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11th 回顾5个问题

    当初提出的5个问题:

    1、书中说很多非常成功的软件都是赢在用户体验,后面的第12章也专门提到了用户体验,说软件开发时可以使用5W1H的方法来判断用户的体验,而需求分析需要获取用户需求,进行用户调研,那么用户体验与需求分析又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二者要但单拿出来作为两个步骤?

    2、在需求分析一章中,提到要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管理需求,那么当一款软件开发出来,是否能够根据一定的指标来判断软件的生命周期长短?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又需要做那些工作来延长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需求除外)?

    3、书中提到两人合作时,以跳舞作为类比,提出了5个阶段,然而结对的合作编程真的是只有这样的5个过程而已吗?我感觉两个人合作编程的磨合其实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一个暂时性的组合,几乎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默契,而且同时在不断了解对方、认识对方的同时还要进行合作完成任务,我感觉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暂时性任务应该是从矛盾——磨合——合作三者中间一个循环往复,并且不断发现自身与伙伴之间的矛盾,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4、书中对团队和流程的介绍中,谈及何为团队、团队的分类,以及团队的开发流程,但却不曾提及如何进行团队分工?但在我看来,团队合作的分工是一个很慎重的问题,如果分工不合理,后续的任务就会一塌糊涂,这个程序陷入瘫痪状态,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所以,当一个团队已经组建成功且确定了选题,如何分工会让我们的合作效率最高呢?

    5、书中介绍了敏捷编程,讲述了敏捷编程的原则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敏捷流程相比于传统编程又有什么优势呢?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敏捷编程去实现软件开发呢?

    第一个问题:用户需求分析,是在做软件前对用户的要求进行了解,软件相应地应该实现哪些功能,是软件还没具体出现前对其的假设;而用户体验,是软件已经设计出来以后,对软件的整体性能进行体验评估,提出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是对软件的完善过程。所以二者是不同阶段对软件的设计,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个问题:仍没找到答案。

    第三个问题:我表示我保留我的原观点不变。

    第四个问题:感觉分工就应该是根据每个人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或是所擅长的不同领域,来进行任务分配,这样可以使每个人的长处都能有发挥的余地,更有利于软件的设计。

    第五个问题:敏捷开发最直观的好处是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发很快,迭代周期比较短,用户很快就可以看到一个基线架构版的产品,这样可以更快地适应用户的需求;而传统开发则是把最终需求一次性开发完。

  • 相关阅读:
    UVA
    UVA
    模板——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ax+by=gcd的解)
    UVA
    模板——2.2 素数筛选和合数分解
    模板——素数筛选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46 (Rated for Div. 2)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46 (Rated for Div. 2) E. We Need More Bosses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46 (Rated for Div. 2) D. Yet Another Problem On a Subsequence
    Educational Codeforces Round 46 (Rated for Div. 2) C. Covered Points Coun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ndscape/p/611605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