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个项目负责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带领团队成员开发出“爆款”产品,你是倾向于定制严格的流程,还是定下目标,让团队成员们更自由地操作与发挥?
对创业公司来说,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必须遵循的“PRO-SS”法则,即兼顾过程(process)和进展(progress)。以往,“瀑布式”开发模式(即有明确的需求,做好规划,严格产出各种文档,按着流程依次进行)曾帮助许多公司成长为参天大树。如今,急速变化之下,各种流程文档正在成为电脑文件夹里的“古董”,花费大量时间、不断烧钱开发产品成为常态。如何摆脱困局,学会在执行中稳步推进,又能适应需求兼顾变化,或许创业者们该试试“敏捷开发”。
既满足客户需求,也为公司创造持久的发展动力—— “敏捷开发”作为灵活的产品开发过程控制法则、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或许可以助你熊掌与鱼兼得。
别不承认,创业团队大部分的早期决定都是错误的
创业者们必须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事实:在创业早期,大部分决定和假设都是错误的。
任何新产品都具有不确定性,没有一个产品团队可以完全预测用户的行为和反应,很多创业团队倾向在项目开始之前编写计划书,但其实这恰恰是对问题最缺乏了解的时候。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一套能够应对不确定性的流程,从产品、设计到工程一步一步试验,从而对客户的需求达成共识。
传统的瀑布式工作法制定了非常完备的流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但也正是这种“完美”成为了公司发展的阻力。凡事有度也许是一条最朴实也最普世的法则,即便是最专业的营养师也会告诉你,偶尔喝一杯或吃个甜甜圈有益身心健康,过分严苛地控制饮食可能会适得其反。创业亦是如此。
例如,用户调研是公司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但有时候,产品设计师已经对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那么这时用户访谈就不再是刚需。或者当公司需要用一个原型来验证用户假设时,基于实验的设计往往是最佳选择——“假设-概念化-制作”的环路模型不知道比传统的调研高到哪里去了。
另外,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必须要清楚:人都是有惰性的。天生的惯性思维会让团队自然而然的认为:既然已经有了计划,为什么还要怀疑?而这也成为了传统“瀑布模式”潜在的巨大隐患。用户调研只是N多例子中的一个,公司可能以各种方式受到流程的束缚。
因此,对任何可能将你束缚在早期决策中的流程,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极为必要。
想要“大跨步式”发展?没那么容易
与改良流程同样重要的是,如何防止进展失控。很多团队在发展初期都会经历增长瓶颈,大多数人都期待着“跨越式”拐点降临,但残酷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常见。在商业领域中,急于冲刺的团队屡见不鲜,比起获得突破,进展失控可能是大部分公司的常态,他们多半都在错误的道路上行进,最终无法掉头,不得不承认失败。
对于任何团队来说,目标和方向更多是创始人以及高层的事情,大部分执行者并不会费心去理解他们手上的工作到底意图何在、意义几何。因此,一旦方向错误,就会变成团队只是在消磨时间,生产一些让用户完全无感的产品。一味在无用的东西上烧钱,只会让用户以及投资人丧失信心。
作为创业公司,保持随机而变的灵活性是成功必须的素质之一。对那些在互联网行业打拼的玩家而言,敏捷开发是不二之选。
如何“不疾而速”,或许可以试试“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源自软件领域,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小步快跑的开发方式。2001年,17个软件工程师在美国犹他州瓦萨奇山达成了共识,这一套产品开发模式,成为了诸多科技巨头屡试不爽的成功法则,也就是后来广泛流传的《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与“瀑布模式”不同,“敏捷开发”的核心思想是不拘泥于固有的方法和流程,精准应对需求的变化。敏捷不仅仅是快速,更意味着轻量级与高效。
有关敏捷管理的文章通常会列举“持续创新”、“迭代式开发”、“滚动式规划”、“非确定性方法”或“适应性项目生命周期”等对外行人十分不友好的术语。因此,企业家Neil Patel提出是四个可操作的Tips,帮助创始人实现敏捷管理的成效。
1. 先定一个小目标
敏捷管理坚持在完成大型项目时进行递增迭代。用简单的话来说,别想一口吃成胖子,慢慢来,不疾而速。
从目标设置的角度来看,这种渐进式的方法意义非凡。根据“SMART”目标设定方法,目标应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相关(relevant),有时限(time-based)。微小、确定且具有可行性的目标是敏捷管理方法的精髓。
2. 别拖延,在DDL之前做出一些成果
敏捷管理中有一个称为“迭代过程”的步骤,这意味着每个项目都有一个严格的截止日期。
当DDL到来时,看看自己做了什么。这可能会令人感到尴尬甚至可怕,但有总比没有强。哪怕只是一点微小成果,也可以据此做出改变、提供反馈。
“启动”(start up)是初创公司的目标,所以务必拿出成果。它并不需要成为最终产品,客户也不会看到,但重要的是,你创造了一些东西,并由此开始不断改进升级。
3. 迅速做出改变
创业公司是滋生变化的温床。一旦发生变化,项目可能会终止,资金可能会枯竭,办公室可能不复存在。同时,如果没有变化,公司就不能实现增长。这就是敏捷方法之所以有效的原因——在变化面前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对决策者提出了两个要求。首先,TA必须在场并参与实际的开发过程。其次,TA必须做出快速决策。即便是错误的决定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它同样有助于项目的推进。
4. 用每日站会代替例会
站会通常在每天工作开始时举行,最多只有15分钟。大家站着而不就坐,每个人轮流说明TA当天的工作进度,实际上也是向团队的其他成员承诺当天的目标和成果。
一方面,站会强调语言沟通,人人都要发言,因此是信息同步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敏捷开发依赖于开发团队的自组织特性,而自组织团队依赖于对团队承诺的遵守和维护,每日站会是加强团队承诺的关键。最终目标则是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运行,同时避免了冗长例会的琐碎和无聊。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健康的管理不是塑造仪式感,而是让每一个人(从创始人到实习生)都能意识到不确定性并努力减少它。敏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传统项目计划的理解,并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要知道,创业若想实现最终成功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变化不断学习,而最有价值的学习是通过研究、传播和反馈来减少不确定性。
同时,还要清楚的是:所谓敏捷并非一种玄而又玄的口号和主义,而是一种化繁为简、积极应对变化的思维状态,依然需要与科学的流程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