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目标检测】Faster RCNN算法详解

    本文是继RCNN[1],fast RCNN[2]之后,目标检测界的领军人物Ross Girshick团队在2015年的又一力作。简单网络目标检测速度达到17fps,在PASCAL VOC上准确率为59.9%;复杂网络达到5fps,准确率78.8%。

    作者在github上给出了基于matlabpython的源码。对Region CNN算法不了解的同学,请先参看这两篇文章:《RCNN算法详解》《fast RCNN算法详解》

    思想

    从RCNN到fast RCNN,再到本文的faster RCNN,目标检测的四个基本步骤(候选区域生成,特征提取,分类,位置精修)终于被统一到一个深度网络框架之内。所有计算没有重复,完全在GPU中完成,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这里写图片描述

    faster RCNN可以简单地看做“区域生成网络+fast RCNN“的系统,用区域生成网络代替fast RCNN中的Selective Search方法。本篇论文着重解决了这个系统中的三个问题: 
    1. 如何设计区域生成网络 
    2. 如何训练区域生成网络 
    3. 如何让区域生成网络和fast RCNN网络共享特征提取网络

    区域生成网络:结构

    基本设想是:在提取好的特征图上,对所有可能的候选框进行判别。由于后续还有位置精修步骤,所以候选框实际比较稀疏。 
    这里写图片描述

    特征提取

    原始特征提取(上图灰色方框)包含若干层conv+relu,直接套用ImageNet上常见的分类网络即可。本文试验了两种网络:5层的ZF[3],16层的VGG-16[4],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额外添加一个conv+relu层,输出51*39*256维特征(feature)。

    候选区域(anchor)

    特征可以看做一个尺度51*39的256通道图像,对于该图像的每一个位置,考虑9个可能的候选窗口:三种面积{1282,2562,5122}×{1282,2562,5122}×三种比例{1:1,1:2,2:1}{1:1,1:2,2:1}。这些候选窗口称为anchors。下图示出51*39个anchor中心,以及9种anchor示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整个faster RCNN算法中,有三种尺度。 
    原图尺度:原始输入的大小。不受任何限制,不影响性能。 
    归一化尺度:输入特征提取网络的大小,在测试时设置,源码中opts.test_scale=600。anchor在这个尺度上设定。这个参数和anchor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想要检测的目标范围。 
    网络输入尺度:输入特征检测网络的大小,在训练时设置,源码中为224*224。

    窗口分类和位置精修

    分类层(cls_score)输出每一个位置上,9个anchor属于前景和背景的概率;窗口回归层(bbox_pred)输出每一个位置上,9个anchor对应窗口应该平移缩放的参数。 
    对于每一个位置来说,分类层从256维特征中输出属于前景和背景的概率;窗口回归层从256维特征中输出4个平移缩放参数。

    就局部来说,这两层是全连接网络;就全局来说,由于网络在所有位置(共51*39个)的参数相同,所以实际用尺寸为1×1的卷积网络实现。

    实际代码中,将51*39*9个候选位置根据得分排序,选择最高的一部分,再经过Non-Maximum Suppression获得2000个候选结果。之后才送入分类器和回归器。 
    所以Faster-RCNN和RCNN, Fast-RCNN一样,属于2-stage的检测算法。

    区域生成网络:训练

    样本

    考察训练集中的每张图像: 
    a. 对每个标定的真值候选区域,与其重叠比例最大的anchor记为前景样本 
    b. 对a)剩余的anchor,如果其与某个标定重叠比例大于0.7,记为前景样本;如果其与任意一个标定的重叠比例都小于0.3,记为背景样本 
    c. 对a),b)剩余的anchor,弃去不用。 
    d. 跨越图像边界的anchor弃去不用

    代价函数

    同时最小化两种代价: 
    a. 分类误差 
    b. 前景样本的窗口位置偏差 
    具体参看fast RCNN中的“分类与位置调整”段落

    超参数

    原始特征提取网络使用ImageNet的分类样本初始化,其余新增层随机初始化。 
    每个mini-batch包含从一张图像中提取的256个anchor,前景背景样本1:1. 
    前60K迭代,学习率0.001,后20K迭代,学习率0.0001。 
    momentum设置为0.9,weight decay设置为0.0005。[5]

    共享特征

    区域生成网络(RPN)和fast RCNN都需要一个原始特征提取网络(下图灰色方框)。这个网络使用ImageNet的分类库得到初始参数W0W0,但要如何精调参数,使其同时满足两方的需求呢?本文讲解了三种方法。 
    这里写图片描述

    轮流训练

    a. 从W0W0开始,训练RPN。用RPN提取训练集上的候选区域 
    b. 从W0W0开始,用候选区域训练Fast RCNN,参数记为W1W1 
    c. 从W1W1开始,训练RPN… 
    具体操作时,仅执行两次迭代,并在训练时冻结了部分层。论文中的实验使用此方法。 
    如Ross Girshick在ICCV 15年的讲座Training R-CNNs of various velocities中所述,采用此方法没有什么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实现问题,以及截稿日期“。

    近似联合训练

    直接在上图结构上训练。在backward计算梯度时,把提取的ROI区域当做固定值看待;在backward更新参数时,来自RPN和来自Fast RCNN的增量合并输入原始特征提取层。 
    此方法和前方法效果类似,但能将训练时间减少20%-25%。公布的python代码中包含此方法。

    联合训练

    直接在上图结构上训练。但在backward计算梯度时,要考虑ROI区域的变化的影响。推导超出本文范畴,请参看15年NIP论文[6]。

    实验

    除了开篇提到的基本性能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结论

    • 与Selective Search方法(黑)相比,当每张图生成的候选区域从2000减少到300时,本文RPN方法(红蓝)的召回率下降不大。说明RPN方法的目的性更明确。 
      这里写图片描述

    • 使用更大的Microsoft COCO库[7]训练,直接在PASCAL VOC上测试,准确率提升6%。说明faster RCNN迁移性良好,没有over fitting。 
      这里写图片描述


    1. Girshick, Ross, et al. “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14. 
    2. Girshick, Ross. “Fast r-cn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5. 
    3. M. D. Zeiler and R. Fergus, “Visualizing and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in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ECCV), 2014. 
    4. K. Simonyan and A. Zisserman, “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ICLR), 2015. 
    5. learning rate-控制增量和梯度之间的关系;momentum-保持前次迭代的增量;weight decay-每次迭代缩小参数,相当于正则化。 
    6. Jaderberg et al. “Spatial Transformer Networks” 
      NIPS 2015 
    7. 30万+图像,80类检测库。参看http://mscoco.org/。 
  • 相关阅读:
    中国软件技术篇
    create pdf
    我来了
    补丁号
    rdlc里面用VB语法对数值型数据进行Format
    WinForm中有些控件不能添加ToolTip关联的解决方法
    javascript弹出对话框
    省市县关联菜单
    委托与事件
    ASP.NET多文件上传方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kexuanxaun/p/951341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