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openstack cinder-backup流程与源码分析

    在现在的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备份容灾已经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openstack是怎么做灾备的。

       

    【首先介绍快照】

    snapshot可以为volume创建快照,快照中保存了volume当前的状态,此后可以通过snapshot回溯。

       

    主要采用了Copy On Write算法。进行快照时,不牵涉到任何档案复制动作,它所作的只是通知服务器将目前有数据的磁盘区块全部保留起来,不被覆写

    接下来档案修改或任何新增、删除动作,均不会覆写原本数据所在的磁盘区块,而是将修改部分写入其它可用的磁盘区块中

    资源的复制只有在需要写入的时候才进行,此前,是以只读方式共享,使实际的拷贝被推迟到实际发生写入的时候。

       

    【备份和快照区别】

    openstack中,cinder主要负责volume的创建以及管理工作,cinder-backup负责备份操作,cinder-snapshot负责快照操作。

       

    大家都知道,备份和快照具有类似的功能,都可以保存当前volume的内容,以便于以后进行恢复。但是二者在用途上是由差别的:具体表如有以下几点:

    1. snapshot依赖于源volume,不能独立存在;而backup不依赖于volume,就算volume被删除了,也可以单独做恢复。
    2. snapshot通常和源volume存储在一起,而backup一般会被作为异地容灾放在其他的存储后端

       

    以上两点,注定了快照和备份是作为不同用法出现的,快照主要用于便捷回溯,备份主要用于异地容灾

       

    cinder-backup配置】

    Cinder backup 功能是由 cinder-backup 服务提供的,openstack 默认没有启用该服务,需要手工启用。

    cinder-volume 类似,cinder-backup 也通过 driver 架构支持多种备份 backend,包括 POSIX 文件系统、NFSCephGlusterFSSwift IBM TSM

    支持的driver 源文件放在 /cinder/cinder/backup/drivers/

       

    不同的备份存储系统以Driver的形式得以支持,driver.py文件中定义了各种Driver的基类backupDriver,所有具体Driver的实现都位于drivers子目录,通过配置文件的backup_driver选项指定使用的Driver

    如:

    backup_drive=cinder.backup.drivers.swift

       

       

    backup基本流程】

    cinder-backup服务在接到RPC请求后会找到该操作对应的host以及相应的存储后端Driver,然后调用该Driver中与backup相关的接口,比如backup_volume()restore_backup(),这些接口最终会调用cinder-backup服务中Driver来对该Volume进行备份或者恢复操作。

       

    下面代码是备份一个卷的入口(早期版本的代码,P版本代码比较冗长未列)

    #cinder/backup/manager.py

    class BackupManager(manager.SchedulerDependentManager):

    def create_backup(self, context, backup_id):

    """Create volume backups using configured backup service."""

    backup = self.db.backup_get(context, backup_id)

     

    #创建一个卷先找到对应的主机

    volume_host = volume_utils.extract_host(volume['host'], 'backend')

    backend = self._get_volume_backend(host=volume_host)

     

    self.db.backup_update(context, backup_id, {'host': self.host'service'self.driver_name})

    backup_service = self.service.get_backup_driver(context)

     

    #调用Driver中与backup相关的接口

    self._get_driver(backend).backup_volume(context, backupbackup_service)

     

       

    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cinder-api接收到备份请求后,会转发到cinder-backup,由cinder-backup负责监听请求并转发,中间会包括一些卷类型的检查以及服务的检测,这里不多说,我们主要查看driver的工作情况。

    如下图所示:

       

    对于不同的备份后端,后文会对cephchunk两种模式分别做介绍。

       

    【接口介绍】

    表中,是backup相关的层次结构,备注了接口功能以及调用关系:

    层次

    功能

    cinder-apiAPI层接口

    暴露给客户端的API接口

    cinder-backupAPI层接口

    RPC的接口进行封装使被import

    cinder-backupRPCAPI层接口

    manager.py进行交互

    cinder-backupmanager层接口

    cinder-backupdriver进行交互

    cinder-backupdriver层接口

    与存储后端或后端提供的库进行交互

       

    【代码结构】

    /cinder/backup/__init__.py

    指定并导入cinder-backupAPI类;

