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DEX
建立索引(INDEX) 的目的: 加快查询速度。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常见的索引:顺序文件上的索引、B+树索引、散列(hash)索引、位图索引
1、建立索引
语句格式: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
表名:要建索引的基本表的名字
索引:可以建立在该表的一列或多列上,用逗号分隔
次序:指定索引值的排列次序,升序:ASC,降序:DESC。缺省值:ASC
UNIQUE:此索引的每一个索引值只对应唯一的数据记录,就是不存在重复值。
CLUSTER:表示建立聚簇索引
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Student,Course,SC三个表建立索引。Student表按学号升序建唯一索引,Course表按课程号升序建唯一索引,SC表按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Stusno ON Student(Sno);
CREATE UNIQUE INDEX Coucno ON Course(Cno);
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 ASC,Cno DESC);
2、修改索引
语句格式:
ALTER INDEX <旧索引名> RENAME TO <新索引名>
修改索引名
将SC表的SCno索引名改为SCSno
ALTER INDEX SCno RENAME TO SCSno;
3、删除索引
语句格式:
DROP INDEX <索引名>;
删除索引时,系统会从数据字典中删去有关该索引的描述。
数据字典 是RDBMS内部的一组系统表,它记录了数据库中所有定义信息,包括:关系模式定义、视图定义、索引定义、完整性约束定义、各类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权限、统计信息等。
RDBMS在执行SQL的数据定义时,实际上就是在更新数据字典表中的相应信息。
DROP INDEX Stusname;
二、INSERT(插入数据)
两种插入数据方式:
1、插入元组
2、插入子查询结果 (可以一次插入多个元组)
1、插入元组
语句格式:
INSERT
INTO <表名> [(<属性列1>[,<属性列2 >…)]
VALUES (<常量1> [,<常量2>]… );
实现将新元组插入指定表中
其中;
INTO子句
(1)指定要插入数据的表名及属性列
(2)属性列的顺序可与表定义中的顺序不一致
(3)没有指定属性列:表示要插入的是一条完整的元组,且属性列属性与表定义中的顺序一致
(4)指定部分属性列:插入的元组在其余属性列上取空值
VALUES子句 提供的值的个数和类型必须与INTO子句匹配
将一个新学生元组(学号:201215128;姓名:陈冬;性别:男;所在系:IS;年龄:18岁)插入到Student表中。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dept,Sage)
VALUES ('201215128','陈冬','男','IS',18);
插入一条选课记录( ‘200215128’,'1 ')
INSERT
INTO SC(Sno,Cno)
VALUES ('201215128 ',' 1 '
新纪录的Grade列会自动赋空值,或未指定属性列应按表定义的顺序插入
将学生张成民的信息插入到Student表中。(INTO 子句不写属性名的情况)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 ('201215126','张成民','男’,18,'CS');
三、SELECT (查询)
语句格式
SELECT [ALL|DISTINCT] <目标列表达式>[,<目标列表达式>] …
FROM <表名或视图名>[,<表名或视图名> ]…|(SELECT 语句)
[AS]<别名>
[ WHERE <条件表达式> ]
[ GROUP BY <列名1> [ HAVING <条件表达式> ] ]
[ ORDER BY <列名2> [ ASC|DESC ] ];
SELECT:指定要显示的属性列
FROM:指定查询对象(基本表或视图)
WHERE:指定查询条件
GROUP BY:对查询结果按指定列的值分组,该属性列值相等的元组为一个组。通常会在每组中作用聚集函数。
HAVING:只有满足指定条件的组才予以输出
ORDER BY:对查询结果表按指定列值的升序或降序排序
1、查询指定列(关系代数中的投影)
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选出所有属性列的方法:
在SELECT后面列出所有列名
用 *代表所有列名
SELECT Sno,Sname,Ssex,Sage,Sdept
FROM 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