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y everying

    evering -> everything

    一、请回望暑假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1)对比开篇博客你对课程目标和期待,“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增强计算机专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比目前的所学所练所得,在哪些方面达到了你的期待和目标,哪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
    通过一门课程一个学期的锻炼,不能说我取得了多大的进步。项目团队工作流程有初步了解,初次接触了andriod并且在我专业课之余保证了一定的代码量。不过我能够充分肯定自己的自学探索能力。

    2)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1、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个人结对约600行,团队我估计600的两倍到三倍。

    2、软工实践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个人一 1070
    结对一 1710
    结对二 1840
    以上三次作业有记录时间,其余团队作业没有记录时间。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ofcourse团队作业。时间持续最久,最令人头疼的团队作业。为此我学习了android,使用了github上别人的项目,独立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此外作为组长我需要调动分配,亚历山大。

    4、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实践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无法准确估计。主观感受是,我在每个deadline前三天的课余(白天和晚上)全部交给软工了。再加上其它间歇的时间,估计有作业的每个礼拜有24个小时的时间在做软工。我主观认为我花在软工上面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舍弃了一些应该用在别的课程上的时间。

    5、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android studio,visual studio

    6、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没有

    7、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一些android,写了一点点python;Stack Overflow是解决问题的好去处,各种问题在必应国际版搜索关键词也能找到符合的结果。

    8、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9、其他方面的提升。
    锻炼了检索信息的能力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在一些方面我是负面教材。在贝塔冲刺中我需要完成将pdf和与之分离的画布结合起来,我说干就干,使用最直白,最字面的方式完成它:获取pdf展示组件里的pdf的图片,再把它和画布合成。我花费力气,搜索pdf展示组件里存储pdf画面的部分并且尝试把他从这个对象里取出来,用了两天时时间探索,再花费一天时间寻找解决比例不合的情况,其中我对一些我的解决方法感到十分自豪,brilliant! 冲刺最一天我的确达到了我要的预期效果,但结果我没有把它整合进项目里。事后冷静思考,我所有的工作完全是自娱自乐。

    没有整合是因为队友完成了文件切换的功能,而我不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发的。这首先体现一些交流以及协同工作的问题。但是从根本的层次来讲,我的方法是不是一开始就不合理呢?

    不兼容文件切换不仅仅是合并冲突的问题。我的方法使每台手机在查看完pdf后在本地生成新的结合pdf。这就是不合理的。这些事情应该提交到服务器来做,再提供下载,而不是每个人都生成一份独立的文件。

    另一个方面,我们的pdf展示使用了github上的项目,而我对此太着迷了,一切都以迎合它为出发点。它没有显式地提供画笔的功能,于是我另一个最直白的解决方法是蒙上一层透明的画布,假装他们是一起的。本应该紧密结合的功能,实际上是如此的独立。我应该要做的是完成一个个性化的的pdf展示器,它提供画笔的功能,因此能够较好的解决两种画面的位置关系问题。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我的beta没有成果。我解决了一些问题,做了一些的工作,但没有清晰看待问题,看见局部解以为找到了最优解。

    结论:不要凭借第一直觉开始打代码,‘’‘团队交流很重要’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 特别地,特别地,下一届要不要中途换队员?

    对于另一次迭代的i:

    • 我建议没有实践兴趣的不要选择这门课,特别如果只是缺少实践学分要凑数的话。这门课要求大量的精力,来玩玩的话浪费自己的时间也加重队友负担;
    • 对于能力不强的同学也需要考虑受不受得住,可能需要在短期内学习新的语言并且运用,但是只要感兴趣并且积极学习,能力不会阻碍你;对于能力强的人这门课会给你大的展示空间,会得到满足感;
    • 我建议每次早点把作业排上日程,熬夜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健康;

    对于课程:

    • 我建议个人作业和结对布置在暑假,留更多的时间给团队作业;甚至在团队项目在暑假就把题目确定,撰写文档等;同时可以在暑假学习需要的语言。
    • 我不建议直接换队员,学习不是马上就好的事情,在新的团队发挥不了立即作用。我建议抽取人员后,各小组说明招聘信息,按职位上岗。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我们不如书中表达的那样理想,学生团队实际上更松散。萌芽/磨合/规范/创造中我们大于磨合小于规范。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

    对于各项来说,
    (1)我们的软件没有来自大量用户的反馈;
    (2)在作业要求下,我们完成了有项目规划/需求/设计/实现;在冲刺阶段我们使用了项目燃尽图约束我们的进度(详见阿尔法冲刺贝塔冲刺),但它的走向不如我的预期规划,也因此“足够好”的版本没有诞生;我们有熬夜;
    (3)我们的代码没有说明文档,没有bug的发展资料。
    我觉得满足全部的要求对于我来说太苛刻了。于个人而言,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我没有办法做得那么好。

    六、我自己的话

    软件工程让我非常劳累,尤其在我熬夜的时候,那种厌烦情绪是真实的。但是时间让我遗忘,现在回想起来,情绪已经变得很模糊:模糊的焦虑,其中有时候会有一些成就感。但是信息时代,这些数据都还清晰存在呢。邮箱里我最害怕打开的新评论提醒(来自老师的疑问);桌面的文档;相册里的那张我们穿着短袖在食堂拍的第一次会议照片,它被十天连续的我们穿上秋天的衣服的冲刺照片挤到了后面几页。它们提供明确的时间信息告诉我结束了。

    还有什么也一起结束了?我对于新学期的个人展望结束了,现在到了验收时间。期望高于现实可以理解,但我也因此很久没有“履约”的快乐感觉了。

    我不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简单的语言使用,一些粗浅的对于各种文档的理解。这门课程给出太多学习目标,大部分都在期限里被简单处理了。我最大的收获是开阔眼界。我看见别人卓越的写代码的能力和他们丰富的项目经验,看见我从来没有主动探索的领域还有很多新的知识。看见使我不至于因为没有比较或者像是井底之蛙而懒惰地前进。

    我在凌晨的夜里富有自我批判精神。我感叹自我能力的不足,包括时间规划上的和写代码上的。我用睡眠时间弥补过失,我认为这是自我能力不足的证据,这太病态了。我期待自己成为一个不加班的程序员,良好的时间规划保证我在一定任务量下尽早成工作;强大的个人能力允许我完成额外的任务。我大概就是要表达一个我还有很多路要走的意思;然而现实意义上的路——距离我毕业的时间——已经不长了。

    我在贝塔冲刺结束熬夜的后一天去跑了半程马拉松,我真切地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不过我顺利跑完了我的项目。我的软工也是这样,花费我的力气,让我担忧,当你还在那个进度条的中间前进的时候,会真情实感地感到疲惫。不过到了终点然后缓一会,就好像能重新来过。我想要说,哪怕是我自己,在某个事情已经是过去式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再引用当时的感受,不能说“而已”这样的词语。所以我不后悔我当时没有做得更好,我只希望自己在今后做得更优。

  • 相关阅读:
    Parameter Binding in ASP.NET Web API
    Which HTTP methods match up to which CRUD methods?
    ErrorHandling in asp.net web api
    HttpStatusCode
    Autofac Getting Started(默认的构造函数注入)
    Autofac Controlling Scope and Lifetime
    luvit 被忽视的lua 高性能框架(仿nodejs)
    undefined与null的区别
    VsCode中使用Emmet神器快速编写HTML代码
    字符串匹配---KMP算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ofyou/p/1024115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