    /cinder/backup/api.py

    处理所有与卷备份服务相关的请求

    class API(base.Base): 卷备份管理的接口API

    主要定义了卷的备份相关的三个操作的API

    create:实现卷的备份的建立;

    delete:实现删除卷的备份;

    restore:实现恢复备份;

    这三个操作都需要通过backup_rpcapi定义的RPC框架类的远程调用来实现

    /cinder/backup/driver.py

    class BackupDriver(base.Base): 所有备份驱动类的基类

    /cinder/backup/manager.py

    备份的管理操作的实现

    核心代码;

    class BackupManager(manager.SchedulerDependentManager):块存储设备的备份管理;

    主要实现的是三个远程调用的方法:

    create_backup:实现卷的备份的建立(对应api.py中的create方法);

    restore_backup:实现恢复备份(对应api.py中的restore方法);

    delete_backup:实现删除卷的备份(对应api.py中的delete方法);

    /cinder/backup/rpcapi.py

    volume rpc API客户端类

    class BackupAPI(cinder.openstack.common.rpc.proxy.RpcProxy):volume rpc API客户端类

    主要实现了三个方法:

    create_backup:远程调用实现卷的备份的建立(对应api.py中的create方法);

    restore_backup:远程调用实现恢复备份(对应api.py中的restore方法);

    delete_backup:远程调用实现删除卷的备份(对应api.py中的delete方法);

    /cinder/backup/drivers/ceph.py

    ceph备份服务实现

    class CephBackupDriver(BackupDriver):Ceph对象存储的Cinder卷备份类;

    这个类确认备份Cinder卷到Ceph对象存储系统;

    /cinder/backup/drivers/swift.py

    swift作为后端的备份服务的实现

    class SwiftBackupDriver(ChunkedBackupDriver):swift作为后端的备份服务的各种管理操作实现类;

    /cinder/backup/drivers/tsm.py

    IBM Tivoli存储管理(TSM)的备份驱动类;

    class TSMBackupDriver(BackupDriver):实现了针对TSM驱动的卷备份的备份、恢复和删除等操作;

    /cinder/backup/drivers/other driver

    同上

       

       

    chunk driver

    swiftnfsGoogleglusterfsposix的备份是基于chunk的备份。

    其中有两个参数解释一下:

    chunk_size

    表示将volume分成多大的块进行备份。

    NFS中这个值叫做backup_file_size,默认是1999994880 Byte,大约1.8G

    Swift中这个值叫做backup_swift_object_size,默认是52428800Byte,也就是50M

    Ceph中这个值叫做backup_ceph_chunk_size,默认值是128M

    sha_block_size

    这个值用于增量备份,它决定了增量备份的粒度。

    NFS中,这个值叫做backup_sha_block_size_bytes

    Swift中,这个值叫做backup_swift_block_size

    默认都是32768Byte,也就是32K

    Ceph,没有对应的概念。

       

    swiftnfsGoogleglusterfsposix继承自ChunkedBackupDriver(/cinder/backup/chunkeddriver.py),实现机制为将原始volume拆分成chunk,然后保存到对应的存储上

    做全量备份时,每次从volume读入chunk_size字节数据,从头sha_block_size个字节做一次SHA计算,并保存结果,然后chunk_size数据(可压缩)保存到存储上,形成一个object,循环将整个volume保存到backend 上,会生成两个文件:metadatasha256file

       

    其中metadata记录volume对应存储上的哪些objectobject大小、压缩算法、长度、偏移量

    sha256file按顺序记录每次SHA计算结果

    当增量备份时,将每sha_block_size数据的SHA值与上次保存在sha256file中的SHA值比对若不等则备份相应sha_block

       

    全量备份恢复时先指定volume id通过metadata文件将存储端的备份文件和volume对应起来,而增量备份恢复时,由于增量备份的特性,使得增量备份间有依赖,形成备份链

       

    配置如下:

    [DEFAULT]

    backup_driver = cinder.backup.drivers.nfs

    backup_mount_point_base = /backup_mount

    backup_share=172.16.8.99:/backup

       

    手动启动cinder-backup服务:

    /usr/bin/python /usr/local/bin/cinder-backup --config-file /etc/cinder/cinder.conf

       

    我们可以通过日志去查看cinder-backup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1. 启动 backup 操作,mount NFS
    2. 创建 volume 的临时快照。
    3. 创建存放 backup container 目录。
    4. 对临时快照数据进行压缩,并保存到 container 目录。
    5. 创建并保存 sha256(加密)文件和 metadata 文件。
    6. 删除临时快照。

