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ocker端口映射及创建镜像演示(二)

    Docker暴露容器方法

    第一种: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映射成宿主机中的一个随机端口

    第二种: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映射成宿主机中的一个端口

    第三种: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映射成宿主机中的一个特定网卡上的随机端口

    第四种: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映射成宿主机中的一个特定网卡上的一个端口

    【使用多次-p选项可以实现暴露多个端口】

    Docker端口映射的四种方法使用演示

    第一种: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映射成宿主机中的一个随机端口

    下面的操作确保虚拟机是在桥接模式

    第一步:下载httpd镜像

    [root@ken ~]# docker pull httpd
    [root@ken ~]# docker image l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httpd               latest              2a51bb06dc8b        12 days ago         132MB
    redis               latest              55cb7014c24f        5 months ago        83.4MB

    第二步:启动httpd容器

    –name: 指定容器名

    -d: 后台运行

    -P: 大写的P,映射随机端口(暴露容器内所有端口,映射到宿主机的随机端口)

    –rm: 表示退出容器时删除容器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run --name httpd1 -d -P --rm  httpd

    第三步:查看端口

    可以发现容器内的80端口被指向了宿主机的32768端口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ps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b02a0dd47b7b        httpd               "httpd-foreground"   25 seconds ago      Up 20 seconds       0.0.0.0:32768->80/tcp   httpd1

    查看宿主机是否有32768端口

    [root@ken ~]# ss -tnl | grep 32768
    LISTEN     0      1024        :::32768                   :::*

    第四步:访问

    输入宿主机的IP地址加映射的端口号

    通过以上的方法就可以实现外部主机访问一个容器了。

     第二种: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映射成宿主机中的一个端口

    第一步:启动httpd容器

    –name:指定容器名称

    -d:后台运行

    -p:小写的p指定端口,123为宿主机端口,80为容器的端口

    –rm:退出容器及删除容器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run --name httpd2 -d -p 1234:80 --rm httpd

    第二步:查看端口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ps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e083fd2915a7        httpd               "httpd-foreground"   About a minute ago   Up About a minute   0.0.0.0:1234->80/tcp   httpd2
    [root@ken ~]# ss -tnl | grep 1234
    LISTEN     0      1024        :::1234                    :::*
     

    第三步:访问

    输入宿主机IP地址和设置的端口即可访问

    第三种: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映射成宿主机中的一个特定网卡上的随机端口

    第一步:启动httpd容器

    指定特定的网卡需要使用小p 后面加上 网卡ip::容器端口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run --name httpd3 -d -p 10.220.5.13::80 --rm httpd

    第二步:查看端口

    可以看到下面生成了一个随机端口32768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ps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63060c0e83f0        httpd               "httpd-foreground"   7 seconds ago       Up 5 seconds        10.220.5.13:32768->80/tcp   httpd3
    [root@ken ~]# ss -tnl | grep 32768
    LISTEN     0      1024   10.220.5.13:32768                    *:*
     

    第三步:访问

    使用生成的随机端口加上IP 地址即可进行容器的访问

    第四种:将容器中的一个端口映射成宿主机中的一个特定网卡上的一个端口

    第一步:启动容器

    指定特定的网卡需要使用小p 后面加上 网卡ip:宿主机端口:容器端口

    这里我指定了使用宿主机的8080端口进行容器端口的映射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run --name httpd3 -d -p 10.220.5.13:8080:80 --rm httpd

    第二步:查看端口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ps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2a30717c6df7        httpd               "httpd-foreground"   57 seconds ago      Up 56 seconds       10.220.5.13:8080->80/tcp   httpd3
    [root@ken ~]# ss -tnl | grep 8080
    LISTEN     0      1024   10.220.5.13:8080                     *:*
     

    第三步:浏览器访问

    只要输入ip:端口即可进行访问

    如果想要暴露一个容器内的多个端口可以使用多个-p

    创建自己的镜像仓库

    需要在阿里云创建镜像仓库

    控制台–》镜像仓库

    第一步:创建镜像仓库

    点击创建镜像仓库

    第二步:填写你的注册信息

    第三步:点击本地仓库

    第四步:如下就创建好了一个自己的镜像仓库

    往阿里云仓库推送和拉取镜像:

    1. 登录阿里云Docker Registry

    $ sudo docker login --username=kenkendyg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

    用于登录的用户名为阿里云账号全名,密码为开通服务时设置的密码。

    您可以在产品控制台首页修改登录密码。

    2. 从Registry中拉取镜像

    $ sudo docker pull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kenken/myself:[镜像版本号]

    3. 将镜像推送到Registry

    $ sudo docker login --username=kenkendyg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 sudo docker tag [ImageId]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kenken/myself:[镜像版本号]$ sudo docker push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kenken/myself:[镜像版本号]

    请根据实际镜像信息替换示例中的[ImageId]和[镜像版本号]参数。

    基于容器创建镜像

    获取使用帮助

    commit用来基于一个现有容器来创建镜像

    [root@ken ~]# docker commit --help
    
    Usage:    docker commit [OPTIONS] CONTAINER [REPOSITORY[:TAG]]
    
    Create a new image from a container's changes

    参数详解

      -a,           作者信息 (e.g., "John Hannibal Smith <hannibal@a-team.com>")
      -c,           将Dockerfile指令应用于创建的映像 (default [])-m, --message string   
      -m            提交信息
      -p,           提交时暂停容器 (default true)

    第一步:启动容器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run -it --name busybox1 busybox

    第二步:创建则是页面

    [root@ken ~]# docker container exec -it busybox1 /bin/sh
    / # mkdir /data
    / # echo "test for my image">/data/index.html
    / # httpd -h /data
    / #

    第三步:基于容器创建镜像

    [root@ken ~]# docker commit -a "ken" -p -c "CMD ["/bin/httpd","-f","-h","/data"]" busybox1 kenken/httpd1
    sha256:29846cdbd83478bc9469b6ad25e76851655072bca6c984eeffedb52a8c8b91c0

    第四步:查看镜像

    可以看到第一个就是刚才创建的镜像

     
    [root@ken ~]# docker image l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kenken/httpd1       latest              29846cdbd834        23 seconds ago      1.15 MB
    docker.io/nginx     latest              568c4670fa80        16 hours ago        109 MB
    docker.io/redis     latest              c188f257942c        12 days ago         94.9 MB
    docker.io/httpd     latest              2a51bb06dc8b        12 days ago         132 MB
    docker.io/busybox   latest              59788edf1f3e        8 weeks ago         1.15 MB
     

    第五步:往阿里云推送

    首先需要登录阿里云

    输入的密码是注册的阿里云账号的密码

    [root@ken ~]# docker login --username=kenkendyg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
    Password: 
    Login Succeeded

    第六步:给制作好的镜像打一个标签

    29846cdbd834是你的镜像的ID
    [root@ken ~]# docker tag 29846cdbd834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kenken/httpd:v1

    第七步:推送镜像

    [root@ken ~]# docker push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kenken/httpd:v1
    The push refers to a repository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kenken/httpd]
    b4a60ebae046: Pushed 
    8a788232037e: Pushed 
    v1: digest: sha256:88008e08275bc85dbbef8f770d66cdec5cf96e86e4ad5e2a38c5b5a8c1b2e57f size: 734

    第八步:在阿里云查看

    首先点击管理

    点击镜像 版本即可查看

    第九步:拉取阿里云镜像到本地

    拉取镜像需要在另一台主机上面登录阿里云

     
    [root@ken ~]#  docker login --username=kenkendyg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
    Password: 
    Login Succeeded
    [root@ken ~]# docker pull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kenken/httpd:v1
    v1: Pulling from kenken/httpd
    90e01955edcd: Already exists 
    3d5cd4fa148f: Pull complete 
    Digest: sha256:88008e08275bc85dbbef8f770d66cdec5cf96e86e4ad5e2a38c5b5a8c1b2e57f
    Status: Downloaded newer image for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kenken/httpd:v1
    [root@ken ~]# docker image l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kenken/httpd   v1                  29846cdbd834        17 minutes ago      1.15MB
    nginx                                           latest              568c4670fa80        17 hours ago        109MB
    httpd                                           latest              2a51bb06dc8b        12 days ago         132MB
    busybox                                         latest              59788edf1f3e        8 weeks ago         1.15MB
    redis                                           latest              55cb7014c24f        5 months ago        83.4MB
     

