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总结“异步复位,同步释放”

      复位的功能是很有必要的,让一切正在处于工作状态的器件的状态恢复到初始态,可以起到重新开始工作的作用。复位有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两种常见方式。

      先说一下按键复位

      一开始,我们在设计按键复位的逻辑功能时,第一反应就是利用D触发器的异步清零端(clr端),这种方式称为异步复位,代码和RTL图如下:

    1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2 begin
    3     if(rst_n == 1'b0)
    4         q <= 1'b0;
    5     else
    6         q <= 1'b1;
    7 end                                                                    

     

      

      采取异步复位的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资源,直接使用寄存器自带的异步清零端即可。缺点是存在亚稳态状态。

      1. 当clk上升沿到来时,rst_n正好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处于复位状态),这时rst_n具有优先级,寄存器直接进行初始态。

      2. 当clk上升沿到来时,rst_n正好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处于置位状态),这时寄存器是认为rst_n为1,锁存此刻的值a,输出前一个时钟周期的b呢,还是认为rst_n为0,该开始初始化了呢(打架了,造成了亚稳态)

      那这种方式存在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同步复位的方式,代码和RTL图如下:

      

    1 always@(posedge clk)
    2 begin
    3     if(rst_n == 1'b0)
    4         q <= 1'b0;
    5     else
    6         q <= 1'b1;
    7 end

      

      1. 当clk上升沿到来时,rst_n正好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处于复位状态),此刻寄存器仅受clk的控制,认为采样到的是rst_n的高电平,继续输出已存数值,下一个时钟周期才认为rst_n是低电平,进行初始化。

      2. 当clk上升沿到来时,rst_n正好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处于置位状态),此刻寄存器仅受clk的控制,认为采样到的是rst_n的低电平,继续初始化,下一个时钟周期才认为rst_n是高电平,输出响应的值。

       但是采取同步复位的方式的虽然能减小亚稳态的发生,但是需要额外的资源。

      异步复位和同步复位都有优缺点,将两者相互结合,互补一下,便出现了“异步复位,同步释放”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两者的不足。代码和RTL图如下: 

     1 module sys_ctrl(
     2     input                clk,
     3     input         rst_n,
     4     output    reg    sys_rst_n
     5 );
     6 
     7 reg    rst_1;
     8 
     9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10 begin
    11     if(!rst_n == 1'b0)
    12         rst_1 <= 1'b0;
    13     else
    14         rst_1 <= 1'b1;
    15 end
    16 
    17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18 begin
    19     if(rst_n == 1'b0)
    20         sys_rst_n <= 1'b0;
    21     else
    22         sys_rst_n <= rst_1;
    23 end
    24 
    25 
    26 endmodule    

      

      这样就既利用了异步复位的清零端进行复位,不需要额外开支资源,又利用了同步复位的释放优点,将异步复位的释放电平延迟1个时钟周期,然后再将延迟后的释放电平信号作为系统复位信号,避免了释放时亚稳态的发生。

      下面说一下上电复位

      系统在每次上电复位初始化时,需要消耗很多方面的时间,大体如下:

      1. 电源等芯片的转换时间

      2. FPGA的启动到稳定的时间

      3. 外围电路的启动时间

      所以,为了保证FPGA上电复位后更加的稳定,可以在上电开始后,进行一定的延迟时间来保证FPGA可以达到稳定的状态。综合以上代码如下:

      

     1 module test(
     2     input      clk,
     3     input      rst_n,
     4     output reg   sys_rst_n
     5 );
     6 
     7 parameter    RST_TIME = 24'd2_500_000;                //50ms
     8 
     9 reg        rst_1;
    10 reg    [23:0]  cnt_rst;
    11 
    12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13 begin
    14     if(rst_n == 1'b0)
    15         cnt_rst <= 24'd0;
    16     else
    17         if(cnt_rst < RST_TIME)
    18             cnt_rst <= cnt_rst +1'b1;                    
    19         else
    20             cnt_rst <= cnt_rst;
    21 end
    22 
    23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24 begin
    25     if(rst_n == 1'b0)begin
    26         rst_1 <= 1'b0;
    27         sys_rst_n <= 1'b0;
    28     end
    29     else begin
    30         if(cnt_rst == RST_TIME)begin
    31             rst_1 <= 1'b1;
    32             sys_rst_n <= rst_1;
    33         end
    34         else begin
    35             rst_1 <= 1'b0;
    36             sys_rst_n <= 1'b0;
    37         end
    38     end
    39 end
    40 
    41 endmodule

      

     

  • 相关阅读:
    hdu 3714 Error Curves(三分)
    hdu 4717 The Moving Points(第一个三分题)
    hdu 4722 Good Numbers(规律题)
    分布式平台基础算法浅析
    Linux下通过管道杀死所有与tomcat相关的进程
    实习番外篇:解决C语言使用Makefile无法实现更好的持续集成问题
    SHELL脚本之awk妙用
    如何在CentOS7上安装Python3及对应问题
    欧拉定理和费马小定理
    最大公约和最小公倍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ayer/p/1234391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