       

    Backup 完成后,可以通过 cinder backup-list 查看当前存在的 backup

    查看一下 container 目录的内容,发现下面有以下内容:

    backup-00001

    压缩后的 backup 文件

    backup_metadata

    metadata 文件

    backup_sha256file

    sha值文件

       

    cinder backup-create中有以下几个可选项:

    --force

    允许 backup 已经 attached volume

    --incremental

    表示可以执行增量备份。
    如果之前做过普通(全量)备份,之后可以通过增量备份大大减少需要备份的数据量。

       

    【恢复操作】

    restore 的过程其实很简单,两步走:

    在存储节点上创建一个空白 volume

    backup 的数据 copy 到空白 volume 上。

       

    详细流程如下:

    1. cinder-api 发送 restore 请求
    2. cinder-api 发送消息
    3. cinder-scheduler 挑选最合适的 cinder-volume
    4. cinder-volume 创建空白 volume
    5. 启动 restore 操作,mount NFS
    6. 读取 container 目录中的 metadata
    7. 将数据解压并写到 volume 中。
    8. 恢复 volume metadata,完成 restore 操作。

       

    所以,其实对于卷恢复来讲,其实就是创建了一个与原备份卷时间点内容相同的新卷,不会对老的卷造成任何的影响

       

    CEPH备份】

    按照cinder-volume所用的backend分两种情况介绍:一种是使用非RBD作为backend,另一种是使用RBD作为backend

       

    cinder-volume使用非RBD作为backend

    这种情况下比较简单,并且仅支持全量备份

    在创建备份时,首先创建一个base backup image,然后每次从源卷读入chunk_size(即backup_ceph_chunk_size,默认是128MB)大小的数据,写入到backup image,直到把整个源卷都复制完。

    注意,这里不支持对chunk的压缩

    因为volume上的数据都会写入到创建的这个backup image上去,也就是说volumebackup是一对一的,因此也不需要metadata文件

       

    cinder-volume使用RBD作为backend

    在这种情况下,即cinder-volumecinder-backup都是用rbd作为backend,是支持增量备份的。

    增量备份的实现完全依赖于ceph处理差量文件的特性,所谓ceph处理差量文件的能力,即ceph可以将某个rbd image不同时刻的状态进行比较,并且将其差量导出成文件。

    另外,ceph也可以将这个差量文件导入到某个image中。

       

    全量备份:

    1. 调用librbd创建backup base image,与源 volume 大小一致,name 的形式为 "volume-VOLUMD_UUID.backup.base"
    2. 调用cinder-volumerbd driver获取该image相关元数据( 池子、用户、配置文件等);
    3. 从源卷传输数据到该image;

      rbd image 新建一个快照,name形式为 backup.BACKUP_ID.snap.TIMESTRAMP

      rbd image 上使用 export-diff 命令导出从刚开始创建时到上一步快照时的差异数据其实就是现在整个rbd的数据,然后通过import-diff将差量数据导入刚刚在备份集群上新创建的base image中。

         

    增量备份:

    1. 判断是否有backup base image;
    2. 若没有,判断source image是否具有snap(from_snap),有的话删除该snap;

      若有,寻找满足"^backup.([a-z0-9-]+?).snap.(.+)$" 的最近一次快照,若不存在则报错;

    3. source image创建一个新的snapname 形式为 backup.BACKUP_ID.snap.TIMESTRAMP;
    4. rbd image 上使用export-diff命令导出与最近的一次快照比较的差量数据,然后使用import-diff进行数据传输

       

    ceph 增量备份其实就是基于ceph rbdexport-diffimport-diff 功能实现的:

    export-diff

    将某个 rbd image 在两个不同时刻的数据状态比较不同后导出补丁文件。

    import-diff

    将某个补丁文件合并到某个 rbd image 中。

       

    恢复时相反,只需要从备份集群找出对应的快照并导出差量数据,导入到原volume即可。

  • 相关阅读:
    gradle项目与maven项目互转
    GET和POST两种基本请求方法的区别
    gradle项目打war和jar包
    maven项目打war和jar
    winsw打包jar
    前端
    CentOS
    Vue
    Spring
    Vu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xia912/p/1322543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