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分布式ID

    1.背景

    在我们的业务需求中通常有需要一些唯一的ID,来记录我们某个数据的标识:

    • 某个用户的ID
    • 某个订单的单号
    • 某个信息的ID

    通常我们会调研各种各样的生成策略,根据不同的业务,采取最合适的策略,下面我会讨论一下各种策略/算法,以及他们的一些优劣点。

    2.UUID

    UUID是通用唯一识别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缩写,开放软件基金会(OSF)规范定义了包括网卡MAC地址、时间戳、名字空间(Namespace)、随机或伪随机数、时序等元素。利用这些元素来生成UUID。

    UUID是由128位二进制组成,一般转换成十六进制,然后用String表示。在java中有个UUID类,在他的注释中我们看见这里有4种不同的UUID的生成策略:

    • randomly: 基于随机数生成UUID,由于Java中的随机数是伪随机数,其重复的概率是可以被计算出来的。这个一般我们用下面的代码获取基于随机数的UUID:
    • time-based:基于时间的UUID,这个一般是通过当前时间,随机数,和本地Mac地址来计算出来,自带的JDK包并没有这个算法的我们在一些UUIDUtil中,比如我们的log4j.core.util,会重新定义UUID的高位和低位。
    • DCE security:DCE安全的UUID。
    • name-based:基于名字的UUID,通过计算名字和名字空间的MD5来计算UUID。

    UUID的优点:

    • 通过本地生成,没有经过网络I/O,性能较快
    • 无序,无法预测他的生成顺序。(当然这个也是他的缺点之一)

    UUID的缺点:

    • 128位二进制一般转换成36位的16进制,太长了只能用String存储,空间占用较多。
    • 不能生成递增有序的数字

    适用场景:UUID的适用场景可以为不需要担心过多的空间占用,以及不需要生成有递增趋势的数字。在Log4j里面他在UuidPatternConverter中加入了UUID来标识每一条日志。

    3.数据库主键自增

    大家对于唯一标识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主键自增,这个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例如我们有个订单服务,那么把订单id设置为主键自增即可。

    优点:

    • 简单方便,有序递增,方便排序和分页

    缺点:

    • 分库分表会带来问题,需要进行改造。
    • 并发性能不高,受限于数据库的性能。
    • 简单递增容易被其他人猜测利用,比如你有一个用户服务用的递增,那么其他人可以根据分析注册的用户ID来得到当天你的服务有多少人注册,从而就能猜测出你这个服务当前的一个大概状况。
    • 数据库宕机服务不可用。

    适用场景: 根据上面可以总结出来,当数据量不多,并发性能不高的时候这个很适合,比如一些to B的业务,商家注册这些,商家注册和用户注册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可以数据库主键递增。如果对顺序递增强依赖,那么也可以使用数据库主键自增。

    4.Redis

    熟悉Redis的同学,应该知道在Redis中有两个命令Incr,IncrBy,因为Redis是单线程的所以能保证原子性。

    优点:

    • 性能比数据库好,能满足有序递增。

    缺点:

    • 由于redis是内存的KV数据库,即使有AOF和RDB,但是依然会存在数据丢失,有可能会造成ID重复。
    • 依赖于redis,redis要是不稳定,会影响ID生成。

    适用:由于其性能比数据库好,但是有可能会出现ID重复和不稳定,这一块如果可以接受那么就可以使用。也适用于到了某个时间,比如每天都刷新ID,那么这个ID就需要重置,通过(Incr Today),每天都会从0开始加。

    5.Zookeeper

    利用ZK的Znode数据版本如下面的代码,每次都不获取期望版本号也就是每次都会成功,那么每次都会返回最新的版本号:

    Zookeeper这个方案用得较少,严重依赖Zookeeper集群,并且性能不是很高,所以不予推荐。

    6.数据库分段+服务缓存ID

    这个方法在美团的Leaf中有介绍,详情可以参考美团技术团队的发布的技术文章:Leaf——美团点评分布式ID生成系统,这个方案是将数据库主键自增进行优化。

    biz_tag代表每个不同的业务,max_id代表每个业务设置的大小,step代表每个proxyServer缓存的步长。 之前我们的每个服务都访问的是数据库,现在不需要,每个服务直接和我们的ProxyServer做交互,减少了对数据库的依赖。我们的每个ProxyServer回去数据库中拿出步长的长度,比如server1拿到了1-1000,server2拿到来 1001-2000。如果用完会再次去数据库中拿。

    优点:

    • 比主键递增性能高,能保证趋势递增。
    • 如果DB宕机,proxServer由于有缓存依然可以坚持一段时间。

    缺点:

    • 和主键递增一样,容易被人猜测。
    • DB宕机,虽然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仍然会造成系统不可用。

    适用场景:需要趋势递增,并且ID大小可控制的,可以使用这套方案。

    当然这个方案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避免被人猜测,把ID变成是无序的,比如把我们生成的数据是一个递增的long型,把这个Long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可以分成几组三位数,几组四位数,然后在建立一个映射表,将我们的数据变成无序。

    7.雪花算法-Snowflake

    Snowflake是Twitter提出来的一个算法,其目的是生成一个64bit的整数:

    • 1bit:一般是符号位,不做处理
    • 41bit:用来记录时间戳,这里可以记录69年,如果设置好起始时间比如今年是2018年,那么可以用到2089年,到时候怎么办?要是这个系统能用69年,我相信这个系统早都重构了好多次了。
    • 10bit:10bit用来记录机器ID,总共可以记录1024台机器,一般用前5位代表数据中心,后面5位是某个数据中心的机器ID
    • 12bit:循环位,用来对同一个毫秒之内产生不同的ID,12位可以最多记录4095个,也就是在同一个机器同一毫秒最多记录4095个,多余的需要进行等待下毫秒。

    上面只是一个将64bit划分的标准,当然也不一定这么做,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具体场景来划分,比如下面给出一个业务场景:

    • 服务目前QPS10万,预计几年之内会发展到百万。
    • 当前机器三地部署,上海,北京,深圳都有。
    • 当前机器10台左右,预计未来会增加至百台。

    这个时候我们根据上面的场景可以再次合理的划分62bit,QPS几年之内会发展到百万,那么每毫秒就是千级的请求,目前10台机器那么每台机器承担百级的请求,为了保证扩展,后面的循环位可以限制到1024,也就是2^10,那么循环位10位就足够了。

    机器三地部署我们可以用3bit总共8来表示机房位置,当前的机器10台,为了保证扩展到百台那么可以用7bit 128来表示,时间位依然是41bit,那么还剩下64-10-3-7-41-1 = 2bit,还剩下2bit可以用来进行扩展。

    适用场景:当我们需要无序不能被猜测的ID,并且需要一定高性能,且需要long型,那么就可以使用我们雪花算法。比如常见的订单ID,用雪花算法别人就无法猜测你每天的订单量是多少。

    7.1一个简单的Snowflake

    public class IdWorker{
    
        private long workerId;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
        private long sequence = 0;
        /**
         * 2018/9/29日,从此时开始计算,可以用到2089年
         */
        private long twepoch = 1538211907857L;
    
        private long workerIdBits = 5L;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Bits = 5L;
        private long sequenceBits = 12L;
    
        private long workerIdShift = sequenceBits;
        private long datacenterId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private long timestampLeftShift = sequenceBits + workerIdBits + datacenterIdBits;
        // 得到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
        private long sequenceMask = -1L ^ (-1L << sequenceBits);
    
        private long lastTimestamp = -1L;
    
    
        public IdWorker(long workerId, long datacenterId){
            this.workerId = workerId;
            this.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
        }
        public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时间回拨,抛出异常
            if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System.err.printf("clock is moving backwards.  Rejecting requests until %d.", lastTimestamp);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String.format("Clock moved backwards.  Refusing to generate id for %d milliseconds",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if (sequence == 0) {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sequence = 0;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return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datacenterId << datacenterId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
    
        /**
         * 当前ms已经满了
         * @param lastTimestamp
         * @return
         */
        private long tilNextMillis(long lastTimestamp) {
            long timestamp = timeGen();
            while (timestamp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timeGen();
            }
            return timestamp;
        }
    
        private long timeGen(){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dWorker worker = new IdWorker(1,1);
            for (int i = 0; i < 30; i++) {
                System.out.println(worker.nextId());
            }
        }
    
    }

    上面定义了雪花算法的实现,在nextId中是我们生成雪花算法的关键。

    7.2防止时钟回拨

    因为机器的原因会发生时间回拨,我们的雪花算法是强依赖我们的时间的,如果时间发生回拨,有可能会生成重复的ID,在我们上面的nextId中我们用当前时间和上一次的时间进行判断,如果当前时间小于上一次的时间那么肯定是发生了回拨,普通的算法会直接抛出异常,这里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优化,一般分为两个情况:

    • 如果时间回拨时间较短,比如配置5ms以内,那么可以直接等待一定的时间,让机器的时间追上来。
    • 如果时间的回拨时间较长,我们不能接受这么长的阻塞等待,那么又有两个策略:
    1. 直接拒绝,抛出异常,打日志,通知RD时钟回滚。
    2. 利用扩展位,上面我们讨论过不同业务场景位数可能用不到那么多,那么我们可以把扩展位数利用起来了,比如当这个时间回拨比较长的时候,我们可以不需要等待,直接在扩展位加1。2位的扩展位允许我们有3次大的时钟回拨,一般来说就够了,如果其超过三次我们还是选择抛出异常,打日志。

    通过上面的几种策略可以比较的防护我们的时钟回拨,防止出现回拨之后大量的异常出现。下面是修改之后的代码,这里修改了时钟回拨的逻辑:

    最后

    本文分析了各种生产分布式ID的算法的原理,以及他们的适用场景,相信你已经能为自己的项目选择好一个合适的分布式ID生成策略了。没有一个策略是完美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相关阅读:
    11.变分推断
    10.高斯混合模型GMM
    9.EM 算法
    8.指数族分布
    7.概率图模型(表示/推断/学习)
    6.核方法
    二分查找
    2.3 数据结构---数组(连续)
    C#开发Windows服务的基础代码
    C#与C++之间类型的对应{转}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guoguo/p/1243616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