角色都是社会角色中的一种,都会影响知觉。
4. 知觉的常见倾向
4.1 归因
社会科学家用归因一词来描述我们解释行为的过程。
4.2 导致归因谬误的知觉倾向
对人严厉,对己仁慈:我们倾向于更宽容的条件裁断自己,当别人遭遇不幸时将问题归咎于对方的个人因素,而自己遭遇不幸时,将问题归咎于外在因素。
先入为主:留恋于第一印象给别人贴标签,并倾向于抓住这种观点不放。忠告:保持开放的心胸,当事实证明你错怪对方时,要愿意改变当初的判断。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推断别人的思考方式,但是别人的思考方式和感觉可能和我们的有区别。
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推断别人的思考方式,但是别人的思考方式和感觉可能和我们的有区别
被自己的期待影响:自己的期待往往会给事物添加期待 buf, 期待会影响我们看待别人的方式。
最明显的最有力:容易被显而易见的事件所影响。我们总选择环境中最明显的刺激因素,但是最明显的因素不一定是事件中唯一的或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先动手打人的不一定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另一个人也需要承担一半责任。
容易被显而易见的事件所影响。我们总选择环境中最明显的刺激因素,但是最明显的因素不一定是事件中唯一的或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先动手打人的不一定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另一个人也需要承担一半责任
5. 知觉检核
如果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了,恐怕会产生很多严重的误解,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动的原因草草下结论。知觉检核是帮助你准确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就是正确的,并且能够通过保留对方面子的方式来降低对方的防卫心。
5.1 知觉检核的要素步骤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比如:这几天你都没有笑容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比如:"是你遇到烦心事了吗?","还是你心神比较平静呢"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做澄清,比如:"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5.2 知觉检核的考量
完整性:有时知觉检核不需要囊括三个完整步骤也能生效,但是除非你能保证对方知道你描述的哪个行为,否则尽量带上第一个步骤,带上自己观察到的行为,让别人知道你推测的依据,否则容易让人觉得你妄下结论,莫名其妙。
非语言的一致性:言行一致,非语言行为也需要反映出你话中所表现的开发态度,控诉的语调或有敌意的姿态和要求澄清的真诚言辞相矛盾。
言行一致,非语言行为也需要反映出你话中所表现的开发态度,控诉的语调或有敌意的姿态和要求澄清的真诚言辞相矛盾。
文化支配:知觉检核这种直白的说话方式比较适合西欧的低语境文化,亚洲的高语境文化倾向于用不那么直接的方式了解彼此。
知觉检核这种直白的说话方式比较适合西欧的低语境文化,亚洲的高语境文化倾向于用不那么直接的方式了解彼此
保留颜面:知觉检核除了能澄清意义,还是一种能保留颜面的、比较不具威胁性地指出他们行为的方式。
6. 同理心、认知复杂度与沟通
通过同理心和认知复杂度可以在知觉检核第二步做出更准确的诠释。
6.1 同理心
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
6.1.1 同理心和同情心
同情心:用你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进而产生怜悯之心,为别人的遭遇感到快乐和痛苦。
同理心: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进而感同身受,和别人一起感受快乐和痛苦。
6.1.2 三种面向方式
观点采择:尝试暂时中断自己的论断,采用另一个人的观点。
情感面向:感受他们的恐惧、喜乐、伤心等感觉。
真诚地关心对方的福祉
6.2 认知复杂度
看待事物时,组织其架构的技巧称之为认知复杂度。用更多的方式去理解并解释他人的行为,你就更有可能从他人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从而可以避免让你反应过度或发生误解,而且增加了有建设性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
6.2.1 增强认知复杂度的方法——枕头法
问题就像枕头一样有四条边一个中心,每条边和中心分别代表了一个立场,逐一从五个不同的立场来看待同一个议题,每次都能看到有价值的见解。
立场一 我对你错:看到我们所持观点的优点。
立场二 你对我错:转换视角,尝试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合理性。
立场三 双方都对 / 双方都错:找到你和对方所持立场之间的共通之处,认识到这个议题不像最初看起来那样是一个全对或者全错的事件。
立场四 这个议题不重要:稍作思考,可能发现大部分议题并没有我们原先认为的那么重要。
立场五 上面四个立场都有道理:当你逐一从五个立场看过某个议题后,基本会有一些新的洞见。这些洞见未必能改变你的想法,甚至不能解决手头的问题,但是他们可以增加你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并因此改善你们之间的沟通气氛。
7. 总结
处理因知觉差异而造成的沟通上的挑战。
世上发生的事情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人所能理解的。我们靠着四步骤的过程为情境的信息赋予意义:从环境中选择某些刺激;将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式;依据个人经验、对人类行为的假设、期望、信息、自我概念等来形成我们的诠释;借由分享叙事来跟别人协商信息。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如何选择、组织、诠释和协商信息。其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样,生理因素如五官的机能、年龄、健康等也都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文化背景、社会角色、知觉倾向也会影响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要验证我们对别人行为的诠释是否正确,知觉检核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它并不假设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完整的知觉检核包括:描述对方的行为,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同理心是体会别人观点的一种能力。同理心与同情心不同,同理心是从对方的而非你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认知复杂度是指为了理解一个议题组织其架构的能力。枕头法是一种既可以增强同理心,又可以增强认知复杂度的方法,它包含从五个不同的立场来看待同一个议题。
源文: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欢迎关注公众号TestDevelop, 这里是一个互联网测试开发工程师的知识和经验分享小空间,分享各种测试开发技术知识、沟通技巧、职场感言。欢迎后续与我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