    实现容器的底层技术

    为了更好地理解容器的特性,我们将讨论容器的底层实现技术。
    cgroup 和 namespace 是最重要的两种技术。cgroup 实现资源限额, namespace 实现资源隔离。

     

    cgroup

    cgroup 全称 Control Group。Linux 操作系统通过 cgroup 可以设置进程使用 CPU、内存 和 IO 资源的限额。

    cgroup 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在 /sys/fs/cgroup 中找到它。还是用例子来说明,启动一个容器,设置内存为512M

    在 /sys/fs/cgroup/memory/docker 目录中,Linux 会为每个容器创建一个 cgroup 目录,以容器长ID 命名:

    对内存使用限制

    Docker 可以通过 -c 或 –cpu-shares 设置容器使用 CPU 的权重。如果不指定,默认值为 1024。

    与内存限额不同,通过 -c 设置的 cpu share 并不是 CPU 资源的绝对数量,而是一个相对的权重值。某个容器最终能分配到的 CPU 资源取决于它的 cpu share 占所有容器 cpu share 总和的比例

    换句话说:通过 cpu share 可以设置容器使用 CPU 的优先级。

    比如在 host 中启动了两个容器:

    docker run –name “containerA” -c 1024 httpd

    docker run –name “containerB” -c 512 httpd

    containerA 的 cpu share 1024,是 containerB 的两倍。当两个容器都需要 CPU 资源时,containerA 可以得到的 CPU 是 containerB 的两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按权重分配 CPU 只会发生在 CPU 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果 containerA 处于空闲状态,这时,为了充分利用 CPU 资源,container_B 也可以分配到全部可用的 CPU。

    可以在这里找到设置的cpu

    [root@ken1 ~]# cat /sys/fs/cgroup/cpu/docker/a1f00b2682796ec9d0c64c8356645ecaeba95c622b4d306124c01d17fd9e5829/cpu.shares 
    512
    

    namespace

    在每个容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文件系统,网卡等资源,这些资源看上去是容器自己的。拿网卡来说,每个容器都会认为自己有一块独立的网卡,即使 host 上只有一块物理网卡。这种方式非常好,它使得容器更像一个独立的计算机。

    Linux 实现这种方式的技术是 namespace。namespace 管理着 host 中全局唯一的资源,并可以让每个容器都觉得只有自己在使用它。换句话说,namespace 实现了容器间资源的隔离

    Linux 使用了六种 namespace,分别对应六种资源:Mount、UTS、IPC、PID、Network 和 User,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Mount namespace

    Mount namespace 让容器看上去拥有整个文件系统。

    容器有自己的 / 目录,可以执行 mount 和 umount 命令。当然我们知道这些操作只在当前容器中生效,不会影响到 host 和其他容器。

    UTS namespace

    简单的说,UTS namespace 让容器有自己的 hostname。 默认情况下,容器的 hostname 是它的短ID,可以通过 -h 或 --hostname 参数设置。

    IPC namespace

    IPC namespace 让容器拥有自己的共享内存和信号量(semaphore)来实现进程间通信,而不会与 host 和其他容器的 IPC 混在一起。

    PID namespace

    容器在 host 中以进程的形式运行。容器内进程的 PID 不同于 host 中对应进程的 PID,容器中 PID=1 的进程当然也不是 host 的systemd进程。也就是说:容器拥有自己独立的一套 PID,这就是 PID namespace 提供的功能。

    Network namespace

    Network namespace 让容器拥有自己独立的网卡、IP、路由等资源。

    User namespace

    User namespace 让容器能够管理自己的用户,host 不能看到容器中创建的用户。

     
     

    Continue Reading

  • 相关阅读:
    HDU 6182 A Math Problem 水题
    HDU 6186 CS Course 位运算 思维
    HDU 6188 Duizi and Shunzi 贪心 思维
    HDU 2824 The Euler function 欧拉函数
    HDU 3037 Saving Beans 多重集合的结合 lucas定理
    HDU 3923 Invoker Polya定理
    FZU 2282 Wand 组合数学 错排公式
    HDU 1452 Happy 2004 数论
    HDU 5778 abs 数论
    欧拉回路【判断连通+度数为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peng/p/1138822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